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早年雄駐一方,假若不是錯做了這個決定,天下可能歸他所有

東漢末年三國前期,天下大亂,當年董卓得勢後,被了剷除政治對手,但凡在都城有軍隊的將領不是被他拉攏就是被他藉機殺掉,當時領軍的大將袁基就死在這個時候,而袁基就是後來歷史上著名的袁術的親哥哥,兩人都是袁逢的兒子。在親哥哥死後,袁術自然就隨繼了袁基的地位,成了當時袁氏集團的代表人物。

早年袁術承繼哥哥的地位後,其名望不如當時的袁紹,身上還帶有江湖人物的俠義風格,董卓為了收買他,承諾給予他一個後將軍的肥差,袁術對於這個親手殺死自己哥哥的人自是心有防備, 斷然不肯,為免受到董卓的加害,他藉機逃到了後來的南陽,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當年在荊北起兵的孫堅在殺了荊州將官後,正苦於師出無名,對後續困境尚無破解良策,他聽到袁術逃到了南陽的訊息後,大喜過望,立刻率軍趕到南陽,並擁戴袁術為自己的主公。自此兩人合力,以正義之名討伐董卓。為什麼袁術討董就有名了呢,別忘了董卓當年殺袁基是為了奪權,因此這時的董卓在他們口號中叫董賊。

在最開始時,孫堅主攻前線,則袁術主要在後方配方孫堅,以提供他軍隊必需的被給與物資。初時還算順利,但這種好運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當時的南陽是塊肥地,也因此受到了當地多部勢力的關注,孫堅當時勢小,不久就運氣不好,遇上了劉表的大將黃祖,結果不敵補充黃祖斬於馬下。眼看失去了前線領軍大將,一時的袁術也沒了主意,這是他起事後面臨的第一次挫敗。

然而屋漏偏逢雨,曹操抓住這個機會向袁術的地盤進犯,不久就暴發了著名的封丘之戰,當時袁術的處境相當危險,前有強敵曹操,後有劉表搗亂,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最終在劉表壟斷袁術的糧道後,袁術不敵,最終敗在匡亭,自此袁術已無勢力駐守南陽,便果斷退出了南陽,轉戰江東地區,開始了他的遊擊之旅。

之後時運到來,到建安二年時,袁術已然從上次慘敗中走了出來,成了揚州牧,且已控制了徐州城及周邊大片肥沃之地。在歷史上站穩了腳跟。當時身邊還有孫堅的兒子孫策跟隨,此人可謂有勇有謀,也就在這一年袁術的勢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由此也產生了心理膨脹,認為自己大勢以成,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果斷稱帝,改號為仲氏,做起了他的皇帝,但也正是這舉,斷送了他以往所有的努力。

當時的朝廷得知袁術稱帝后,果斷下出了討伐令,而孫策也深知袁術這是自作死,果斷與他劃清了界線,離開了他,還帶走了自己的舊部。而也就在這一年,袁術所管之地遇上百年旱災,很多地方都顆粒無收,百姓沒飯吃就造反,在這種內憂外困下,即使是神仙下凡也無能為力,最終袁術慘敗,而他稱帝就是他慘敗命運的開始。負責天下可能就歸他所有。

縱觀袁術這一生,孫堅可謂是他的貴人,而孫堅的兒子孫策離開他後,他也從此失去了貴人的相助,也就難逃死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