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切斯卡的光線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畫家的一幅祭壇畫後來成為整個布雷拉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以至於直接被稱作《布雷拉祭壇畫》,而其本來的名稱《寶座上的聖母子與聖徒接受費代里科·達·蒙泰費爾特羅的禮拜》則快被人忘掉了。

顧名思義,這幅畫所描繪的是聖母和耶穌,以及一群聖徒,站在那裡接受費代里科的禮拜。

畫面中的費代里科保持著完全側面的姿勢,原因是他曾在之前的一場錦標賽事故中受傷,失去了右眼,整個半邊臉也破了相,這成了他畢生的心病。因此,他的所有畫像都只畫左臉。

弗朗切斯卡的光線

《布雷拉祭壇畫》,弗朗切斯卡,1472年,布雷拉美術館,米蘭

不過,弗朗切斯卡真正的本事並不在於他完整地畫出了贊助人完好的臉龐,而是他對畫面色彩和光線的運用。

《布雷拉祭壇畫》所展現出的色彩要比《哀悼基督》豐富得多。難得的是,弗朗切斯卡並沒有讓豐富的色彩破壞整個畫面中的嚴肅氣氛。當畫面中的色彩越多,越接近我們人眼看到的世界時,畫面就變得越發可信。

而弗朗切斯卡沒有將祭壇畫變成大紅大綠的喜慶年畫的秘訣則是畫面中的光線。他構建了一種虛構的光,這種光遍佈於整個畫面,有一點兒無影燈的意思。

弗朗切斯卡成功地弱化了畫面當中本應出現的陰影部分,如此一來,那些彩色的服飾就不至於在陰影下顯得過於發黑,而這種柔和的光則有助於襯托畫面中那種既溫和又莊嚴的氣氛。

與弗朗切斯卡相對應的,就是卡拉瓦喬畫面當中強烈而銳利的光。他們二人同樣是用光的大師,但手法卻完全不同。

《布雷拉祭壇畫》還有很多讓學者們苦心鑽研的地方。比如在聖母的頭頂上有一個蛋,根據一些人的研究,這個蛋要結合著畫面背景的拱頂一起看,拱頂中的蛋寓意為蚌殼裡的珍珠——蚌無須雌雄交配,便可以產生美麗的珍珠這一自然現象,被天主教拿來同“聖母沒有直接和男人合歡,但是懷上耶穌”聯絡起來,作為上帝令聖母受胎這一奇蹟的象徵。

弗朗切斯卡的畫中沒有曼特尼亞那般匠心獨運的構圖和視角,但在色彩和光線領域,則透過自己對光學的研究,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