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路上,痛苦即幸福

追夢路上,痛苦即幸福

- 在追夢的過程中,很多被評說是痛苦的付出,對於當事人來說那是一種享受,是當事人走向目標達成的路徑之一。很多成功都會出現在自己不擅長的方向上,錨定了就有很大需求享受這份“痛苦”,而這對於當事人來說,才是真正的幸福。

昨天在給二寶讀繪本的時候,其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具體故事名我沒有記住,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直螞蟻長途旅行,登上了一座座立方體的“雪山”,嚐到美味的“白雪”,在享受登山快感時樂極生悲,從懸崖墜落,自由落體進入一片又臭又苦的“黑海”中,不會游泳的螞蟻在溺亡之前得到了銀色長柄小船的拯救。

很顯然,故事裡的螞蟻想要長途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糖的美味,它根本就沒有想過那長途跋涉是一種苦,只是在掉落到咖啡中,一不會游泳,二享受不了咖啡,最終黑咖啡就成了黑咖啡,苦不堪言。

現在回味起來這個故事,發現這很符合大腦的選擇傾向,大腦總會無意思地選擇安逸享受的方向,排斥可能出現的痛苦和悲傷。但在當下,存在這樣的誤區,絕大多數人將可能的痛苦鎖死到具體的事情和方向上了,我們其實應該明白一個事情,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享受和痛苦在不同的成長背景下,其實存在絕對的差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目標,在我的記錄中我經常強調這麼個事情,而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使命目標也是獨一無二的,我也經常強調這個事情。那麼很顯然,作為一個價值導向的成年人,為了自己的目標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傾其所有拼盡全力,這是一種絕對的幸福享受。

常常的,這種狀態在外人看來是一種苦。

看過很多以前或現在的大人物的傳記、故事,發現每個人大人物都有非常類似的經歷,他們都是在痛苦中掙扎,經歷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因為自己的堅持以及那長遠的目光,取得了成功,最終被外人所銘記。

有的時候我想不明白的,為什麼那麼多的傳記作家在強調他們撰寫物件的痛苦(特指那些非外界因素導致的客觀的苦,而是自我選擇後碰到的“苦難”),為什麼傳記作家只能寫別人成功而自己不知道如何成功。

後來我想明白了,因為他們大抵都認為這些大人物真的是在自找吃苦,而不是在享受這一個快樂的過程。所以他們卓有成效的避開了所有可能成功的路,安逸的度過一生,看著別人起起伏伏,最終取得成功。

臭豆腐的氣味的確令人不敢苟同,但吃過的人會經常懷念這個味道,甚至有的時候會循著記憶的味道跑上N里路去回味。納豆的味道和口感在外人眼中的確跟豆子發餿了沒什麼區別,但很多日本人卻離不開它,看他們享受的表情,不懂的人真的感覺不可思議。這就是

在真正懂的人心中,所謂的痛苦,其實不是苦,那是一份獨一無二的享受。

追夢真的不會累,有自己具體的目標,遵循目標達成的原則,那麼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就都是幸福而篤定的,那一份付出,可能在外界看起來是痛苦,但路上的人其實都是樂在其中,對於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充滿了激情和認真。

大家好!

我是守護,我選擇用不同的視角尋找不一樣,我相信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有他非凡的一面,需要去發現和學習!

關注我吧!

讓我們一起成長,走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