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

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

有學者統計,在大型獻祭活動中,商朝人最多曾經一次殺死了500多人當作祭品。商朝人這種對死亡的偏愛並不僅僅侷限於殯葬活動,而是滲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不止是在大型祭祀活動中廣泛的使用人牲作為獻禮,哪怕是新建一座房屋,在房屋的地基,承重柱,大門等部分,都會埋上那麼一兩個人牲作“奠基”之用。

作為一個有幸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筆者很難想象,在進入朝歌並直觀瞭解到商人是怎麼對待俘虜以及有不臣之心的部落首領時,周昌兒子們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

卯,這個漢字,在如今人們的認識中,多和記錄方式有關,但是在商代,它的代表著活人祭祀的一種形式。

具體的做法將人用類似現代屠宰廠的方式,將人掛起來,從中間刨開,掏空內臟,一分為二。

而這只是其中一種,作為先進文明的商人,在祭祀這件直接影響著王朝興衰的大事上,絲毫不敢怠慢,創造力驚人。

除了卯,還有全牲(俎)、擊殺(彈)、砍頭(伐)、燒死(尞)、投水(沈)、取出內臟(副)等等。

商人們認為,上天主宰著人間的一切禍福,而已經死去的君王和貴族,則會升天成神,想要獲得他們的祝福,就需要不斷的獻祭,牛,羊,人等都是上天喜歡的祭品,只有獻祭的越多,神靈才會越喜歡,得到的祝福才越多。

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

從甲骨文的記載推測,商朝將首都遷至殷地之後,至少有上萬人被殘酷地處決,或被敬獻給無形的鬼神,或成為死去貴族的陪葬。在所有關於殷商活人祭祀的文物中,有兩件文物非常具有代表性,那是兩件青銅甗(yǎn),今天陳列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展廳中。

甗是一種炊具,大體上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被稱為甑(zèng),用以盛放食物,下半部分被稱為鬲(lì),用以裝水。下方的鬲被加熱時,其內部的水會受熱蒸發,蒸汽透過中間的篦(bì)子進入上方的甑中,將其內部的食物蒸熟。其原理和今天的蒸鍋頗為相似,但是殷墟博物館展廳裡的那兩件青銅甗非常特殊,因為它們內部都盛放著人頭。

較早發現的一件青銅甗出土於1984年,由一個年輕的考古隊員在一次發掘過程中偶然發現。

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

一般來說,挖出一個甗並不罕見,因為中國人對這種器皿的使用,從商朝一直延續到了漢朝,但這件甗最讓人驚訝的是,它的上半部分,也就是那個名甑的部分內,居然有一個人頭。

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

在場的隊員無不驚奇,雖然古代墓葬中,並不缺乏類似的“人殉”痕跡,乃至到近代中國,也存在著婦女被用作陪葬的事件,但類似這樣的現象卻並不常見。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後,由於其特殊性以及稀少性,暫且把其定性為“個體現象”。

就這樣過去十幾年,類似的發掘還在繼續,但類似這件甗的器皿,並沒有再次出現,於是人們更傾向於這是一個“獨立現象”。

直到1999年,同樣是在河南安陽,在對一個規模較為龐大的墓葬進行發掘時,再次發現了一件裝有人頭的甗。

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

這立即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他們意識到,這很可能並不是一個“獨立現象”,而對這片墓葬隨後的發掘,進一步刺激著考古隊員們的神經,大量的各類人類骸骨陸續出現在這個墓葬裡,他們有的完整,有的殘缺,有的拿著武器和盾牌,像一個武士一樣在保護著什麼,形象莊嚴肅穆,有的卻死狀悽慘,死前似乎受了很多苦。

而結合部分文獻的記載,以及此前考古人員的發現,人們確定,在幾千年前,那個叫做“商”的時代裡,存在著普遍的活人祭祀現象。封神榜中,周文王的兒子伯邑考被殘忍的剁成肉泥,比干被刨心,可能並不是簡單的“懲罰”。

商朝人祭,迷信、恐怖、血腥,這就是早期文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