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感謝那個廚房裡揮汗如雨,為全家做飯的男人

父親節,感謝那個廚房裡揮汗如雨,為全家做飯的男人

我喜歡做飯,雖然做得不算好,卻也能享受其中,一番張羅下來,給家人端上可口的飯菜。

對於沒有吃過的菜餚,也能報之以極大的熱情,或向友人請教或自行百度,虛心學習,耐心完成菜品的製作。

對於做飯這件事,從買菜到擇菜切菜,我都是不厭其煩的,儘管水平不高,但卻願意親力親為,別人乾的時候總擔心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字字句句千叮萬嚀。

不過,我的勞動熱情也僅僅停留在做和吃兩個階段,對於飯後收拾碗筷,打掃衛生之類的,我就溜之大吉了。

因此我並不算是一個勤快的人,甚至還有些懶惰,像我這等懶人能在一日三餐捨得下功夫,我想與年少時父親的耳濡目染有關。

如果寫人生回憶錄的話,我的童年和少年有著極為清晰的分界線,那就是父親的在世和去世。我的整個童年因為有了父親,是完美的,充滿了斑斕的色彩,是在無憂無慮肆意玩耍天真爛漫中度過的。

父親節,感謝那個廚房裡揮汗如雨,為全家做飯的男人

每天在小縣城沒心沒肺的瘋跑,玩夠了才想起回家,回到家中不洗手先去廚房找吃的。那時的父親,就是廚房裡爐火前揮汗如雨的人。

父親手巧,在東北當過八年兵,想必是見過世面的,他能夠承擔起全家做飯的責任,而不去苛責母親的魯鈍,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小鎮也算是有新思想的人。

一個愛做飯的男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伺候全家,這裡面除了有點廚藝,最重要的是濃縮了對家人的愛。所以,母親一生在做家務上不求上進,應付了事,也是父親慣的。

當然作為一個女孩子,我也有安靜下來的時候,那就是跑累了或者我哥被父親攆的東跑西竄捱打的時候,或者父親和母親吵架的時候。遇到上述幾種情況,我和弟弟就變得無比懂事和乖巧聽話,溫順的像只貓。

當然,這些都是歡快童年的小插曲,短暫的緊張之後,一切恢復正常,我們會迅速調整到快樂的放飛模式。

然而,也就是在那些短暫的懂事和安靜中,我會待在廚房裡老老實實看父親做飯的全過程,間或幫忙擇擇菜打打下手。父親做飯的過程可謂是呼呼生風,動作利索又嫻熟。

時隔四十年之後,留在我記憶裡最清晰的畫面就是父親蒸饅頭。

那麼大一盆面啊,開的滿是泡泡,父親從盆裡一塊塊扯出來倒在案板上,然後用手上的面順帶著在盆沿上抹一抹,盆上乾乾淨淨就像洗過了一樣,然後父親的兩隻手在那一大團面上,揉啊揉,揉啊揉。

他光著背,汗珠亮晶晶的滾下來,毛巾搭在脖子上,他會時不時用手撩起毛巾擦把臉。揉好長時間,才會到恰當的火候,這個環節,父親是用了力氣的,想蒸出一鍋好饅頭,摻不了假。最讓我驚歎的是面劑揉好分割成饃劑的時候。

一個長長的面劑,父親用手擺好,捋直,刀幾乎是“咔咔咔”從上面劃過,就像切土豆絲一樣,右手拿刀左手挪饃劑,一上一下眨眼間變成整齊的兩排。這招神功到現在我也沒有練成,看來主要是沒有得到真傳,不然我這廚藝和父親一定不相上下。

剛出鍋的饃那個香啊,即便沒有菜,沾個蒜汁也能一人消滅兩個饅頭。

為了讓我們吃上肉,他還在院子裡養了雞,每隔一段時間燉上一隻大公雞,香味飄出三四條衚衕,路過的人饞的只有咽口水,連連發問“誰家燉的雞?”

父親節,感謝那個廚房裡揮汗如雨,為全家做飯的男人

六一前夕,國家公佈了開放三胎的計劃,從70後到00後可以說各有強烈反響,共同的反饋是生不起也養不起了。對此,我也很感慨,因為,我來自三孩家庭,我親眼目睹了一對夫妻養育三個孩子的操勞一生辛苦一生。

我想父親的勤勞能幹一半來自性格使然,另一半就是三張嗷嗷待哺的嘴激發出來的能量,他必須把聰明才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的淋漓盡致。

房子不夠住了自己動手蓋了小廚房,過了兩年,小廚房又向外擴建了套間廚房,連餐廳都有了;

元宵節做燈籠,夏天自制竹靠椅,靠背能伸縮,不坐的時候合起來,坐的時候放放皮帶,放到頭還可以躺著;

兩根包餃子的板,是父親用牛骨頭一點點打磨而成,從我記事起就豎在我家筷籠裡,有兩公分寬,十七八公分長,光滑如玉,包起餃子來非常好用。特別是肉餡,一板子下去畹一疙瘩剛好夠包一個餃子,這種效果是筷子所達不到的,可謂神器也。

還有做煤球的煤球機,我穿的小皮鞋,弟弟的鐵環,陀螺,小手槍……吃的用的十有八九都是父親動手做出來的。

父親的手就像魔法師的手,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為我們帶來了相對豐裕富足的生活,我也收穫了衚衕裡小夥伴們羨慕的眼光。

如果有工具有圖紙的話,什麼腳踏車,縫紉機,對於父親也不在話下啊。

父親去世以後,兩把靠椅用了幾年,沒有人會修最後散架了,一些東西不是老了就是舊了,沒有了父親的不便在父親去世的前幾年裡讓母親異常痛苦,一些事情,父親在的時候就不是事,隨手就幹了,可是父親不在了,就變成了一件難事。

父親節,感謝那個廚房裡揮汗如雨,為全家做飯的男人

當生活具體到疲於應付每天的一日三餐,應付老大跑工作老二升學考試老三體弱多病,一樁樁一件件一個比一個艱鉅一個比一個難辦的時候,母親也很少提起父親了,盼著我們長大是每天最重要的主題。

母親大部分時間忙碌,放學回家我也沒有吃過應時飯,有時還要自己動手,因此,我的整個青少年也過早承擔了生活。

做飯這個事對於我來說就是生活的必須,我像父親一樣在廚房裡揮汗如雨,但因為晚上封不好爐門,經常把煤球不是悶滅就是燒透,第二天還要狼狽的生火。

做的麵條也滾的稀爛,味道只能果腹,沒有人說好吃,我的腦子裡就會無數次劃過父親嫻熟勞動的畫面,我想我遲早能做好這一切的。

等結了婚有了孩子,做飯又變成了謀生的必須,年輕時候來不及思考吃飯的意義,只是為吃飯而吃飯。等人到中年,我們慢慢老去,孩子逐漸長大,每一次的吃飯相聚似乎都意義不同,我也更加能潛心準備食材,這裡面揉進去了深深的愛和種種複雜的情感,我也在逐漸讀懂父親。

好好做飯就是好好生活,感謝父親,讓我在經歷前半生謀生的奔波之後,終於在後半生學會了謀愛,學會了珍惜。

—END—

青春永在的原創文字,願和您產生深深共鳴。

父親節,感謝那個廚房裡揮汗如雨,為全家做飯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