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痛苦的技巧,你懂得多少?

耐受痛苦的技巧,你懂得多少?

痛苦耐受技巧,顧名思義,就是指導我們忍受痛苦的小妙招。

注意哦,這裡的痛苦,可不是什麼人間至慘的創傷性事件,而是我們苦渡浮生的日常磨難,比如,你受了同學或者同事的排擠,無處發洩;

你捱了老師或者領導的批評,無處申辯;

你在馬路上被路怒族按了喇叭;

在公交車上被北京大媽諷刺了沒有北京戶口,

在一眾面試者中因為年齡、性別、學歷被無端碾壓,

。。。

這些沒來由又無準備的痛苦會日常騷擾我們的生活,消磨我們的樂觀,而此時此刻,排遣這種痛苦,我們需要一些技巧:

行動。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你是鏟屎官,那就好好陪伴一下你的貓主人;或者找人聊聊天,散散步,跑跑路。 但,大寫的注意——

限定時間:15分鐘

,有效的行動時間管理,可以讓你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不至於喪失專注自己現有目標的心情。15分鐘的聊天如果變成2個小時的電話粥,那做什麼都糊了。

比較。將當下的糟糕事件和自己曾經劫後餘生的事件做對比,比如考砸了一場重要的考試,或者刻骨銘心又要死要活地分手。此時此刻有這麼糟嗎?大多時候是沒有的,大風大浪都過來的,這一點風浪算個球兒?

助人。被人罵了,還助人?沒錯,“助人即助已“。助人本身就是在找尋自己的存在感,那麼多做慈善的真的是因為錢多燒得慌,還是有勁沒處使。。。都不是。別人真心的感恩是一劑強心針,給你無窮的關於自身價值感的暗示。無論何時,你要相信,人間處處充滿愛,如果你沒有碰到,那就想方設法創造愛。

想法。 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你的情緒由你的信念所左右,而非你所遭遇的事件。所以你要對自己所保持的關於自己的信念和想法有大致的瞭解,比如,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擁有愛和尊重的人嗎?” 當然,這些信念不是靠著一朝一夕的改變,但是需要我們有自我探索和自我糾正的日常習慣。

專注。專注什麼,當然是自己此時此刻需要做的事情,就如

雷茵霍爾德·尼布林所提出

的平靜,勇氣與智慧,”接受不可抗力的平靜,挑戰亟待改變的勇氣,以及認知兩者區別的智慧“, 所以專注於你可能做出的改變,是比那些發生過的不能用人力再修正的事實,更為重要。

物理刺激,包含適度劇烈的運動。實在不行,就嘗試一些感官的刺激,特別注意,良性的,在你確認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的適度刺激。比如冰桶挑戰,或者聽爆吵的音樂,暫時麻痺一下自己的感覺系統。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且宜簡不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