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牛皋,氣死兀朮”,金兀朮和牛皋的死法是真實,是誇張?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在文學創作方面似乎有這樣一種規律。

那就是針對同一段歷史或者同一個人,能夠產生多種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

好吧,換成人話,其實我要說的是,每個歷史人物,其實都有兩個形象,一個是歷史上的真實存在的原始形象,一個是野史、演義、評書、段子中的加工形象。

比如說某些時期的歷史(尤其是屈辱更多的歷史時期),更被很多文學作品青睞,用來做背景或題材。然後一般都會有記錄這個時期真實歷史的書籍,裡面的內容基本上都沒有經過加工。但是也會有脫身於那個時期真實背景的小說,裡面的內容經過了文學加工,使其故事性變得更強。

而這兩類書,一種屬於正統史書,一種屬於加工小說,也就是所說的形式不同。

換到人物身上也是一樣,有嚴格描述這個人平生事蹟的歷史書,也有以他為主角改編的小說。

“笑死牛皋,氣死兀朮”,金兀朮和牛皋的死法是真實,是誇張?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就是這樣。這件事中涉及的人物在歷史中真實存在,但改編故事版情節極度誇張,提到的兩個人居然一個笑死了,另一個氣死了。

這兩個人都是誰?他們背後有什麼故事 ?

這二人中一位是牛皋,他是宋朝的一位著名將領,也是勇敢抗擊外敵的英雄。

“笑死牛皋,氣死兀朮”,金兀朮和牛皋的死法是真實,是誇張?

1087年他出生於河北一個叫作魯山的小縣城,早期以砍柴賣柴維持生活。他力氣很大,一個人能提500多公斤的東西,並且他射技很好,是一個神射手,這些為他後面從軍打下了基礎。

後來,宋金之間戰爭爆發,他的家鄉遭到侵害,他自己組建隊伍抗擊金人。並在之後獲得了兩次大的勝利,活捉了金軍將領耶律馬五,之後入岳家軍。

另一個人叫金兀朮,金國王子,在宋金之戰的戰場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也可以說是金國的中堅力量。

金兀朮在1125、1128、1129三年之中打敗了宋軍多次,是岳家軍正面戰場上的最大敵人。

“笑死牛皋,氣死兀朮”,金兀朮和牛皋的死法是真實,是誇張?

他們二人真的一個是笑死的,一個是氣死的嗎?

歷史上關於他們二人最後的結局,是這樣記述的。

從1127年繼任完顏宗望的職位開始,金兀朮就執掌兵權策劃對北宋的入侵,從此之後十數年與宋交戰。

1140年,他的作戰計劃得到了金熙宗、也就是當時新的金國皇上批准,之後一路奪取了河南和陝西的大部分地區,並且還打算繼續南下。但之後在順昌之戰中被宋軍擊敗,他本人險些被俘。

此後一直到1142年宋金簽訂合議,他都沒有再和宋進行大的交戰,並且之後幾年中他還升任太師,大權在握。這種情況一直到1148年,他病死於會寧府。

而牛皋的一生沒有他這麼順利,在歸附岳家軍後,他屢建功勞,除去在正面戰場上表現英勇,還兩次生擒金朝的將領。但在岳飛被害後,他因堅持要戰,可能了得罪小人,在一次宴會後,生病而死,雖然被毒死的可能性較大,但畢竟也活了六十一歲。

由此可見,民間故事裡牛皋和金兀朮近身纏鬥,牛皋笑死和金兀朮氣死的說法其實並不存在。

“笑死牛皋,氣死兀朮”,金兀朮和牛皋的死法是真實,是誇張?

既然真相不是這樣,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個說法呢?

這句話的來源是一本小說裡的一個情節,裡面說牛皋生擒了兀朮,導致被擒者氣憤而死,擒人者樂極而死。

當時歌頌岳飛等抗金將領的小說其實有很多,而且這些書中的立場具有明顯的傾向,就像三國中偏向蜀而抹黑魏一樣,這些書自然是偏向這些抗金志士的。牛皋本身就是抗金陣營的主要力量,也在被偏向的範圍之內。

因此在書中,有很多地方都對他進行了美化。

同樣的道理,金兀朮是書中反派代表,自然會對他進行一些醜化處理。

而讓牛皋生擒他,把他氣死,之後再讓牛皋因此樂極而死,似乎是一個能讓這種處理效果表達到最佳的好辦法。

無他,就為了讀者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