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凝血指標對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早期無創檢測的診斷價值應用分析

成都華西華科研究所研發肝纖維化早期無創檢測診斷系統研究分析常用凝血指標對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 收治的4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為研究物件,空腹狀態下抽取所有患者肘靜脈血液,並對常規凝血指標進行檢驗。結果經組織 活檢確診慢性乙肝肝纖維化患者263例,確診慢性乙肝未肝纖維化患者137例;肝纖維化組血小板(PLT)、APTT與TT、PT 對應數值相較於未肝纖維化組差異顯著(P<0。05),Fbg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採 用常用凝血指標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對患者肝纖維化進展進行監視,為患者後續臨床治療提供能了科學、有利的資料 支援,適用於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的臨床診斷中。

慢性乙型肝炎是臨床治療中最為常見的疾病, 據相關調查統計,全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為3。5億, 且其中約有20%-40%的患者病情可惡化發展成肝細 胞癌、肝硬化等疾病[1]。乙肝疾病的產生不但對患者 日常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在患者疾病進展 為肝纖維化時,還可能對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脅‘ 臨床中針對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疾病特徵的研究發現, 肝纖維化實質上是一個可逆過程,因而,在對慢性乙 肝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對肝纖維化程序進行監視並 有效干預能有效減少患者病變機率[3]。近期,有研究 報告稱常用的凝血指標在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的診斷 中具有顯著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我院近5年間收治的 400例患者,就凝血指標在乙肝疾病的臨床診斷中的 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5年間收治的400例慢性乙肝患者,參考病理組織活檢結果對所有患者進行分組,其中未 纖維化組137例;纖維化組263例。未纖維化組中, 男性76例、女性61例;最大65歲、最小19歲,平 均(36。15±4。37)歲;纖維化組中,男性144例、女性 119例;最大68歲、最小17歲,平均(37。03±4。41)歲。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對比無差異性(P>0。05), 可用作資料對比。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 指南》中關於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 患者經常規檢測後存在HbsAg陽性且乙型肝炎症狀 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排除合併有機體多項器官功 能嚴重障礙的患者;排除合併有對凝血檢測結果產 生影響的其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 究知情,並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 委員會批准。

1。3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人院後均根據自身情況與疾病情況制 定相應的病理組織活檢,病理活檢均在B超的引導 下進行,且所取肝活體的長度均需超過1cm,匯管區數量則需超過6個,檢驗所使用試劑為10%甲醛溶液, 將所取患者肝活體樣本製作為石蠟切片,並進行常 規染色處理,檢驗標準參考國際通用Scheuer診斷標 準。在對患者進行凝血四項檢驗前1天,囑咐患者 需禁食8h以上,並於第2天早晨取患者肘靜脈血液 作為樣本,將樣本進行常規離心後採用Stag。全自動 凝血儀對患者各項凝血功能指標對應資料進行檢驗 並統計,檢驗所取方法為凝結法,所使用試劑均為 原裝試劑,針對血小板的檢測可採用血細胞分析儀 與配套檢驗試劑進行綜合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兩組患者凝血四項對應資料採用 SPSS20。0軟體分析。計量資料均以(無±s)表示, 以^值對兩組間差異進行檢驗。P<0。05可認為有統 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理組織活檢診斷結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在人院後均進行病理組織活 檢,檢驗結果顯示,受檢400例患者中,共263例 患者存在慢性乙肝肝纖維化,病變程度為S2-S4; 137例患者不存在慢性乙肝肝纖維化,病變程度為 S1-S2。

2。2各項凝血指標分析

所有患者均進行凝血功能檢驗後,肝纖維化 組在PLT、APTT、TT以及PT等對應資料專案上 與未肝纖維化組差異顯著(P<0。05),Fbg無顯著 差異(朽0。05),詳細資料見表1。表1兩組各項凝血指標差異情況對比(±s)

專案

纖維化組(忙137)

無纖維化組(h=263 )

PLT(x109L)

193。46±52。17

242。20±60。31*

APTT(s)

33。13±5。14

30。01±4。25*

TT(s)

19。92±1。71

17。21±1。35*

PT(s)

12。41±1。23

10。62±0。94*

Fbg(g/L)

2。18±0。43

2。15±0。48

*表示無纖維化組與纖維化組對比,P<0。05

2。3 Logistic回顧分析

分析兩組凝血指標差異情況,檢驗後證實P<0。05 方程成立,因而可確認在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進展過程中,PLT、APTT與TT、PT均對纖維化程序有直接影響。

3討論

慢性乙肝患者在長期患病且未經有效治療的過 程中,易出現肝纖維化的情況[4]。肝纖維化雖對患者 身心健康有嚴重影響,但該過程進展緩慢,且屬於 一個可逆過程,因而臨床治療時只要能夠早期準確 診斷,並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案進行有效治療,患者 病情一般均能穩定。

目前,臨床中針對乙肝肝纖維化患者主要採用 病理組織活檢,該診斷方式雖具有極高的診斷準確 率,但會對肝炎較為嚴重的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 加之該疾病患者肝組織病變部位分佈存在差異性, 因而臨床進行標本選擇時較為困難,相對而言,診 斷阻礙難度同樣較大[5]。我們考慮肝臟本身在凝血 功能的維持上發揮的重大作用,因而採用5項凝血 功能指標對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程序進行反向診 斷,肝纖維化組在PLT、APTT、TT以及PT等對 應資料專案上與未肝纖維化組差異顯著(戶<0。05), 由此可證實,當肝臟組織受到損傷時,患者PLT、 APTT、TT以及PT等對應資料同樣會發生不同程度 的變化,可見,上述四項凝血指標對患者的臨床診 斷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 採用常用凝血指標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對患 者肝纖維化進展進行監視,為患者後續臨床治療提 供了科學、有利的資料支援,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常用凝血指標對慢性乙肝患者肝纖維化早期無創檢測的診斷價值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