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千枚導彈同時對著航母發射,會是什麼結果

千枚導彈齊發,目標直指航母,其實就是飽和攻擊。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句話沒錯!航母之所以厲害,關鍵就在於它是進攻利器,而不是作為一個防禦平臺。

航母剋星:飽和攻擊

飽和攻擊最早是由前蘇聯元帥戈爾什科夫提出的。在美蘇冷戰時期,蘇聯無論是在經濟實力還是在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方面,整體上都落後於美國,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也遠超蘇聯。在這種背景下,蘇聯開始研究如何對付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如果千枚導彈同時對著航母發射,會是什麼結果

戈爾什科夫提出的飽和攻擊,就是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三位一體攻擊平臺,攜載反艦導彈,透過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手段,同一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這三個方向,向敵方的航空母艦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反艦導彈,讓敵方的航母編隊疲於應付,以達到提高反艦導彈突防機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飽和攻擊理論發展到今天,攻擊目標已經不限於航母編隊,成為一種全軍種常規戰術。

飽和攻擊強調以數量的優勢來彌補質量的劣勢,或者說利用數量的優勢形成絕對的火力密度,用絕對的優勢火力打擊對方。所謂百密一疏,就是要讓對方的防禦體系難以支撐。

飽和攻擊戰術看起來比較簡單,實際上真正實施起來難度相當大。它要求己方擁有足夠的火力投放平臺、充足的武器備彈數量,以及協同作戰指揮能力,一般國家軍隊難以承受這樣的成本投入,當今世界上只有少數軍事經濟強國才具備實施真正意義上的飽和攻擊。

飽和攻擊靠不靠譜

遺憾的是,飽和攻擊理論自提出以來,一直沒有經過實戰檢驗。千枚導彈齊發打航母到底靠不靠譜,我們只能進行理論上的分析。

如果千枚導彈同時對著航母發射,會是什麼結果

一是取決於導彈的精度。飽和攻擊靠不靠譜,首先要看你發射出去的反艦導彈準不準。如果朝太平洋方向發射出去十枚導彈,有八枚落到了大西洋,兩枚落到了印度洋,那麼就算是萬枚導彈齊發也無濟於事。從這一點上來說,導彈的質量很重要,也是能否達到戰術目標的前提。

二是取決於航母的防禦能力。航空母艦不單單是一條几萬噸的大船,而是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艦載機、直升機和補給艦在內的一個綜合防禦系統,擁有強大的抗打擊能力。正是因為如此,航空母艦才令許多國家頭疼,要想摧毀敵方的航空母艦太難了。正常情況下,航母編隊都可以實現拒敵於百里之外。防禦能力出色的航母編隊,確實有能力抗一波敵方的飽和攻擊。

如果千枚導彈同時對著航母發射,會是什麼結果

三是取決於戰場形勢。在真實的戰場上,敵方的航母編隊不會讓你的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全部準備就位以後才做出反應,也不會停在那裡一動不動讓你打靶,這是一個敵我雙方都在快速變動的環境。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飽和攻擊想要達到目標,必須根據戰場形勢迅速調整、快速部署、聯動反應,在推進到導彈射程之內後,馬上發起攻擊。從難易程度考慮,飽和攻擊更適合近海防禦作戰,也就是等著敵方的航母編隊開到己方家門口,己方再充分利用主場優勢發起飽和攻擊。

最好的結果:海上葬禮

飽和攻擊一旦成功,那麼對於敵方的航空母艦來說,就是一場絢爛的海上葬禮。千枚導彈齊發,能有十枚命中目標就足夠了,關鍵看擊中的部位。

如果千枚導彈同時對著航母發射,會是什麼結果

反艦導彈落到航母上,航母上就會火光沖天,艦載機就會灰飛煙滅,如果引燃航母上的彈藥庫或者油庫,整個航母就會變成一副熊熊燃燒的棺材,漂在廣闊的大海上,直至燃燒殆盡,葬身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