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柯克戰役失敗令蘇格蘭獨立鬥爭陷入低潮,華萊士軍事生涯結束

擁有蘇格蘭王位仲裁權的愛德華一世在1292年擁立當時年僅16歲的蘇格蘭貴族巴里奧爾為蘇格蘭國王。按照事先的承諾,巴里奧爾即位宣誓對愛德華效忠並尊其為蘇格蘭最高領主,但是巴里奧爾並不甘心向英格蘭臣服。

福爾柯克戰役失敗令蘇格蘭獨立鬥爭陷入低潮,華萊士軍事生涯結束

1295年,英法之間燃起戰火,巴里奧爾被愛德華一世要求其派軍出征的要求激怒,不但沒有聽從愛德華一世的召喚,反倒是與法國和挪威結盟(史稱“老同盟”,這一同盟一直延續到16世紀)。巴里奧爾的這一舉動激怒了愛德華一世,後者隨即發動了對蘇格蘭的戰爭。1296年3月,愛德華一世率軍奪取蘇格蘭的重要商業城市貝里克。同年4月,愛德華一世又在鄧巴戰役中大敗巴里奧爾的四萬大軍,此戰的失敗令蘇格蘭損失慘重,大量的貴族被俘,巴里奧爾不得不宣佈投降。不久之後,愛德華一世廢黜了巴里奧爾,自立為蘇格蘭最高領主,派兵長期駐守蘇格蘭的主要城堡,並把象徵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倫敦。此時,自以為已經牢牢控制了蘇格蘭權力的愛德華一世絕對想象不到,更大規模的蘇格蘭人反抗鬥爭在蘇格蘭全境展開了。

福爾柯克戰役失敗令蘇格蘭獨立鬥爭陷入低潮,華萊士軍事生涯結束

蘇格蘭人的反抗開始於1297年5月,由各地零星的暴動漸漸發展成為了遍及蘇格蘭全境的有組織的鬥爭。其中,出身小業主家庭的“蘇格蘭英雄”威廉·華萊士所率領的起義軍是影響最大的一支。華萊士的英雄事蹟在蘇格蘭廣為流傳,他有超凡的韌性和領導力,具備一名偉大領導者的各種品質。華萊士充分利用其對本國地形的熟悉領導部隊與英軍戰鬥,往往使英軍措手不及。他取得了一系列戰鬥的勝利,漸漸贏得了蘇格蘭人民的信任和擁戴。

福爾柯克戰役失敗令蘇格蘭獨立鬥爭陷入低潮,華萊士軍事生涯結束

斯特林橋戰役的慘敗使得英格蘭對蘇格蘭的統治搖搖欲墜,愛德華一世本想親自率軍前去征討蘇格蘭,但由於弗萊芒的事物一時無法分身,不得不暫時先派人堅守蘇格蘭。1298年,得以從歐洲事務中抽身的愛德華一世隨即返回倫敦,調集了一支由大約兩千五百名重灌騎兵和一萬多名步兵(包括威爾士長弓手和愛爾蘭擲石手)的軍隊,開始了其對蘇格蘭的再一次征服。威廉·華萊士面對來勢洶洶的英格蘭人做了充分的戰鬥準備。華萊士組建了被稱作“斯奇爾卓恩”的大規模長矛兵陣型。它以每5人為一個最小的作戰單位,往上是10人、20人和1000人的作戰單位,每一級作戰單位都有一個指揮官,這樣就保證了對這一大規模作戰體系的有效調控。1另外,他們計程車兵一般組成圓形陣列,排成一圈一圈的縱深佇列,面向四周,長矛的尖端斜向上朝外面對敵人,以獲得對騎兵最大的防禦效果。

福爾柯克戰役失敗令蘇格蘭獨立鬥爭陷入低潮,華萊士軍事生涯結束

英格蘭軍隊沿著蘇格蘭東海岸向北推進,在得知與蘇格蘭軍隊相距只有十八英里的時候,愛德華一世決定對敵人發動決定性攻擊。戰前華萊士將蘇格蘭軍隊轉移到了福爾柯克的一塊高地上,這塊高地的前面是一片沼澤。他還把他的八千名長矛兵分成4個編隊,排成橢圓形的陣型,為數不多的弓箭手安排在兩個長矛兵編隊中間,另外蘇格蘭軍隊還有科明率領的千餘名騎兵作為後援。可以說華萊士已經做足了戰前的準備,但過於謹慎也反映出了他對此次戰役的不自信。英軍方面部署為三線隊形,第一線和第二線均是由大貴族率領的重灌騎兵組成,第三線則是由愛德華一世親自率領的包括威爾士長弓兵和愛爾蘭擲石手在內的所有步兵。戰鬥一開始,英格蘭的騎兵就繞過沼澤消滅了尚未撤入長矛兵陣的蘇格蘭弓箭手。之後,大量的英格蘭騎兵衝進了蘇格蘭的長矛兵陣,雙方展開了異常激烈的殊死搏鬥。英格蘭的騎兵在蘇格蘭的長矛兵陣面前毫無優勢,戰局陷入焦灼。就在此時,愛德華一世命令其率領的長弓手向蘇格蘭陣中猛射,失去了弓箭手保護的蘇格蘭長矛兵在如此猛烈的遠端攻擊下漸漸抵擋不住。

福爾柯克戰役失敗令蘇格蘭獨立鬥爭陷入低潮,華萊士軍事生涯結束

就在戰局對蘇格蘭非常不利的時候,科明所率領的蘇格蘭僅有的一千名騎兵卻脫離了戰場,這一行動直接宣告了蘇格蘭人這次戰役的失敗。隨著長矛兵陣一個個缺口出現,局面已無可逆轉,蘇格蘭人開始潰散,英格蘭的重灌騎兵得以衝鋒起來進行了一場屠殺。蘇格蘭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死傷慘重,而華萊士幸運地存活了下來。這場戰役對蘇格蘭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慘敗,這之後蘇格蘭人獨立鬥爭的形勢急轉直下,進入了一個十幾年的低潮期。福爾柯克戰役的失敗使得華萊士的軍事生涯自此結束,他在1298年年底辭去了護國主一職,並淡出了戰場。1305年,他在格拉斯哥被一位效忠於英格蘭的蘇格蘭騎士設計抓獲並送到了倫敦,在受盡酷刑折磨後被以叛國罪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