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我國古代的政治體系中,皇帝是擁有絕對領導權和話語權的所在。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正如現代影視劇中演繹的那樣,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是要經過三思、三思、再三思,最後才決定是否要同帝王報告。

即使是在這樣萬事小心的社會中,也不乏無畏權貴、敢於直言的諫官。唐太宗與魏徵的佳話流傳至今,也為現在政治領域中的人們提供良好的範本,讓大家有話直說。可是,再好的諫官若是碰不到明智的君主,一切都是空談。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個傳奇的存在。有一次,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你說這叫什麼事呢?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正直敢言,卻遭殺身禍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明代一個名叫周衡的大臣。

朱元璋登上帝位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從一介草民出身,四處流浪,到參軍打仗,甚至最終平定四方,問鼎中原,一出活生生的草根逆襲記。他能夠當皇帝,一方面是因為在軍營裡做出了成績,另一方面就是草民出身,有深深紮在民間,讓他對真實的社會有充分的瞭解。

剛剛從戰亂烽火中誕生的明朝,腳跟站的還不是特別穩。百姓貧苦,國力尚弱,都是它致命的不足。這個時候朱元璋初登帝位,為了籠絡民心,表示與民休養生息,

下令免除江南各地百姓的賦稅

,這一做法無疑深得民心,讓百姓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可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下令還沒多久,

朱元璋自己出爾反爾

,收回詔令,重新對百姓施加嚴苛的賦稅。百姓的生活狀況從天堂墜入地獄深處,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周衡登場了。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周衡在史書中得到的評價就是一個正直敢言的諫官。

當得知皇帝收回詔令,企圖重新對百姓徵收賦稅的時候,他第一時間來到朝堂,對朱元璋上書道:“

皇帝陛下自己頒佈詔令,救百姓於水火,是百姓的恩人,他們必將對陛下感恩戴德,而如今陛下竟出爾反爾,收回詔令,這對百姓來說不就是言而無信嗎?”

這樣的話聽在朱元璋耳朵裡當然是極大的侮辱。他周衡身為區區一個大臣,敢這樣對自己說話?那個當下,

朱元璋覺得顏面大失

,但一時又不知如何反駁周衡,只能將他這話聽在心裡,日後再與他算賬。

封建社會里,皇帝叫你死,你不得不死。周衡如此做,是因為他將百姓放在首位。他深知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無法得到百姓的信任,無法贏得百姓的心,你再怎樣鎮壓他們,終有一天他們會站起來,將你以為無堅不摧的政權頃刻瓦解。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周衡心中很清楚,如果他不說,基本上不會有人說;就算有人說,下場與他應該也沒什麼二樣,那還不如干脆點,自己說出來吧。

但令周衡沒想到的是,他的“報應”竟會來得這麼快。

就在周衡上書朱元璋,關於是否收回對百姓免除賦稅的詔令後不久,因為要還鄉祭祖掃墳,周衡來向朱元璋告假。朱元璋非常爽快,

準了周衡六天的假,

然而意外,意外,它總是不打招呼,不顧你同不同意,就這樣來了。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周衡返鄉掃墳祭祖的事情解決完,因為一些事情耽誤了時間,

真正返回朝廷的時候已經是第七天了。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沒有達到皇帝的要求,如果皇帝遷怒於你,後果什麼樣都有可能,但朱元璋可謂是最極端的人。

只是超出期限一天,論理來說朱元璋應該不會過度懲罰周衡,可是

朱元璋恰恰想起了不久前,自己受過的周衡的氣。

“直接拖出去斬了!”

朱元璋一聲令下,兩側的侍衛們上來將周衡抬了下去,不久午門問斬。就這樣,一代諫官不復存在。朱元璋絕對是個記仇的人,且他的身份可以讓他隨意發洩自己的怒氣,也沒人敢說一個不是。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君”無戲言

放在大時代背景下看,明朝可以沒有周衡,但不能沒有朱元璋。我們為一位諫官,因為自己提出的正確言論卻被帝王記恨,最終落得午門問斬的下場而惋惜,可是如果沒有朱元璋,就不會有那個稱霸一方的大明王朝。

從周衡的遭遇中,我們看出了兩件事。

首先,周衡作為朱元璋的下屬,又是一個國家的大臣,沒有遵守規定,按時返朝的做法表示強烈的反對。任何時候,你的上級規定要求你做什麼,你都要破除一切阻擾,最完美地完成任務。從這點上來看,周衡的確有錯。

其次一件事就是,無論你坐在什麼位置上,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要再想著把它收回來。言論自由的今天,我們更應敢於指出上級話語或是行為中不恰當的地方,而我們的上級也應該反思自己。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與此同時,

“君無戲言”

這四個字絕不是說著玩的。這裡的“君”,放在古代,你可以說是君王,君子。放在今天,應該擴大範圍至每一個人。這可以是我們的交友準則,但更應該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行為準則。

周衡會被問斬,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沒有在朱元璋規定的時間內返回朝廷,這只是一個導火索,燃起了朱元璋心中對周衡積壓已久的怒火。那麼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

周衡說帝王不能言而無信,不能對百姓失信。

從這個角度來說錯誤就在朱元璋身上了,但是周衡敢說嗎?也許他敢,但這樣做的下場可能會比他現在被午門問斬更慘。由此可以看出“君無戲言”四個字的重要性。

我們是一個友善、和諧的國家,泱泱華夏民族趟過五千年曆史長河,仍舊屹立於東方,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我們言而有信,說到做到。以前如此,現在更是如此。所以有很多國家願意同我們做朋友,願意同我們交往,就是這個道理。

大臣請假六天,朱元璋爽快批准,七天回來後,朱元璋:拖出去斬了

結語

除了周衡,這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不知道後來的朱元璋有沒有為自己身邊少了一位雖然說話犀利,但是句句在理、敢於說話的大臣而難過,但是讀了這個故事的我們,的確感到可惜。

大明王朝的歷史的確輝煌,但如果能有更多這樣的諫官為自己的君主出謀劃策,直言納諫,也許大明王朝會更好。

所以現在的我們應該鼓勵這樣人才的存在,一家人說的話,怎麼會是不好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