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作為一名無關係、無背景的職場小白,我們常常渴望逆襲,於是我們努力工作。但這樣就足夠了嗎?不是。你越努力,往往會陷入越貧窮的狀態。那麼,貧窮與忙碌背後,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解決問題的核心關鍵點到底在哪裡?如何才能實現職業生涯的正迴圈狀態?本文將著力解決以下4個問題:

寒門弟子真的有逆襲的機會嗎?

窮人思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有了錢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窮忙問題?

以下是正文:

寒門再難出貴子,因為貧窮是祖傳的

幾年前,網上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叫《寒門再難出貴子》。據說文章作者是某個國企銀行的HR。文章講的是一群將要畢業的大學生進入銀行實習、以及後來出路的事情。不出所料,那些沒有背景的學生,最終沒有實現留在銀行的願望,而有背景的人早已被內定。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以非常極端的方式反對無關係、無背景的人進國企的,因為在這樣以裙帶為基礎構建的人際圈中,無論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獲得同等待遇(技術性極強的單位可以區別對待),這樣的事情早已是司空見慣。你不屬於那個圈子的人,即使有一天進去了,也依然會視為一個圈外人。所以,對於沒有背景和關係的普通人來說,選擇進入靠能力吃飯的外企或優質民營企業,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靠自己的能力實現命運的逆襲,也可以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但是在現實中,這樣的寒門逆襲的事情往往很少。絕大多數人依然在重蹈他人覆轍,沿著一條又一條失敗的道路,曲折前行。你會看到,原本貧窮的人,進入社會之後,會依然貧窮(相應的例子就不舉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邊人的例子,非常普遍);而那些富有家庭的孩子,會得到更多的資源,讓他們變得更加富有(我們可以看一下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的王健林父子,典型的“老子英雄兒好漢”)。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經歷了哪些思維上的轉變?我一直以為我以往所堅持的思維都是正確的,我堅定地認為,對於貧窮家庭的孩子來說,只要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進入以能力為衡量標準的圈子,就可以實現命運逆襲(因為我本身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但直到看了一本叫《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書,我的這種想法徹底改變了。對於寒門弟子來說,95%以上的可能會世襲祖輩的貧窮,這輩子也別指望摘掉“屌絲”的帽子。

“窮人思維”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為什麼窮人會一直窮?僅僅是因為他們缺錢,所以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嗎?真相併非如此。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窮人到底是怎樣思考的。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幾個概念:

稀缺

指“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比如,你手頭上擁有1萬元存款,但遇到急事,需要5萬元救急,你會出現金錢上的稀缺。再比如,領導交給你一大堆任務,至少得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而他卻只給了你3天的時間,你就會出現時間上的稀缺。以此類推。

稀缺心態

在稀缺狀態下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你缺什麼,這種所缺乏的東西就會在潛意識裡牢牢俘獲你的注意力,並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影響你的決策和行為方式。比如,你原本想好好挑選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想再走彎路了,但在缺錢的壓力下(比如下個星期就要付房租),你可能會放棄這種想法,轉而隨便選擇一份工作(比如電話銷售)。儘管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你,但可以解燃眉之急。相反,不缺錢的人,則會花時間認真挑選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

頻寬

即心智的容量,也就是同一時間內我們思考問題的數量。其包括兩種能力: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在稀缺狀態下,我們的頻寬往往是降低的,因為被眼下的緊急事務佔據了。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思考就會缺乏前瞻性。比如,在選擇工作時,前瞻性的思考邏輯應該是:1)、這份工作是否能夠充分發揮我的優勢?2)、它能夠給我帶來怎樣的能力提升?3)、這家公司的晉升空間怎麼樣?是否值得長期發展?4)、這家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如何?是否是一個值得加入的平臺?5)、我是否認可這家公司的價值理念,能否融入這家公司?而在缺錢、下個月就要付房租的情況下,你只會關心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份工作的薪水有多少?能否夠我支付房租?

管窺

即短視,以極窄的視野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從而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長遠的事情。比如,我們為了生計而選擇一份電話銷售的工作,但你可能不會想到,6個月之後再次跳槽時,這份工作會為你的職業發展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同樣,只考慮薪水而不考慮其他因素(比如優勢匹配度、晉升空間、公司/行業選擇等等),也屬於典型的管窺(短視)表現。( 點選可檢視大圖,下同)

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認知能力

我們解決問題、獲得資訊、進行分析和決策的能力。這屬於智商的一部分。稀缺狀態下,會導致我們的認知能力的下降(即智商降低)。如前例所述,當他有時間回顧自己從事電話銷售的這一經歷時,他自己都會覺得這種選擇很蠢。事實上,對於我們所諮詢過的絕大多數客戶而言,當他們在回顧既往的工作經歷時,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當時的選擇並不明智,併為此而後悔。這屬於典型的由於稀缺而導致的智商降低狀態下做出的短視行為,並在現實工作中屢見不鮮。

執行控制力

我們管理自身的能力,包括計劃、關注、行動和控制。在稀缺狀態下,我們的執行控制力也會下降。比如,在職場上你往往會發現,那些對工作抱怨越多、越不滿意、天天想著要換工作的人,往往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他們很難透過高效的計劃及執行來改變現狀。

雜耍

時刻忙於處理緊急事務的狀態。你就像一個雜技演員,馬不停蹄地處理一項又一項的緊急任務,從而導致你更沒有時間來思考重要的事情。你剛剛辭去了一份十分糟糕的工作,再也不想重複那種工作狀態,於是希望好好規劃一下未來的職業生涯。但你下個月要交房租了,要用到錢;好朋友要結婚了,又要準備禮金;晚上睡覺不小心凍著了,去一趟醫院又要花去你幾百塊;手機欠費了,又要充話費……總是有各種各樣緊急的事情進入你的視線,你無法擺脫,於是,你又在思考著得抓緊時間再找一份工作,投了一個星期的簡歷都沒有得到迴應,於是你著急了。好不容易有一份電話銷售的工作,要不要接?算了,急用錢,接吧。以後的職業生涯怎麼辦?先不管了,以後再說吧!

借用

也可以理解為透支,無論時間還是金錢,皆可以透支。在稀缺狀態下,我們可以透過借用來應對突發事件,但從長遠來看,會進一步加劇稀缺的狀態。比如,你每個月薪水3000塊,是個月光族,只夠養活自己,但某一天家人突然生病,需要5000塊救急,但你沒錢,只能從信用卡上透支。眼下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你下個月就要把這筆貸款還掉,到時候你缺錢的狀態會變得更加緊急,你的日子會過得更加拮据。

餘閒

我們可以用來支配的多餘資源。

餘閒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可以讓你有能力應對突發事件,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比如,當我們手頭上擁有10萬元存款時,即使當下因病急需支出5萬元,我們依然可以遊刃有餘,從容應對。當手頭的工作只需要3天就能完成、但領導卻給了你一週的時間期限時,你就不必承受那麼大的壓力。

當我們擁有過硬的一技之長時,就不怕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隨便接受一份穩定但並沒有前途的工作。

稀缺陷阱

當你的某種行為會導致或加劇稀缺的形成時,這種行為就是稀缺陷阱。比如,當你因為要付房租而隨便選擇一份電話銷售的工作時,一旦這份工作不適合你,你半年或一年後再次跳槽,就會跳入早就埋下的陷阱,因為用人單位會根據你以往電話銷售的工作經驗,只會給你銷售方面的offer,你想轉行的想法也最終無法實現。而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擁有餘閒,這樣才能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時候的緩衝機制。

各種型別的稀缺(無論是缺錢還是缺時間)都有著相同的組合元素:管窺、借用、餘閒缺乏、頻寬負擔。

尤其是管窺心態,會讓你擱置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

“稀缺,不僅僅會令我們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資源,而且還會讓我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無措。稀缺會使人變笨,變得更加衝動。我們不得不在流體智力和執行控制力被減弱的情況下,依靠更為有限的腦力去勉強度日。生活,就這樣變得舉步維艱起來。”——稀缺,p76。

我們可以用一張圖來表現窮人的思維方式:

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透支只能解決眼前,但未來你要加倍償還

無論稀缺以什麼形式呈現,都會導致借用。但由於借用而產生的後果和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

“將一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擱置一旁,與借用無異。

你透過不去做這件事情,而為今天賺到了時間,但卻增加了未來的成本,因為你早晚要借用其他時間(很可能是更多時間)來處理這件事。

”——稀缺,p135。

表面上看,借用是因為某種資源的稀缺而導致的。比如,缺時間的人會說,再給我一些時間,我就能保證任務進度;缺錢的人會說,再給我3000塊錢週轉金,下個月的情況就會好轉。

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原書作者或許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特意指出:

稀缺陷阱尤其會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會讓人產生一種感覺:只要再多一點資源,就能擺脫欠下的所有債務,就能逃脫這個惡性迴圈。

——稀缺,p150。

而當真正給你資源的時候,你能否擺脫這個惡性迴圈呢?未必。作者特意進行了實驗。印度市場有一些小販,因為負債而導致日子過得非常拮据,也沒有現金用於擴大生意。作者對數百名小販進行了跟蹤研究,將他們分成A、B兩組:A組維持現狀,沒有對他們進行資金救助;而對於B組,作者為他們提供了一次性的資金補充,幫他們還清了所有債務,讓他們逃離稀缺陷阱。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跟蹤研究之後,大家可能會覺得B組的日子會過得更好一些。而事實並非如此。跟蹤研究發現,對於B組無債一身輕的小販們,在最初的幾個月裡,並沒有將現金隨意花掉,也沒有再次借債,生活狀態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隨後的幾個月中,這些小販們又一個接一個地回到的最初的狀態。等到一年結束之時,他們所有人累積的債務量都等同於沒有得到現金救助的那一組。

我們都會驚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問題在核心關鍵在於餘閒的缺乏。雖然沒有債務,但這些小販們日子依然並不輕鬆,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時(比如婚禮、生病等),他們就無力應對,只好再次借債,從而陷入稀缺陷阱,重蹈覆轍。

任何一點小小的不穩定都會威脅到生存於稀缺陷阱邊緣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餘閒去吸收這些不穩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響自己的生活。

”——稀缺,p154。

現實案例覆盤:我們是如何親手將自己推入絕境的?

在第一職場網開展職業規劃諮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客戶在犯了錯誤之後,都能夠清晰地認識到以往的生涯道路上所犯的錯誤所在,並深刻總結了教訓與經驗。一位客戶在經歷了7年的彎路之後這樣寫道,“一定要透過各種方法,讓自己儘快成熟起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需要做什麼事,選擇勝任和適合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不然會很累還沒有成績,也無法成長。”另一位畢業3年、換了4份工作的客戶寫道,“對於職業生涯還是要提早做規劃,多想想自己適合什麼,應該怎麼努力,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能得過且過,時間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掉了。”

一定要從長遠考慮。這個道理看起來淺顯易懂,但在稀缺和管窺心態的影響之下,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此時你的執行控制力是降低的。

對於那些職業發展不順、一直在走彎路的人來說,他們的很多行為,比如先就業再擇業、追求穩定、缺乏長遠的職業規劃意識,都是屬於典型的借用行為。這種行為的後果不會馬上顯現,往往會在2、3年甚至3、4年之後才會顯現出來。

等到事情陷入危機之後再去想補救辦法,要比事前控制困難得多。但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沒有在步入職場之前就進行前瞻性思考,從而導致他們犯了一個又一個錯誤,並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然後又要花大量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來彌補錯誤。

我們可以透過一張圖來複盤這些職場loser們的生涯發展歷程:

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在《稀缺》的143頁,有這樣一段話:

一直靠借貸為生的人,並沒有在他想要的東西上花什麼錢,許多收入都用在了償還貸款上;工作一直趕不上進度的人,並沒有用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而是將許多時間用來追趕早就應該完成的工作。

同理,

對於那些正在走彎路的人而言,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未來,而是將許多時間用來走了一段又一段彎路,重複原來已經犯下的錯誤。而導致所有這一切惡性迴圈的根源,都是因為稀缺心態而導致的管窺行為,讓你擱置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

相比較下個星期就要支付的房租而言,思考未來的職業生涯雖然重要、但並不緊急,可以向後推,等半年以後有了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再說。而真正等到半年以後,那時候還會有其他緊急的事情纏著你,於是,這件事情又不得不再次向後推。一而再、再而三,如此推遲,不知不覺間,兩三年過去了,你本該早就思考的重要問題,直到此時才因為實在無法忍受之前的短視選擇而帶來的重重壓力,最終決定痛下決心,一定要從長遠角度好好思考下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此時,往往是為時已晚,因為你所面臨的壓力更大:年齡的壓力、買房的壓力、結婚生子的壓力、缺乏一技之長的壓力、世俗觀念的壓力……讓你無法呼吸。更要命的是,在這些重壓之下,你的執行控制力也在下降,你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勇氣和激情。你脖子上卡著一把枷鎖,你拼命掙扎,想取下來,但卻無能為力。於是,你只能被迫接受現實,苟延殘喘,痛苦無比。

有人在知乎上救助,真實地描述了這種痛苦掙扎的心理狀態:

……最近剛經歷了很多,比如剛生了孩子,比如父親剛出院,比如對自己的現狀很不滿。以前沒覺得壓力很大,可能是父母和老公幫自己分擔了些許,但是自從父親生病,感覺生活似乎一下子緊湊起來,經濟上的不寬裕更將這種現狀展現的淋漓盡致!我萌生了換工作的想法,然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孕傻三年,在沒有找到新工作時候就辭掉了現在的工作,找了一個很累但是也許薪水很高的地方,但是發現結果不盡人意,然後辭職,然後又回原來的工作,可是卻更加糟糕!不知道以後的路怎樣走,應該等待時機成熟再離職還是一直在這裡坐吃等死?希望有人能幫我指條明路。

很多人都期望穩定。但

真正所謂的穩定,指的不是永不被辭退,而是能夠讓你構建起強大的根基,在你遇到突發事件時,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否則,一旦風險來臨,你的餘閒不足,你立馬就會陷入稀缺陷阱,生活從此進入一團糟的惡性迴圈狀態。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稀缺陷阱……根源在於對資源的錯誤利用,從而出現了實際的短缺。

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後一步,一直在償還上個月的支出。用這種方法管理並使用資源,會讓我們感覺所擁有的資源變得更少了。對稀缺進行放大的行為,就像複利一樣,會使最初的稀缺變本加厲。”——稀缺,p143。

稀缺讓我們變窮,我們缺錢、缺時間;而管窺則導致我們往往只顧及眼前的緊急事務,讓我們陷於雜耍的境地,越來越忙。於是,窮忙由此而產生。更要命的是,窮和忙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越窮則越忙,越忙則越窮。

稀缺陷阱的根源在於對資源的錯誤利用,從而出現了實際的短缺。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窮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重新分配自己的頻寬資源,在頻寬充裕時及早將重要的事納入到你的考慮範圍當中

,為未來的選擇創造足夠的餘閒,這樣即使面對危機,你也能夠遊刃有餘,擁有足夠自由的選擇權,不會再被“雜耍”和“借用”推著走,這樣你的職業發展才會步入良性迴圈。

一張圖看清窮人思維: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那麼,“及早”是什麼概念?什麼時候思考這些重要的事才最合適的時間呢?就是在你頻寬最充裕的時候。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時間段:

一是大四之前(最好不要超過大三),二是你畢業後步入職場的前3年。

大學期間思考,因為此時是你的經濟壓力最小的時候,不需要去考慮租房、水電、買房、結婚、生子等問題。步入職場的前3年思考,是因為你的經濟壓力相對較小,年齡還有優勢,對於職場也有一定的認知,深刻理解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還可以透過前瞻性的思考,選擇最合適的方向及路徑,及早回到正軌上。一旦錯過這兩個最佳時機,則意味著你不僅要承擔巨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還很可能陷入由於短視而導致的一個又一個稀缺陷阱當中,無法自拔。

警惕稀缺的另一個極端:由於餘閒太多而導致的拖延

由於餘閒的缺乏而導致稀缺陷阱的出現,所以,我們要在頻寬充裕時及早將重要的事情納入到考慮範圍當中。但這是否意味著有了餘閒就萬事大吉了呢?堅決不是。

這裡要警惕稀缺的另外一個極端:由於餘閒太多而導致的拖延。

“拖延,就是對眼下之事的過分關注,是

陣發性的盲目樂觀。我們將需要去做的事情擱置起來

,我們將本應存下的金錢揮霍出去。

我們錯誤地分配了自己充裕的資源

,儲存下來的金錢和做完的事情太少,無法免於那些可能會威脅到我們的稀缺。”——稀缺,p156。

比如,你因為忍受不了上一份隨便找的工作,而產生了堅定辭職的念頭,並下決心要好好規劃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但現實的壓力讓你產生短視,於是就隨便接受了第二份工作。但幸運的是,雖然這份工作只是隨便找的,但薪水和工作狀態都遠遠好於你的預期。於是,你產生了盲目樂觀的心態,以為這份工作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於是,好好規劃未來職業生涯的想法再一次被拋之腦後:“以後再說吧。”於是,下一個稀缺陷阱就這樣被埋下。

但它並未消失,只是被推遲,靜靜地在將來的某一天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