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工具!你是不是工具人?

什麼是工具?

工具原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後引申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

。木匠的錘子,工人的扳手,農民的鋤頭這些都是非常好理解的工具。但是生活中工作場景的變化,崗位的不同,往往很多人就分辨不出什麼是工具了,甚至以工具為榮,淪為工具人都不自知。

本末倒置的工具!你是不是工具人?

本末倒置的工具!你是不是工具人?

你是不是工具人?

案例1:工具當全部

筆者在面試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面試者說,“我非常擅長資料”;

然後我會問,擅長資料怎麼說?能否舉例;

面試者會回答,我會做資料報表,而且會用報表做資料分析。

其實每當有人說他擅長資料的時候,又不能明確說明他在專案運作中怎麼使用資料工具的時候,他是把做資料當成了擅長。資料報表、資料其實是我們的管理工具,是讓我們精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工具。如果重點在資料本身還不是在資料頂層的專案上,這人基本是工具人的表現。或者說沒有專案思維。

案例2:本末倒置

筆者遇到一些高層管理,會跟基層反覆糾結整體業務板塊佔1%業績的畫面製作的問題。

一些中層管理也會對於自己瞭解CRM系統,或者瞭解某業務板塊的流量引入方式沾沾自喜。

一些中層管理擅長PPT的文件製作技巧,而非PPT內容輸出的物件,輸出內容,在自己工作中PPT彙報價值展現等重點。

這些案例有個共同的特性是自己的崗位定位,並沒有發現自己花費大量精力的事情是在自己本崗位“價值”較低的某些事物。或者是因為某些管理協作的工具過分的看重而沾沾自喜。這些都是對達成專案的工具認知過於看重,而本末倒置的現象。會PPT製作的人很多,而作為專案管理者內容輸出觀點才是核心。

案例3:工具人

筆者在帶教主管和員工的時候非常強調事項的目的,以及專案的關鍵節點。而具體執行環節裡面具體事務更傾向於員工在明確了目的和關鍵工作後,自己想辦法達成。這種帶教的方式是,當員工逐步瞭解這中工作的方式和框架後,基本同類型的工作後續都能獨立完成,員工成長會非常的快,更具有獨立性。

而帶教過程中,也會發現一部分員工在認知,學習等等方面更偏向於執行,反覆的帶教過程中還是不能獨立的理解目的、關鍵工作,往往除了幫他確定以上兩點外,必須要告知他執行的每個步驟,每個事務。而這類人往往成長更慢,變成了專案執行最毛細血管端的執行人。其實這類人可以理解為“工具人”。

工具、資源和關鍵點的認知偏差--專案管理的主次

筆者主張的專案性管理注重的是專案本身,而在專案執行的關鍵點、資源的匹配、以及工具的匹配是支撐專案的。當你有專案全域性思維,且知道資源和工具在你專案達成中的作用和主次,這時候更容易抓重點,帶節奏,格局更高,不會因為某些階段性的節點或者工具的運用一葉障目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