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主觀痛苦和社會適應是判斷心理疾病的兩大標準,如果出現持續的自我痛苦以及無法融入正常的人際關係時,要警醒你的“心”可能出現了問題。我們應該認識自我,走出去,在和他人的互動中找到“我是誰”……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陳祉妍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叫陳祉妍,我的研究領域是心理學,很多年前我在北大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北大的舞廳特別興旺,每到週末冠蓋雲集,我那時候也很喜歡去跳舞。我喜歡跳舞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我比較喜歡有一點美感的運動,第二個原因是我喜歡跟陌生人聊天。

一般很多人搭訕的時候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學什麼的?”,我說我是學心理學的,然後他們接下來通常會問幾個問題中間的一個,其中一個問題是“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還有一個問題是“你看我的心理健康嗎”。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心理學家都知道如何來判斷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或者說對心理疾病進行診斷進行治療,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心理學大概有三十幾個分支,你們可以登入中國心理學會的網站,可以直接看到它有三十幾個分支機構,在這些分支機構裡面,最和心理健康關聯的是臨床心理學與諮詢心理學,這也正是我的專業。

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人們是不是有能力去判斷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是不是健康呢?我們曾經做過一項超過6000多人的調查,這項調查裡面我們有一個問題是“你覺得社會上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比較嚴重呢?”,大概有48%的人說嚴重,12%的人說不嚴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0%的人說我不太清楚這個問題。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是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大家多多少少會有點感覺“我健康或是不健康”,但是其實還是會出現高估或者低估自己心理健康的現象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比如說一些強迫症的患者,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比較奇怪的,而且會感覺到自己對自己的控制力是不足的,可能有點失控,因此其中有很多人會擔心自己會發展成精神病,但是其實基本上是沒有這樣的風險的。

另外一種低估,也就是說存在問題但是忽視,這種情況是更經常發生的。這種情況有時候發生在我們對自己的評估上面,比如說有些人他身體上有持續的各種疼痛,有的人可能是腰疼,有的人是身體上這個頸背疼,或者甚至是迷走的全身的這種疼痛,然後在醫院裡面反覆的進行各科的檢查,並沒有查出身體上的什麼樣的疾病,那麼存在一種可能性,就是他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問題,其中一個可能性是抑鬱的問題。

我們除了會低估自己的心理問題,有時候我們還會低估身邊的朋友包括家人的心理問題。在我們的諮詢中心,經常會來一些帶著孩子來求診的父母。我們會發現在生活中很多人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是比較有阻礙的,但是他會願意為了孩子邁出這一步。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我會發現前來求治的家庭那個問題已經積累了很久,孩子身上的問題在比較早就有表現,但是往往在問題積累到相當嚴重了才來求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恢復到健康需要的時間和代價就會比較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低估?我們會發現因為心裡的痛苦它是比較內在的,特別是一些抑鬱的問題,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但是內心可能感覺是崩潰的,所以外在的人不一定能看到,哪怕你身邊很親近的人都不一定能看到。

父母更願意把孩子往好處想,所以有時候我們甚至遇到孩子對父母說我陷入了抑鬱,但是父母是不相信的。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家庭帶著孩子來,想解決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家長覺得孩子在做作業非常慢,很多該做的事情都非常拖延,同時這個孩子還有一些作息上的等等多方面的問題。

我們給這個孩子做了心理測驗之後發現他的抑鬱分數非常高,提示他是可能存在嚴重的抑鬱問題的,我把這個情況向家長解釋,希望家長能夠重視,可是他的媽媽卻對我說我覺得這個孩子在誇大他的問題,誇大他的困難,他可能只是想找個藉口,證明說他學習不好是有藉口的,這一點我也是感覺到非常的遺憾。

那麼究竟如何來判斷心理健康呢?如果是判斷心理疾病的話基本上有兩個標準,一個標準叫做主觀痛苦,一個標準叫做社會適應。

所謂主觀痛苦指的是說這個人內心感到非常痛苦,覺得“我不該是這個樣子,我的生活已經不正常了”,這是符合心理疾病的一維標準的;另外一維的標準就是社會適應,他可能是在學習可能是在工作,可能是在家庭或其他的人際關係上有持續的問題,然後他沒有辦法扮演好社會期待他的一些功能。

所以這個標準我們掌握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如果說我們是有一些小小的怪癖,比如說鎖門的時候鎖完之後總要多推三下以證明這個門確實鎖上了,但是他不太乾擾我的生活,這個並沒有到達心理疾病的地步,可是沒有疾病就等於健康嗎?

大家會覺得有很多人是處在中間的狀態,那麼為了更全面的評估大多數普通人的心理健康的狀況,我們在2007年制定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結構,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研製了中國心理健康量表,分成不同的版本適用於不同的人群,但是它有核心的這個五維結構,簡稱自我情緒適應人際和認知。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自我指的是,如果一個人健康的話,那麼他對自己能夠有比較恰當的認識,在情緒的方面他相對比較穩定,它是有能力體驗到快樂,對生活感興趣,但是一個健康的人也是有負面情緒的,他也會有他的煩惱或者生氣的時候,只是相對來說比較適度。他在人際交往上面能夠去適度的參加一些人際活動,而更重要的是他能夠體會到周圍的人對他的支援和關懷,他能夠適應學業工作或者在生活中解決問題,在這些領域能夠較好地發揮自己的才智。

在這些維度裡面,非常核心的是自我這個維度,因為自我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核心。可是我會發現這個詞有時候不那麼吸引人,我在大學裡面會做一些講座,當這個講座的題目是如何接納自我的時候,來的人只有幾個人,當這個題目是戀愛中的心理學的時候,來的人座無虛席。其實我講戀愛還是在講自我,我在講戀愛的時候我會說“如果你不能瞭解到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不知道自己要走一條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你又如何去選擇志同道合的伴侶呢?”。

而另一方面一個人進入到戀愛之中,又是對自我認識的一種深化,因為在一個深刻的親密關係裡面,你會發現自己有哪些是可以調整、可以學習,而哪些又是不管你多愛他你都不會放棄,那是你核心的部分。

人們對於自我的這種認識可能不是那麼關注,因此使我今天想更多地講自我的這個維度,自我的結構。一個人健康的自我,大概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一方面他能夠有一定的自我瞭解、自我認識,第二方面他能夠有基本上接近現實的自我評價,第三個方面就是他能有較好的自我接納。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其實對自己的認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年有一位非常知名的英國心理學家來北京講座,然後在講座結束的時候,聽眾中間就有一位穿黑衣服的青年站起來問了一個問題,他說“我不知道我想幹什麼,我知道我的父母想要什麼,但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這位心理學家特別的有經驗,他回答說聽到你這樣一箇中國青年問出這樣的問題,讓我覺得中國的未來特別有希望,但是他沒有具體回答這個問題。

如何認識自我,如果我們探索自我的”開啟方式”是不太正確的,甚至會帶來更多的心理問題。大家還記不記得在射鵰英雄傳里歐陽鋒是怎麼瘋的,是黃蓉引得他自己跟自己打鬥,然後產生了嚴重的”我是誰”的這個困惑,聽到他一路慘叫著漸漸遠去,郭靖不禁重複歐陽鋒的最後一句話,喃喃自語道“我是誰”,黃蓉這個時候嚇壞了,她害怕郭靖也陷入同樣的瘋狂,趕緊打斷他的想法對他說“你是郭靖,靖哥哥,快別想自己,多想想人家的事吧”,黃蓉提供了一種找到自我的比較安全的方式,就是當我們投入到生活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間,嘗試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在和別人的相互交往得到別人的反饋,與別人相比較中間我更清楚地認清我是誰,所以這個問題是不可以坐在家裡反覆地追問的,而是要走出去在外面去體會。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自我的第二個維度第二個方面就是對自己的評價,剛才我說到的是基本上符合現實的自我評價是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在美國有一項超過萬人的大型調查,在調查中間詢問人們一個問題是你覺得自己的外貌魅力和一般人比起來怎麼樣?那麼有五個選項,第一個選項就是比一般人強很多,第二個選項比一般人強一點,第三個和一般人差不多,第四個比一般人差一點,第五個比一般人差很多。如果人們都會比較如實地去回答,如實地認識自我的話,我們一般的規律是60%的人會是和一般人的外貌魅力差不多的,但是調查的結果並不是這樣,事實上有60%的人回答說“我比一般人的外貌魅力要好一點點”。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換一個也會得到類似的結果,我們問你和一般人相比你的聰明程度怎麼樣,大部分人說“我比一般人要聰明一點”,如果我們問你比一般人的這種道德水平怎麼樣,大多數人會回答“我比一般人高尚一點點”。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類似的趨勢在我們的調查中間也發現是這樣子,所以我說的是與現實基本接近,因為你說的是我比別人好一點點,但如果你都選擇我比別人強很多,要麼就是天生各方面都真的很出色,要麼就瀕臨到心理疾病的邊緣。如果一個人他對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高度接近,幾乎沒有一個誤差的話,這是什麼情況呢,這非常難做到,但是如果是這樣,這個人也許在生活中是個悲觀的智者,而且一不小心就對自己評價偏低甚至嚴重偏低,是抑鬱患者的核心特徵。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看起來非常優秀的一些人,會患抑鬱症,因為我說抑鬱的核心特徵,是他對自己很不滿意,那其實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標準很高。

比如說今天來到這裡講座,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我講的內容,希望一年級的小學生可以聽得很懂,希望我們的博士生能夠覺得好有思想,希望想要娛樂的人聽了覺得好開心,希望喜歡思考的人聽了覺得好有深度好值得回味,最後我要傳播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概念,讓所有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健康。當我這樣去想的時候,我估計當我講完,甚至我還沒講完,我就已經陷入了情緒低落,我可能不會記得大家好心給我的掌聲,而反覆回憶著我在講的時候說錯了幾句話。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那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於自我的接納,我們對於自我的接納在有些時候是挺困難的,大千世界萬千眾生,我們有很多共性,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點。對於自己特殊的這一點點怎麼看,有時候取決於你那個環境。

比如說醜小鴨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一隻天鵝生活在鴨群中間,它就被界定成了長得很醜,其實它只是一種普通的天鵝,也說不定是一隻漂亮的天鵝,但是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如果尺度非常單一的話,就會讓你難以接受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自己的小孩他是有點個性的,他的老師不只一次地對我說,您家的孩子在我眼裡是非常特殊的,我有點擔心我們家小孩怎麼看這個問題,所以我就問他老師說你很特殊,你覺得是好呢還是不好呢?我們家小朋友比較冷靜地說,“我覺得既沒有好也沒有不好”,我問他那你是怎麼想的,他說“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很特殊”,這正是我想對他說的話。

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點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需要你去接納,需要你不簡單的認為我這個是一個缺點,但是人在年輕的時候進行自我的接納是比較困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不那麼能認清楚自己,雖然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錯,但是積累的證據還不那麼多。

我們在全國進行的一項10到75歲以上的人群的調查,會進行心理健康年齡差異的一個比較,大家可以看到那麼在青少年時期,就是12到18歲的時候,心理健康的水平一路下滑,在青年時期心理健康仍然處於低谷,大約到35歲以後,心理健康達到了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然後到老年大概70歲以後,隨著功能的衰退會再出現一個下滑。

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和青年時期的這段低谷,它有生理層面的原因、社會層面的原因,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就是這個時候就算你很好,你也不是特別確定自己的價值、自己是那麼好,所以我想把最後的這段詩送給那些在困惑中間懷疑自己價值的人:

“他愛在黑暗中漫遊

黝黑的樹蔭重重的樹蔭

會冷卻他的夢影

可是他的心裡卻燃燒著一種願望

渴慕光明渴慕光明

使他痛苦異常

他不知道在他頭上碧空晴朗

充滿了純潔的銀色的星光”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SELF是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關注微信公眾號SELFtalks獲取更多資訊。

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