後電動車時代,思想革命!如何從“店找人”到“人找店”?

一直以來,電動車行業的渠道銷售增長依靠門店,多開店才能多出銷量,很多大品牌都佔據著核心商圈和大店,如今開店成本越來越高,投入產出並不成正比,於是又出現了一波“關店潮”。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下,後電動車時代,如何從“店找人”到“人找店”?如果做到這一步,那麼意味著經銷商運營成本的大幅下降。

“多開店”的出發點是為了消費購買的便捷性和品牌的廣告效應

,在電動車的野蠻生長時代,這種做法或許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今的電動車市場,供大於求,並且電動車消費對家庭來說是大件耐用生活用品,是相對理性的,並非純衝動性消費,因此在消費環境變的“殘酷”後,在消費者變的更加“精明”後,這種模式變得艱難也是不可避免的。

後電動車時代,思想革命!如何從“店找人”到“人找店”?

本質上說“多開店”現象,是一種獲客思維

,開的店多了,獲取的消費者自然也多了,

但如今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時代,也是一個體驗經濟的時代,店開多了,資源分散了,單店的產品體系和購物體驗感必然下降,況且門店數量的增加也造成了相關推廣資源的縮減。

沒有推廣,沒有質量的門店,無疑於自殺行為

,盲目開店,效果更可能適得其反,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位置好、形象佳、服務優的“大店”成為這波操作中的“漁翁之利”。

獲客的本質是增加使用者粘性。

對品牌或者經銷商而言,無論開多店還是單店,提升業績和銷量的前提是更多獲客,但如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實體門店(尤其是一般性門店)的獲客能力正在減弱,

與其花大量精力財力糾結在門店數量上,

為何不能多思考如何將產品更好推廣,如何將品牌深入人心?

我們來看個案例。2021年,特斯拉的銷量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遙遙領先,從產品價格上看,特斯拉沒有優勢;從門店的數量和佈局看,特斯拉也沒有優勢,在中國特斯拉的銷售門店屈指可數,但為什麼他能做到這點?不外乎使用者對特斯拉的深度粘性,各種報道和推廣活動,讓特斯拉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在產品的效能和品牌的價值推廣上,特斯拉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社交屬性,加強對使用者的教育,不斷圈粉,讓需要購車的目標人群知道、瞭解,並形成有效轉化。

後電動車時代,思想革命!如何從“店找人”到“人找店”?

精準性推廣是目前所有品牌的共識,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思考如何“人找店”?什麼是使用者的粘性,就是加強使用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好感度。只有更精準,更高效,更優質的推廣,才能鎖定目標人群,因產品而崇拜,因服務而感動。因此,

把多開店的錢省下來,集中優勢資源,對目標人群進行點對點的精準推廣,才更有價值。

增強門店體驗感才是趨勢。

“多開店”對於經銷商來說,成本較高,甚至是“左手倒右手”的存在,畢竟線上下固定的空間屬於品牌的獲客量總數是一定的,所以拓展獲客空間,實施精準推廣很重要。況且,“多開店”不可能所有店面都是大店、精品店,在如今體驗消費經濟時代,沒有體驗感的門店是不會得到消費青睞的。

因此,無論你的推廣有多麼成功,也無論你的宣傳有多麼廣泛,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最終的落點還是在門店,尤其像電動車這樣的半成消費品,安裝服務和售後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門店“髒亂差”,試想誰去了會有興趣看車?如果你的服務“冰冷如霜”,誰還會有想法找你買車?

我們再來看個案例。前年,上海的Costco(開市客)門店開業的時候,1000多的停車位是“一位難求”,有些人凌晨4點就來排隊,甚至遠在安徽、山東的使用者都跑來,這是為什麼?筆者認為,其他優秀門店的示範性作用功不可沒,在推廣和宣傳的造勢下,讓更多的目標消費者來尋找他,而

Costco的作為超市天花板,自身定位和服務等都獨一無二,也就是說其產品和服務具備很強的特色和亮點。同樣,不亂開店,開一家並做大做強,做足門店的服務體驗感,才是取勝之道。

後電動車時代,思想革命!如何從“店找人”到“人找店”?

關於“多開店”,筆者認為還是應該慎重,尤其對於電動車行業,

本身單店利潤非常低,如果把資源分散在不合理的門店開設上,輕視推廣的概念,輕視店面本身體驗環境的打造,那麼很難成功。

後電動車時代,思想革命!如何從“店找人”到“人找店”?

無論是社群店,還是精品旗艦店,注重門店的消費體驗和購物環境非常重要。資源整合的時代,集中有限資源把錢花在“刀刃”上,才能獲取價值最大化,透過各類推廣和傳播手段,像“孔雀開屏”那樣,吸引精準的顧客找到你的門店,這或許是降低運營成本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