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樂的三件法寶:知足、放下、平常心

人生快樂的三件法寶:知足、放下、平常心

文\一藻

鄒韜奮說:

“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免不了被各種誘惑困住心靈。

困住的心靈,很難得到快樂。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階層人的生活狀態。有的人,富得可以為自己兒子買個小行星的命名權;而有的人,卻要起早貪黑,每日也只能掙一個養家費。

財富的享受,是不公平的。然而,愛卻是公平的。

妻子在街頭推個小車賣煎餅,丈夫送外賣,這樣的家庭因為充滿愛,而顯得富足和幸福。而家裡錦衣玉食,老公卻心猿意馬,這樣的家庭,卻也不得圓滿。

人生路上,各自修行,誰也不用羨慕誰。做好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多做貢獻,才是生而為人的價值。

人生快樂的三件法寶:知足、放下、平常心

知足常樂

朋友有一句話,我很贊同,她說:“知足常樂,屬於全力以赴後的姿態。”

知足常樂,並不是止步不前。而是要求,我們要在人生努力奮鬥的基礎上,不要忘記控制自己不斷膨脹的野心和慾望。

《菜根譚·應酬篇》中寫道:

“淡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不然操持未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來到手中的欣欣然接受;從手中溜走的,怡怡然放手。

對生活不抱怨,對他人不挑剔,對工作全力以赴,對家人和煦溫暖。

不被名利困擾,不被情愛糾纏,意志堅定,努力生活,這就是最好的姿態。

人生快樂的三件法寶:知足、放下、平常心

放下

尼爾·唐納·沃許在《與神為友》一書中寫道:

“我不會‘抓緊’任何我擁有的東西!我學到的是,當我抓緊什麼東西時,我才會失去它,如果我‘抓緊’愛,我也許就完全沒有愛,如果我‘抓緊’金錢,它便毫無價值,想要體驗‘擁有’任何東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它‘放掉’!”

當我們用力愛他人的時候,我們渴望別人回報同樣的愛給我們,這其實不是愛,而是佔有的慾望。

金錢,是對我們工作的回報。可是,如果我們只看重金錢,金錢就會驅使我們做本不應該做的事情。

人生,有很多事情會糾纏我們,迷惑我們,使我們忘記初心。所以,人要學會放下。

放下對愛情的執念,只是用心愛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

放下對金錢的關注,只是努力學習和工作,不計回報地提升自己,創造世界。

王陽明說:

“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無善惡,時刻覺察自己,把自己心中的雜念,全部拋掉。心上學,事上練,每日進步,就是人生的去偽存真。

人生快樂的三件法寶:知足、放下、平常心

平常心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開篇偈語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司馬遷也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利,在這個世界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名利,牽動著人心,卻也迷惑了人心。

對待名利,不過分追求,也沒有必要清高。過分的追求,是看不破;而清高,是怕自己看不破。二者皆為病態!

《紅樓夢》中的妙玉,就是一個假清高的人。當面對劉姥姥這樣的平頭老百姓,她從行為到態度,都表現出了自身的傲慢。而等到賈府敗落,她陷入紅塵泥淖,卻再無干淨可言。

曹雪芹寫妙玉的結局,必然有他的動機和想法。也許,他就是想透過這個人物,告訴讀者,一個人不應當自命清高,無論是深陷泥淖,還是高高在上,最好都保有一顆平常心。

擁有平常心的人,身居高位,不會自命不凡;擁有平常心的人,陷入低谷,也不會抱怨不滿。

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間所有,相信所有的經歷都是最好的安排。

歲月有枯榮,人生有悲喜,微笑面對,活在當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