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慢支的“痰”裡藏著許多秘密 —— 論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要點

老慢支的“痰”裡藏著許多秘密 —— 論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要點

導讀:

今天跟著龔志賢先生學習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要點。

1

慢性支氣管炎以反覆、持續咳喘為特徵。

肺主氣司呼吸,其氣以下行為順,清肅宣降為常,故咳嗽、氣喘的呼吸異常證象為病在肺。

從臨床所見,本病罹患者多系老年,體質差、病程長,隨著病情的發展,每由肺而波及其他臟器,一般是由肺而脾以極於腎。

因此,

本病本質上屬內傷虛證,病在肺,又不止於肺。

認識這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開闊治療思路,不只在“肺”上打圈圈,同時又可跳出“炎症”的框框,避免專事清熱消炎,從而更好地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作用。

2

本病的另一主要證候為咯痰。

咯痰是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生理反應,也是病情加重或減輕的一個重要標誌。

臨床上常見隨著痰量的減少和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轉和緩解。

因此,對痰的辨證和治療在本病中佔有特殊位置。

痰是人體陰陽失調的病理產物,又是“從外知內”、“見標識本”,據以辨證的重要客觀依據。

其產生機理,與肺、脾、腎三髒功能紊亂有關。

內因如肺失通調、脾失健運、腎水上泛,外因如六淫寒熱之邪犯肺等等,皆可使水液運化失常,聚而為痰。

慢性支氣管炎的痰,大體可分為

寒痰、溼痰、熱痰、燥痰

四種,一般可從量的多少,質的清濁,色的黃白,咯出易否等辨別。

前人從實踐中總結:

“沫清是寒痰”,“多而易出是溼痰”,“稠濁是熱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是燥痰”

,可供參考。

當然還要結合脈象、舌象和其他症狀綜合辨證。

3

祛痰藥物中,各有所宜者。

蘇子、白芥子宜於寒痰,半夏、南星宜於溼痰,瓜蔞、竹茹宜於熱痰,川貝母、沙參宜於燥痰。

但更重要的,不是見痰治痰,而是治痰之所由生,這是中醫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則。

寒痰因於陽虛,當溫化,即“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肺脾陽虛者,宜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湯:茯苓、甘草、五味、乾薑、細辛、半夏、杏仁;

脾陽不運者,宜理中二陳湯:黨參、乾薑、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甘草;

腎陽亦虛者,宜加減真武湯:附子、白朮、白芍、乾薑、五味、細辛、法夏、甘草。

溼痰當燥之,

宜二術二陳湯:白朮、蒼朮、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熱痰當清化,

宜清金化痰湯:黃芩、山梔、桔梗、麥冬、桑皮、貝母、知母、瓜蔞仁、橘紅、茯苓、甘草。

燥痰當潤之,

宜養陰清肺湯:玄參、麥門冬、生地黃、白芍藥、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4

臨床所見,

本病以寒痰較多,熱痰多見於繼發感染者。

由肺而降至腎,表示病情漸次加重,因此,病已累及腎臟的腎虛病人,治療較病在肺脾者困難。

我在臨床上,對腎陽虛者,重用附子等溫陽藥,自擬

扶腎蠲飲湯

制附片30克,乾薑12克,桂枝12克,半夏12克,細辛6克,炙甘草9克。

用於畏寒怯冷、咳喘動則尤劇,咯白泡沫痰,量多易出,舌淡苔白滑、脈弦尺弱者有效。

曾治老年男性於某某,患慢性支氣管炎20餘年,在天氣驟然變化時最易犯病,近幾年來病情加重,嚴冬寒冷季節尤劇。

泡沫痰多,咳喘動則更甚,不能平臥,畏寒怯冷,自汗惡風,腰膝痠軟,食少便溏,目下微腫,面浮少華,脈弦數而無力,尺候不足,舌質淡嫩,苔淡黃滑潤多津。

此次發病半月餘,體溫低熱,持續不退,辨為腎陽虛衰,飲邪內伏,予扶陽蠲飲湯一劑。

初服未見口渴心煩等熱象反應,乃將附子加為60克,以增強溫腎扶陽之力。

藥後痰量減少,胃納漸增。服至7劑,體溫正常,咳喘大為減輕,精神轉佳,繼以小劑右歸飲調理。

老年性寒飲多因腎陽不足,治宜溫腎扶陽,服此方見效者不少。

但需特別注意的是,附子有大毒,要先煎透熟,服之不麻口為度。

腎陰虧損,水泛為痰,咳喘氣促,痰多味鹹,舌紅或紫,舌上少苔者,則非扶陽蠲飲湯所宜,當用

金水六君煎

:熟地黃、當歸、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此證腎陰不足是本,痰為標,故熟地要重用至30克左右,餘藥為其四五分之一即可,否則,本末倒置,效必不著。

5

肺合皮毛。本病患者肺氣受損,衛外功能減弱,故極易感冒,感冒又常導致急性發作,促使病情加重。

在治療上,要遵循“急則治標(肺)”的原則。

由於病人多陽虛之體,飲邪內伏,一旦受邪所侵,內外相引,每從寒化,發為表寒裡飲之證。

這是感冒的一個特殊型別,在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相當常見。

我常用

小青龍湯

:麻黃、桂枝、白芍藥、乾薑、細辛、五味子、半夏、甘草。

方中麻、桂、芍、草外散風寒,調和營衛,姜、辛、味、夏溫肺蠲飲、止咳平喘。有鬱熱者,加石膏。審證得當,療效頗佳。

如一老年男性病員,患慢性支氣管炎30餘年,受涼輒發。

症見惡寒、身痛、無汗,清涕鼻塞,咳喘泡沫痰多,體溫39℃,但自覺不發熱,也無口渴、苔黃舌紅、溲黃便結等“熱”象。

予小青龍湯,一劑熱退,二劑感冒即愈,咳喘亦減。

若病人以喘為主,喉間痰鳴者,可用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生薑、細辛、大棗、五味子、半夏、紫菀、款冬花。

表寒肺熱,痰黃白夾雜者,用定喘湯

:麻黃、杏仁、白果仁、蘇子、半夏、款冬花、黃芩、桑白皮、甘草。

肺熱甚者,用麻杏甘石湯

: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

6

經以上治療,病情緩解後,要注意鍛鍊,增強體質,堅持做一些力能勝任的保健操,如太極拳、呼吸操之類,要嚴防感冒。

藥物治療重在扶正培本,視何髒虛損而予以相應調補。

設肺虛,衛氣不固,易感冒者,用玉屏風散。

脾虛,消化力弱者,用香砂六君子湯。

腎虛,動則氣喘者,酌情選用金匱腎氣丸、麥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之類加減,

劑量宜小,貴在堅持,不可操之過急。

注:

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選摘自《龔志賢論雜病》,朱世增主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轉載請註明出處。

注:

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宣告: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