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常看歐洲歷史劇的話,不難發現西歐的城堡中有不少修建在山頂之上,這些城堡不僅外表雄偉堅固,而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絕對屬於那種易守難攻的型別。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在這些城堡之外,蜿蜒的山路以及周邊的懸崖峭壁,看著就讓人膽寒和氣餒,那麼既然大家都知道地形對於防禦這麼重要,可為何中國的古人不像歐洲那樣,依託險要地形去建城池呢?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在我們常看的《三國》、《隋唐英雄傳》歷史劇中,城池外面的地形大多一馬平川,很少有像歐洲那樣專門修築山頂城堡的風格。

中國也有類似的

其實倒不是中國沒有,比如播州楊氏修的海龍屯,周邊全是懸崖;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還有蒙古人攻了二十年也沒有攻下來的合川釣魚城,城牆外面更是連個下腳的地兒都沒有;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再往前推,臨沂如今的旅遊勝地——天上王城的紀王崮,那王城直接就建在高聳入雲的山崮頂上,站在山崖邊的城寨往下看,山下行人如同螻蟻。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這些城池若論險要的話,一點兒都不比西歐城堡地形差。

那麼為何古人明知道城外平坦地形對於防禦來說比較不利,大多數城池還是選擇建在地勢開闊之地呢?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這就要說說古代城池的性質了,城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打仗的,即便修建得高牆深溝,也是為了保障城池本身行政、居住、商業安全的。

平坦的地形更適合古人生活

古人的生活裡沒有地鐵、汽車、飛機等現代化交通工具,因此地形對於人們日常生活來說,非常重要,比起崎嶇的山路,人們進出城池肯定首選平地,理由很簡單,省勁。

同時城池是人們聚居之地,人口密度一上來,城內所需的糧草、貨物必然激增,而城池自身的效能決定了其無法滿足人們吃喝用度需求,因此城池功能的運轉,需要依靠來往的商旅貨運。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而運輸首選條件自然是交通便利和靠近水源,特別是臨江靠海之地,便於舟楫,貨運來往,同時古人陸路運輸的話,一般多用騾馬、駝隊,讓這些大牲口翻山越嶺運輸貨物的話,難度也確實很大。

國情不同

同時這也與中國古代的封建性質有關,大一統中國自隋唐以來,大多實施郡縣制,守護國家,多靠邊關防禦。因此,國家興亡與邊關存亡有著密切聯絡,一旦邊關失守,城池也多隨之岌岌可危。

就拿關中來講,關中四塞之地,函谷關、武關、蕭關、散關,這四處關隘修建在崇山峻嶺之地,等於以山川為屏障,牢牢守護住了長安。而長安附近的地形卻非常開闊,這也導致了每次潼關一破,長安城內的唐朝皇帝便立即跑路,守不住,因為本身職能更偏政治和經濟。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歷史上的朝代興替、城池易手,也多與個別城池修築的是否險要關係不是很大,王朝腹地的城池更多擔任著經濟、政治職能,而守護王朝安危的,更多依靠的是邊塞堡壘、長城關卡這些修建在險要之地的防禦建築。

那麼東西方為何會差異如此之大呢?中世紀的西方多實行領主制度,一旦有外敵入侵,西方的領主在關鍵時刻大多會選擇進行自保,只要在城堡內儲存足夠的糧食,自己守得住,總有反敗為勝的那天,因此在玩遊戲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要塞》、《圍城》這類的遊戲,對於這些領主們來說,城堡是自己最後的安身之所,因此修築在險要之地,才更安全。

為何中國古代城池外面大多是平坦地形?斜坡或者懸崖豈不是更安全

再者,西方城堡的當量和中國城池的規模不可同日而語,西方城堡規模偏小,而古代中國的城池大多非常龐大。古代修築城池全靠人力,而古代中國的城池規模巨大,人口繁多,單純靠人力來營造一個大城池就已經很費勁了,倘若還要修建在險要之地,如此規模龐大的城池必定要拖垮整個王朝經濟,經濟上不允許,也確實是其中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

城池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打仗的,城池的功能性質最終決定了,古代中國的城池大多地形平坦,適宜居住、出行,同時兼具一定的防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