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個鍍金王冠,抵不上一個溫暖的現在

眾所周知,人生不能沒有目標感,誰都不願意被人看作是一個渾渾噩噩混日子的人,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們近期有什麼計劃或是具體的目標,我們往往會脫口而出“考研、找工作、鍛鍊身體,晉升為部門主管或者自己創業當老闆等”。但當被問到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麼時,我們常常無法作答,這似乎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的哲學問題,讓人比哈姆利特還要困惑。

其實對於任何人而言,最大的追求無非就是一生的目標。我們一時答不上來,不是因為自身毫無追求,而是因為人與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追求的目標性質不同。我們無法在第一時間為自己的追求定性,所以不想與人分享。

有的人渴望功成名就,希望像李嘉誠一樣富有,像馬雲一樣事業有成;

有的人就想過好平凡的小日子,希望能與相愛的人白頭偕老,能夠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

有的人一輩子就想做點與眾不同的事,比如出版一本驚世駭俗的新書,背起行囊走向遠方,到乞力馬扎羅山腳下仰望滿天星光。

從世俗角度來說,第一種人總是備受推崇,他們的追求一直被奉為上進、勵志、成功的代名詞,而後幾種人所擁有的人生理想常被嘲笑,因為他們追求的是快樂、舒適和享受,沒有那麼強烈的功利心和事業心。

其實,追求本沒有高下之分,目標也沒有遠大與渺小之分,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無可厚非,想要隨心所欲地駕馭生活,從廣闊的天地裡擷一朵特別的浪花,讓人生變得更豐富多彩更富有意義,也沒有什麼錯。在這個多元化社會里,人生的價值觀本來也應該多元化,誰說只有功利意義上的追求才是真正的追求呢?

提起目標,人們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高遠的理想、宏大的抱負,想到的是甘於做一隻低頭扒土的笨雞,還是做一隻翱翔於天際的雄鷹的問題。事實上,生活裡不只有奮鬥,人生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競爭遊戲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事實上,在尋常的日子裡,我們的腦海中曾經湧現過無數個距離我們更近的目標,它們觸手可及,與競爭搏殺無關,但是卻能反映出我們內心深處最深切的渴望,代表我們真實的情感需求,這樣的目標才應該值得我們尊重。

健身減肥,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漂亮是一個目標;

學陶藝學插花,提升自身的品位是一個目標;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大自然中陶冶性情是一個目標;

掌握一門外語,為自己充電是一個目標……

這些目標都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也都算不上是奢侈的夢想,但卻能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

在洛杉磯郊區,有一個名叫約翰·戈達德的15歲少年,在聽到奶奶哀嘆年輕時因為沒做某事而極度後悔時,心想自己絕對不能犯和奶奶同樣的錯誤,在年老時才發現人生有那麼多遺憾,於是奮筆疾書,從容寫下了未來將要完成的127個目標。

約翰·戈達德的目標清單囊括了他一生想要做的事情,包括想要到達什麼地方,想學什麼東西以及想要完成什麼事情。有些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比如閱讀莎士比亞、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大師的經典著作;有些則比較有難度,比如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和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到尼羅河、剛果河、亞馬遜一帶探險,遊遍世界每一個國家,騎著大象、鴕鳥和野馬去非洲草原,參觀月球等,他還想演電影、譜樂曲、搞發明創作,做慈善事業,為非洲孩子募集100萬美元的善款。

16歲那年,約翰·戈達德開始隨父親探險,完成了目標清單中部分探險計劃。

20歲那年,他來到美麗的加勒比海、浪漫的愛琴海和狹長的紅海潛水悠遊。

21歲那年,他遊歷了21個國家。

22歲那年,他得到了探索尼羅河的機會,尼羅河流域的優美風光和風土人情給他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在回顧那次特別的考察活動時,他說:“在這次旅途中,我領略了許多東西,關於自身,關於成功的喜悅,關於緊張充實的生活,它給了我去追求另外目標的動力。”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裡,約翰·戈達德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人生中的大部分目標,他登上了包括乞力馬扎羅山在內的12座世界高峰,探訪了尼羅河和剛果河,遊遍了世界122個國家。74歲時他正忙著完成生命清單中的第112專案標。

約翰·戈達德的事例告訴我們,人生中有很多有價值的目標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即使我們成為不了不朽的傳奇,創造不了財富神話,依舊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非同凡響。在這個迷茫躁動的社會,人們總是一路奔跑,為了某個瘋狂的現實目標而無休止地衝鋒,腳步似乎永遠也停不下來,可事實上,那樣的目標只是一個鍍金的王冠而已,並不能讓生命更富有質量和質感。

千百個鍍金王冠,抵不上一個溫暖的現在,真正能豐盈生命、滋養生命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或是新奇有趣或是有益身心的小目標,它們就像溫潤的白粥,不似燕窩魚翅那樣豪奢,卻能讓我們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