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天下網商 朱之叢

你永遠不知道街邊那個靚仔,在他的牛仔褲上花費了多少年心血。

一條平平無奇的牛仔褲,濃縮著經年累月的呵護和苦心。在“養牛”愛好者看來,褲子上的每一條褶皺和摺痕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時間的見證,也是身份的象徵。

“養牛”全稱“養牛仔褲”,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水洗牛仔褲,高階的原色牛仔褲常常要價4-5位數。這個小眾市場最早發源於歐美和日本,近年來,隨著國貨的崛起,“養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加入。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在養牛愛好者的圈子裡,品牌、面料和價格都非常重要,但是一個人為牛仔褲花費的時間和心意,才是評判的最終指標。

它或許只是牛仔褲千億市場中小規模的分支,但作為牛仔褲品類中附加值最高的產品,原牛自帶的文化屬性和情懷加分,也使它擁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訣竅:“穿著牛仔褲洗澡”

養牛愛好者有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

“脫漿”“色落”“蜂窩”“貓須”“赤耳”“火車軌”“龍捲風”……剛入坑的新人往往被這些術語弄得暈頭轉向,這時,大佬會出面指點他們:“赤耳”是製造工藝,“脫漿”是下水流程,“蜂窩”“貓須”指的是牛仔褲上形成的褶皺和破損,“色落”則是褪色效果,也是養牛成功與否的評判指標。

牛友們最終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完全對映到牛仔褲上。膝蓋處的一條褶皺,對應了自己喜歡蹺二郎腿的習慣;後袋處的一抹淺色,則是自己愛放車鑰匙的位置。這些標記一定要鮮明亮眼,一條“落色通透,對比強烈”的牛仔褲,是每一位養牛人的驕傲。

在外行看來,這只是一條痕跡斑駁的舊牛仔褲而已;但在牛友眼中,養成一條“好牛”需要數年時間,牛仔褲也就成了記錄這段時光的活化石。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養牛愛好者把牛仔褲分為“原牛”和“水洗牛”,只有未經脫漿預縮處理的原色牛仔褲才配被“養”,水洗則是商家模擬了脫色過程,人為地跳過了“養”這個步驟。

“養牛”的關鍵法則有兩條:經常穿著,慎重水洗。

每次水洗都會造成牛仔褲的“落色”,因此一定要在個人痕跡形成後,再用水洗的步驟將它們固定下來。在牛友之間,長時間不洗褲子是家常便飯,從三個月一洗到一年一洗,雖然網路上不乏“噁心”的呼聲和對衛生條件的質疑,但他們置之不理:“誰養誰知道。”

在一些江湖傳說中,“養牛大神”還有更激進的策略:穿著牛仔褲洗澡。這可以防止褲子在水洗過程中變形,當然,它的穿著體驗應該不會太好:剛洗過的牛仔褲不僅溼,還硬邦邦的,“可以立在地上”。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穿著牛仔褲洗澡”

品牌:三足鼎立,國貨崛起

按照出產國別,原牛可以粗略地分為三類:日牛、歐美牛、國牛。

原牛是小眾市場,品牌主理人的眼光和嚴苛程度,往往直接決定了產品質量和品牌溢價。

日牛佔據了原牛市場的半壁江山。牛友們耳熟能詳的Momotaro(桃太郎)、專做重磅面料的Iron Heart、木村拓哉最愛穿的Fullcount(“永遠不要洗你的牛仔褲”也是出自木村之口)、“日本牛王”山根英彥創立的Evisu、常被誇稱為“天下第一”的Warehouse,都是蜚聲國際的原牛大牌。在這種強調細節和手工製造的商品類目上,日本匠人一貫的嚴謹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木村拓哉

歐美牛相對低調一些。牛仔褲起源於美國西部的淘金熱,美式復古風格就此奠定了原牛的基調。參照日本的“大阪五虎”,Levi‘s、Lee、Wrangler也被並稱為“美國三大牛牌”。

新近崛起的國牛,則正在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從衝擊高階的赤芸、沾醬,主打中端的Lil Monster、惡犬,到入門款的紅風、窄幅,都在“養牛”圈子裡不斷被提及。以紅風在淘寶的一條養牛入門款牛仔褲為例,售價200多元,月銷超過400件,詳情頁中科普了養牛知識,並展示了養牛不同時段的“成果”。不過,國牛們往往沒有超大規模的機器工業,一種款式或面料售完,只能等待下一次“復刻”。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國產原牛品牌沾醬SauceZhan

當然,除了追求手工匠制的小作坊,原牛市場也不乏巨頭的身影,最知名的就是歐美市場的Levi’s和日本市場的優衣庫。前者底蘊深厚,產出了許多款式和麵料堪稱經典的高階褲型;後者價廉物美,旗下的“貝原”面料是愛好者每年翹首以盼的定番。

有時,牛友會特意穿一些“小眾”品牌以彰顯獨特。穿Denime的人會被誇一句“有眼光”,穿The Few的人則更稀有:這個品牌出產的牛仔褲少,養好的成品更少。

這中間存在一套非常精細複雜的鄙視鏈。物以稀為貴,“小而美”才是原牛品牌的終極。那些走量的工業款原牛,往往被視為新手入門的嘗試;小眾、限量、精工細作的冷門品牌,才是養牛愛好者要去摘取的“明珠”。

有意思的是,養牛不僅催熱一部分牛仔褲品牌,也萌生出一些新興職業。90後小夥劉雲強,靠著給“養牛人”縫補褲襠,年入百萬。他本就是“養牛人”,由於褲子需要長期穿著,大腿內側很容易磨損,這成為很多牛友面臨的難題。他轉念一想,買了縫補牛仔褲的縫紉機,專做縫褲襠生意,成為一名“護牛人”。

情懷: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雖然品牌間的“鄙視鏈”理論上存在,但在養牛愛好者之間,氣氛通常是寬容的:無論你養的是叫價10萬元的Samurai(武士),還是折後199的優衣庫基本款,努力和恆心才是第一位的。

一條保養多年、色落清晰的牛仔褲,能夠博得網友們異口同聲的稱讚;當褲子達到了理想的色落狀態,褲主甚至可以選擇“封褲”,這條褲子從此失去穿著價值,升格為收藏品。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牛友展示“封褲”的成品

“養牛”的愛好不分身份職業,只要心懷熱愛,就能成為牛友們的一份子。2018年,歌手楊丞琳曾透露自己的牛仔褲“最久五六年不洗”,其好友潘瑋柏也稱自己收藏了40多條牛仔褲,大多都時隔一年或幾年才清洗一次。

有人打趣稱,這等同於文玩行業的“包漿”。

對圈外人來說,“養牛”行為多少有點不可理喻。偶然買到原牛產品的消費者,不僅會苦惱於褲子的堅硬難穿,還常常因為其標誌性的脫色大動肝火。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牛仔褲上的花紋根本無關緊要,柔軟合身才是衣物的基本要求。

“養牛”註定只能在圈子裡流行,儘管如此,牛友們依然自得其樂。恆州博智釋出的《全球與中國牛仔褲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全球牛仔褲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了3502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4503億元。作為牛仔褲品類中附加值最高的產品,原牛自帶的文化屬性和情懷加分,還將使它在小眾圈層中長盛不衰。

三年不洗褲子、穿著褲子洗澡,“養牛”一族養出了些啥?

今年4月,“養牛仔褲”貼吧專門舉辦了一次“養牛大賞”。牛友們帶上自己最得意的養牛作品拍照參賽,不追求落色效果,只為“分享養牛生活,推廣養牛文化”。

由於“養牛”較長的時間跨度,許多帖子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回憶濾鏡。其中有一條牛仔褲購買於2017年7月,發帖人回憶稱:“那時候考研失敗,入職工作,22歲多愁善感的天空,一片灰雲。”

牛仔褲上的斑駁印記,成為了陳舊而鮮明的時間戳。“透過褲子一窺那段歲月,對自己說一句,也對天空說一句:‘加油’。”

編輯 李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