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接觸整理收納2年多的時間了,在這期間被新奇感和強迫症所綁架,走了不少彎路,也花了不少冤枉錢。相信也有不少朋友曾經歷過,或者現在還在經歷整理收納中所遇到的煩惱。

本期分享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生活誤區,希望能為你的極簡生活帶來一點思考。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1、為極簡而“極簡”

在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女主麻衣為了過上完美的極簡生活。她將“斷舍離”發揮到極致,甚至達到變態的地步。不需要的東西就要果斷扔掉,儘管有時被家人制止,麻衣依然鍥而不捨地扔東西,無論珍貴與否,有沒有特殊的意義,一旦無用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就是這種狀態。對髒亂差的環境積怨已久,當接觸到“極簡”,便懷揣著一種報復性整理房間的行為,把家中的物品,衣櫥裡的衣服凡是能捨的都舍了。剛開始面對少而精的生活,自我感覺良好。可沒等半個月,就感覺生活的方方面面缺失得嚴重,於是又去商場網店購買比之前還要多的物品堆進房間、衣櫥。如此反覆,就陷入了極簡的惡性迴圈。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其實真正的極簡主義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所有與之相關的書籍、影片、授課都只能是作為一種參考。你需要結合自身的條件、生活喜好、居住環境來作參考。

不浪費,不盲目斷舍離,要有選擇性地扔。扔掉過期食物、扔掉已經無法使用的物品、扔掉自己不喜歡的物品……。生活應該是少而精,且要物盡其用。而不是為到達某種目的,強迫自己或身邊的親人一起去踐行清教徒般的生活方式。

為了極簡而“極簡”,很容易演變為拔苗助長的悲劇。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2、過度依賴收納工具

並不是所有的收納工具都適合自己的日常收納,很多人在剛開始學習收納時,痴迷於購買各種收納盒,有的人甚至還讓每個物件都有自己的專屬收納盒,廚衛要放上統一的收納盒。給“收納”這樣一個簡單的行為貼上了強迫症的標籤。

到後來因為懶,很多收納盒都變成了擺設,浪費錢不說,還讓收納盒也淪為了無用之物,佔用了本就不多的空間,造成了進一步的收納負擔。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商家從細枝末節開發的收納商品,雖然都很不錯,但他們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有解決收納的根本問題!

正確的收納方式,應該是不完全依靠收納工具,理性地使用合理的工具。規劃好收納空間,再挑選收納物品,拒絕為了收納而去收納。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3、嚴格控制物品數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物品的數量多少”竟成為衡量是否是極簡生活的標準了?

很多人為了到達所謂的極簡生活,開始嚴格控制家中物品的數量。他們喜歡檢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為家中的物品和自己的慾望套上沉重的枷鎖。家中有幾套餐具?幾雙拖鞋?幾件衣服? 都要進行嚴格的把控。若某件物品的數量超出規定的範圍,即使會造成生活的不便,也會強迫自己捨棄。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極簡生活是指能為自己帶來“愉悅、清爽”的生活體驗,而不是強迫自己像清教徒般在日常生活中嚴苛執行。這絕不是極簡生活的真正模樣。

可以嘗試山下英子的物品收納標準:以“必要、合適、愉快”的基準額物品取捨指南進行操作。具體指“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是必要的嗎?是否適合我?使用起來是不是心情愉快?”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極簡生活是一個緩慢生長的過程,而不是突然看了一本書、聽了一句話,就心血來潮立馬進行極簡主義。它更像是培育一顆幼苗,陽光、空氣和水,還需要你的呵護,這個過程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它長大。

極簡生活: 3個我曾經犯過的極簡誤區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