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圖片來自網路

總有父母前來諮詢,自己家的孩子越來越不服管教了,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在家動則哭鬧,砸東西,發脾氣,甚至離家出走。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和讀者探討一下。

1、正確認識叛逆期。從“寶寶叛逆”到“兒童叛逆”再到“青春叛逆”,父母對其形成的原因需要有一個認識,其本質都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一個人從有“自我意識”,到“自我中心”到“客觀自我”形成的過程。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經歷叛逆期,只是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每個人的表現方式和程度不一樣,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不必過分緊張,順其自然的同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

2、學會尊重孩子。父母需要學會尊重孩子,這一點尤為關鍵,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這時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其參與自己與家庭的管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一定程度上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擁有自己的隱私。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會對孩子說對與錯,卻從不對孩子說為什麼對與錯,或者,常常以父母的權威來打壓孩子,讓孩子唯命是從,當孩子質疑的時候,父母說“因為我是父母,所以你必須聽我的”,這樣的粗暴教育,孩子早期會服從,可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反抗能力的時候,一定會反抗。父母對待孩子需要有耐心,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權壓人”不如“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效果長久。在寶寶叛逆和兒童叛逆期的時候,強勢權威的父母可以讓孩子無條件的服從,孩子稍有不從即會招來打罵,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膽小、懦弱、自卑和沒有主見,而到了青春叛逆還用打罵的方式,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繼續服從,但內心充滿怨恨,另外一種是會導致孩子暴風驟雨般的反抗,因為總有一天,孩子會發現,父母已經打不過自己了。

3、學會理解孩子。孩子無論在哪個階段,有什麼樣的想法和做出什麼樣的行為,一定有他的原因。父母需要換位思考,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產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出現,針對每個單獨的問題,認真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均責怪孩子不聽話。孩子長大以後,一方面渴望獨立,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一方面又從心理和生活上離不開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矛盾表現在生活中,就是一面依賴父母,一面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父母需要對這種挑戰的現象予以充分的理解,原則性的問題如事關人身安全有違道德底線的事絕不讓步,而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則可給予充分的包容。理解和包容並不是聽之任之,是不要和孩子事事都針尖對麥芒,讓矛盾尖銳對立,而是和孩子打太極,讓其知道父母的態度或對錯但並不對要求孩子非要改正。如果大事小事都聽之任之,結果會讓孩子形成自我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或者徹底走向墮落。

4、堵不如疏。對於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如發脾氣,追明星,打電玩等等,父母直接堵住,往往難於奏效,而就勢利導才是正確的方法。如發脾氣,孩子在叛逆期往往敏感脆弱,父母稍有不從,孩子就會摔東西砸物品,甚至稍受刺激,會出現自殘自殺的行為來,那不如給孩子一個宣洩的渠道,在孩子出現狂躁的行為的時候,讓孩子盡情宣洩,不要再刺激他,情緒宣洩過後,孩子就會立刻陷入內疚和自責中,這時再給孩子充分的理解與情感支援。再比如打電玩追明星,一昧的說教,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讓孩子反感,把孩子逼到更對立的面上去,那不如走進孩子的世界,瞭解他的電玩和追的明星,和他一起探討有關的話題,產生良性互動後,找到積極的點與面,引導讓孩子不斷成長。

5、溝通從小做起。孩子對父母的信賴與親密感是與生俱來的,事實也證明,孩子越小越好溝通,孩子從呀呀學語開始,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已經能夠從父母的情緒和口型中學習道理了,所以孩子從小就需要進行良好的教育,哭鬧是寶寶叛逆的表現,也同時是孩子為了達到要求的手段,寶寶的每一次“不講道理”後目的的達成,均會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成就感,或者是對孩子變相的鼓勵,而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目的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嚴重的哭鬧行為,如果不打斷這樣的惡性迴圈,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叛逆。而如果在寶寶叛逆的時候就形成了自我中心,孩子以為事事都順著自己是自然而然的事,長大以後再想教育的難度就會更大,許多父母以為,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懂道理了,就自然會改變過來,其實不然,如果父母的教育觀念不變,這樣的孩子在經過兒童叛逆和青春叛逆的時候,將會帶給父母更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