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奪的做法讓人心更靜

世人常道:不蒸饅頭爭口氣,所以現在好多你爭我奪,為了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去侵佔了他人利益的做法,似乎也得到了被動地正名。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與人爭搶的生活,真的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嗎?關於這個題材,我有話想寫出來。

在老子的一些書籍中,曾提及這樣的話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是一段關於老子教人修身,向人學善,善之本為何意的話。其實從老子的這段話裡不難發現,與人為善,主要的宗旨,還是該安心守己,不對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頻生貪念,更不應該想著去勉強得到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我相信,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大道理誰都知道,但是做起來都很難。可是,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剋制自己的爭搶慾望,學會平衡自己所得與想要,真的很難嗎?

實則不然,因為這個行為,只要是可以讓自己想得明白,都能夠下決心進行調整。怕就怕在,世人會為自己不合理的念頭與行為找理由和解釋。是的,其實別人手裡的麵包,不見得就比我們手中的蛋糕要香,但如果因為是你想要吃那個麵包,但你並不想自己花錢,然後你想從別人手中分一些,但當別人不想給的時候,你就給他扣上,不給我麵包那你就是沒把我當朋友的時候,這種情況就不是很合理了。

我知道,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的一些基本的需求,以及內心的渴望,應當要被尊重和理解,但是,出自於春秋·孔子《論語·鄉黨》中的一個成語,就為我們的這種需要劃定了規則,那就是,適可而止。不難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心念,慾望,所想,所求等,都應當有一個度,要學會適當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其實,人們有競爭慾望,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往往很多的競爭慾望,是基於人們內心中的一些帶有傲嬌的成分的念頭和衝動才衍生出來的。這樣的情況,在史上也是有記載的。據《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問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答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而這,也是現今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的六尺巷的歷史由來。

所以我們其實會發現,歷史會銘記的人們和事蹟,從來都不屬於那種靠計謀,算計,使出渾身解數去爭奪本不應當由自己持有與擁有的東西的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精華,均是與人謙讓,為人和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互幫互助的事蹟。靠人的貪念求得的東西,終究也會因人的貪念而失去。所以時間真的是檢驗人性最好的標準,當你與一個人初相處時,你一時半會兒是真的看不清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的,唯有讓自己多些耐心,多觀察,才能知道,身邊的友人是益友亦或是損友。

為什麼不爭是一個如此重要的品德,以至於千百年來,無數的史證都想把這一精神刻在人們都骨子裡呢?在這裡,我也淺說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一直處在的是一個人情社會,既然是由人情的主要成分構成的生活,那麼勢必就不能事事均利己,而要學會適當的讓利,這在一個小家中都是如此,如若一個小家之中,兄妹之間互爭互奪,糾纏不休,那試問這個家庭如何才能有和諧發展的那天呢?其次,不爭,即是爭,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個道理一樣,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所以,當一個人為了讓兩人的關係不那麼僵持,而選擇退讓的時候,那麼對方也是看在眼裡,感動於心中的,下次再有利益分配,對方就會優先考慮給你多分一些的情況。最後,不蒸饅頭爭口氣,是讓人們爭氣,而不是賭氣,爭氣的意思就是要讓自己在明確的規劃以及認真的努力下,好好做事情。而賭氣就是你明知道這件事情,你去爭利益,最後可能鬧的大家都不愉快,但是還是要去做。所以,我們應當做一個爭氣的人,而不應該做一個賭氣的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之人也是十有五六,但是我們不應該在對一個人有成見的時候,就要覺得這個我討厭的人,他什麼都不配,這麼好的東西給他用就是浪費,不應當有此念頭。因為與人為善,從心而出,這個人我們討厭歸討厭,但人人生而平等,不可以因為個人的偏見,就剝奪別人應得的權利。那有一些朋友可能就會很氣憤,那他如果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情呢?我也應當做個傻子去原諒他,不與他爭搶嗎?其實,一個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首先從自身上找一下原因,因為很多事情真的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然後,就算對方真的是很對不起你,但在這裡,我們討論的是,別人的應得利益,應不應該去爭搶的話題,所以,哪怕一個人很對不起你,就像上面說的,他該得的東西,我們也不應該去動,因為萬事萬物,皆有機緣,他得為他得,他要償還的東西,終究也會由命運給他安排。切勿心急。

不爭奪的做法讓人心更靜,因為不爭奪後,就不欲求,那麼自己就會覺得煩惱事情少了很多,從而可以往自己的內在,更多看看自己,將自己的心靈錘鍊得更結實,乾淨,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