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體現出的責任感,共勉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感到了中年危機的來臨。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著中年危機,家庭條件優越或者生活壓力較小的人們,中年危機的現象較為偏少,但終究還是普通老百姓居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房價的不斷上漲,工作壓力的增加,家庭的日常開支,子女教育的起跑線建設,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讓原本的收入顯得更為拮据。在這樣的情況下,收入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滿足不了內心更強烈的物質要求。

中年危機體現出的責任感,共勉

“中年危機”一詞最早出現在1965年加拿大的著名心理學家傑奎斯的論文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之前年輕的我們豪氣萬丈,現在變的沒了心氣。越來越多的社會經歷,讓當初我們的理想變的越來越縹緲,同時也讓社會磨鍊的服服帖帖。然而這一切的背後,其目的是想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年邁的父母可以多去旅遊一下,讓自己的家庭更加幸福,讓生活條件有所提升。所以,我們一直在堅持!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44歲以下的人劃分為“青年”,但如今超過30歲的人都已經感覺已經步入中年了。“中年危機”日益年輕化,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中年危機體現出的責任感,共勉

感到“中年危機”的我們如何去激發自己當初的雄心壯志呢?再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無數次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所謂“中年危機”說白了就是我們缺乏的一種安全感,一種缺少經濟保障的安全感。之前一篇“30歲該有多少存款”的文章讓我陷入了深思,看到這裡的你是不是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呢?我自身認為度過人生的這個“灰暗期”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多:

比如,我們可以當初那樣去不斷的學習,比起年輕人來講,我們的社會經驗要豐富,學習的技巧同樣有著自己的心得。還可以去發展一些副業,做一些理性的投資,而不是每天的碌碌無為,抱著手機打發時間。

人活著就是一個心態,正確的去面對社會,面對問題。我們的家人在等著我們去守護他們。

感到中年危機的我們,更多的是來自責任感。明天的陽光一樣明媚,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的時候,父母的關心,孩子的一個笑臉,都讓我們覺得一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共勉吧,不再年輕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