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引以為傲的鐵浮屠、柺子馬,是如何被岳飛粉碎不敗神話的?

岳飛擊敗鐵浮屠的戰役,是著名的郾城大捷。

這場爆發於紹興九年的大戰,與其說這是一場兩軍展開陣勢之後的會戰,不如說是一場金兀朮依仗其麾下鐵浮屠、柺子馬兩支精銳騎兵部隊,悍然發動的偷襲戰。

這種依靠騎兵對敵人指揮樞紐進行手術刀式打擊的戰術,曾經是金國屢試不爽的拿手好戲。但在郾城之戰中,由於岳飛指揮得體,岳家軍訓練有素,偷襲失敗後的金兀朮,不得不嚥下戰爭失利的苦果。

金兀朮引以為傲的鐵浮屠、柺子馬,是如何被岳飛粉碎不敗神話的?

在郾城之戰前,南宋在對金國的戰鬥中其實已經取得了部分優勢。金兀朮此前已經經歷了順昌之敗,不得不依靠潁昌、懷寧、應天三城防禦,這對於曾經勢如破竹擊敗北宋百萬大軍的金國而言,簡直是一種恥辱。

也正因此,對於金兀朮來說,他急需要一場大勝來重新凝聚軍心和士氣。就在此時,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

當時,岳家軍已經進入開封防禦圈的外圍,更重要的是由於宋金交戰初期,部分曾經臣服於金人的城池選擇開城投降南宋,岳家軍不得不分兵駐守這些城池。雖然這些士兵依舊可以對岳飛進行支援,但一來一往間,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差。

這就給金兀朮實施他慣用的斬首戰術提供了可能!

此時金兀朮能夠指揮的,除了經營多年的精銳騎兵以外,還有十萬步兵,但是想要突襲得手,那麼這些移動緩慢的步兵就基本指望不上了。於是,在郾城之戰中,最早與岳家軍接觸的,只有其手下的精銳騎兵部隊——鐵浮屠與柺子馬。

之後的事態發展告訴我們,這種孤注一擲的舉動,最終導致金國在郾城之戰中敗北。但是,對於當時的金兀朮而言,這種戰術根本稱不上兵行險招。這是因為,鐵浮屠這種重灌騎兵,在古代幾乎是戰場上無可匹敵的殺神。

金兀朮引以為傲的鐵浮屠、柺子馬,是如何被岳飛粉碎不敗神話的?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鐵浮屠”這種稱呼,即使是對金國人來說,也是一種舶來品。“浮屠”是西夏語中“塔”的意思,鐵浮屠就是鐵塔。從這種稱呼就可以看出,鐵浮屠是一種全副武裝的重灌騎兵。據說,鐵浮屠們身披雙層甲,普通的刀矛弓箭根本無法傷到這些武裝到牙齒的殺戮機器。

從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開始,金兀朮率領著這支僅一千人左右的重騎兵在戰場上縱橫捭闔,所向無敵。

隨著汴京城的陷落,女真人將京城中的武庫洗劫一空,北宋所鑄造的大量鎧甲也變成了女真騎兵的武裝,作為女真精銳的鐵浮屠,編制也再次擴充。在郾城大戰前,金兀朮麾下鐵浮屠已有五千左右。

與輕騎兵相比,重騎兵有著更為駭人的衝擊力和防禦力,主要作戰任務是衝擊敵人的步兵方陣。

想想看,成百上千個半噸重的鐵甲怪物集體向你衝來是一種什麼感受,不要說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新兵,就連大部分老兵也無法忽視這種壓迫感和恐懼感。面對鐵騎的突進,步兵們一旦不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往往就會在瞬間潰不成軍 。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鐵浮屠就真的可以所向無敵。長期遭受騎兵“吊打”的宋軍,為了對付衝擊力驚人又刀槍不入的重騎兵,發明了諸多剋制戰術。在郾城之戰中,這些戰術都被充分使用了出來。

金兀朮引以為傲的鐵浮屠、柺子馬,是如何被岳飛粉碎不敗神話的?

為了緩解重騎兵的衝擊,岳家軍在陣前放置了大量拒馬和尖樁,又在軍中配備了身披重鎧、剋制騎兵的長矛手,皆是岳飛所訓練的精銳“背嵬軍”。

這些訓練有素又久經戰陣的背嵬軍士,士氣高昂而又捨生忘死,在面對重騎兵的衝鋒時,依舊能維持陣線絲毫不亂。《宋史》稱他們“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而在抵擋住鐵浮屠的第一波衝擊後,這些鐵疙瘩的缺陷也就暴露無遺了,身披重鎧雖然賦予了他們極高的防禦力,然而在被長矛遏制住衝勢,失去了騎兵賴以活命的速度之後,他們也不過是一個個鐵罐頭而已。

接下去,背嵬軍中那些手持大斧計程車兵開始從長矛兵身後繞出,鐵浮屠的重甲可以抵抗刀劍劈砍,卻無法阻擋這些動輒數十斤的巨斧。如此一來,這支曾經叱吒南北十餘年的精銳重騎兵部隊,就在沉悶的金屬撞擊聲中煙消雲散。

金兀朮引以為傲的鐵浮屠、柺子馬,是如何被岳飛粉碎不敗神話的?

從事後覆盤來看,金兀朮的偷襲戰術雖然激進,卻不失為一種破局的辦法,然而他對鐵浮屠的使用卻顯得有些輕率。

一般來說,為了防止出現久攻不下的局面,在鐵浮屠正面衝擊敵陣的時候,金人的精銳輕騎兵柺子馬,本應在兩旁掠陣和襲擾。可在郾城大戰中,這支快速機動部隊卻被岳家軍以騎兵部隊死死糾纏住。

雖然這種糾纏使得岳家軍騎兵損失慘重,但是他們的犧牲卻並非毫無意義,正是因為岳家軍騎兵部隊的糾纏,甚至說對子舉動,才為他們的袍澤爭取到硬撼金國鐵浮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