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讀三國,不看演義:諸葛亮初次北伐,為何將戰場選在祁山?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 ,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派遣趙雲、鄧芝作為疑兵褒斜(ye音同爺)道,假裝劍指長安,成功吸引到了曹真率領的10萬關中軍團,對峙於箕谷。卻親率主力突然進攻祁山,一時間隴西各郡都背叛魏國響應諸葛亮,魏國朝野震動。但是,魏明帝隨後親自坐鎮長安,頗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意,由於先鋒馬謖在街亭被張郃打敗,諸葛亮被迫撤退。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諸葛亮初次北伐,為何將戰場選在祁山?

諸葛亮為什麼要把北伐方向選在祁山呢?

蜀漢與曹魏的邊境,自西向東,隔著崎嶇難行的茫茫數百里秦嶺,秦嶺以南,是號稱“益州門戶”的漢中盆地,秦嶺以北,是號稱“四塞之地”的關中平原。要想從漢中穿越秦嶺到關中。必經四條道路。自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ye音同爺)道、駱穀道、子午道。子午道距離長安最近,陳倉道距離長安最遠。除了陳倉道山路較為平緩,其他三條路都山路崎嶇。當初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走的就是陳倉道進入關中平原。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試圖走的就是子午道。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諸葛亮初次北伐,為何將戰場選在祁山?

然而諸葛亮初次北伐,沒有選擇以上四條道路中的任何一條,而是選擇甚至距離陳倉道還要遠的祁山,遠離魏國關中地區呢?關中地區的長安城是西漢國都,如果北伐軍能夠奪取長安,蜀漢奪取長安以後可以遷都於此,相當於完成了“還於舊都”的戰略設想,這勢必動搖魏國統治。但是正因為長安城的重要性,魏國在關中平原集結了曹魏政權最精銳的關中軍團。關中軍團是曹魏從各地方招募士兵,再經過層層篩選,選出其中身體素質最強,戰鬥技能最好計程車兵進入關中組成的軍團,可以說是“集四方之精銳”。關中軍團擁兵10w,長安城被打造的固若金湯,關中地區又是重要的糧食產地,可謂兵精糧足。反觀蜀漢,經歷了荊州之失和夷陵大火,隨著先帝南征北戰的蜀漢精銳部隊消耗殆盡。現在諸葛亮好不容易練出的蜀漢新軍,除了部分將士參與過平定南蠻之戰以外,大多數將士毫無實戰經驗。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諸葛亮初次北伐,為何將戰場選在祁山?

這裡不由得讚揚一下諸葛丞相,平定南蠻不僅僅使得蜀漢從此有了穩定的後方,還讓蜀漢將士得到了實戰的機會,可謂一舉兩得。諸葛亮能夠調動的只有數萬新軍,如果穿越秦嶺直取關中,勢必與曹魏關中軍進行一場大決戰。但是此時諸葛亮還沒有做好與魏國決戰的準備,不敢拿蜀漢將士的性命去賭。而魏延所謂子午谷奇謀,即使他的奇兵真的兵臨長安城下,即使夏侯懋真的“怯而無謀”棄城而逃。那麼接下來呢?數萬北伐軍孤軍深入與關中軍加上四面八方撲來的援軍決戰?這不是等著被魏國“甕中捉鱉”麼?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怠。諸葛亮到現在還沒有弄清楚魏軍的戰鬥力,也不知道自己親手訓練出來的蜀漢新軍能否接受戰爭的考驗,怎麼能夠冒險讓他們去與魏國主力決戰呢?

既然蜀漢無力與關中軍團決戰,但是北伐總得進行下去呀,諸葛亮深知,魏國國力遠遠強於蜀漢,想要短期之內透過決戰取得勝利是不現實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逐步蠶食魏國,以達到削弱魏國提升蜀漢實力的目的。所以,諸葛亮北伐無意奪取關中,而是選擇了一個魏國防守最薄弱的地區——隴西。祁山位於武都境,聚集著很多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因為魏國對他們統治嚴苛,人心思漢,從祁山出兵,有利於避開魏國重兵防守的關中地區,而且是通往隴西的必經之路。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就是從祁山出兵奪取隴西地區,之後居高臨下俯視關中平原,對關中平原形成鉗擊之勢。到時候蜀漢再遷都長安,來個“天子守國門”,才有希望興復漢室。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諸葛亮初次北伐,為何將戰場選在祁山?

實際上,諸葛亮選擇從祁山出兵,戰略上是沒有問題的。也一度不費吹灰之力,成功的奪去了隴西大部分郡城。只不過是用人不當,導致北伐最終功敗垂成。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