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悲劇屹立1300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

古有詩云:“駕石飛樑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在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裡,誕生了太多傑出的事物。無論是那浩瀚的文學海洋和文化世界,亦或是精美的手工製品與音樂藝術,都足以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而在這之外,那具有濃厚中國風的建築物背後代表的建築學,更是我們一大出色的領域。

趙州橋的悲劇屹立1300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

梁思成先生可謂是我們歷史上非常優秀的一位建築學家了,他畢生都在進行著古建築的研究和保護,貢獻早已難以言盡。而在他的心中,卻始終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遺憾。那是一座在古代極具代表性的傳奇建築,屹立1300年穩如泰山。只可惜,在60年前的時候它徹底“消失”了,昔日的樣貌再也難以尋回。

河北石家莊的趙縣裡,有著一座在當地人們心中充滿複雜情感的橋樑。它叫做趙州橋,是目前世上第二久遠的單孔敞肩石拱橋。百姓們把它譽為“華北四寶”之一,這都是因為它曾陪著人們經歷太多風風雨雨,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

趙州橋的悲劇屹立1300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

在過去的日子裡,趙州橋也被稱為安濟橋。公元595年,據《安濟橋銘》描述,當時的趙縣可謂是洛陽與涿郡之間的交通要道。為了解決橫斷路線的洨河,在隋文帝的授意之下,著名匠師李春前來負責了這份工作。憑藉他從出色的才華和鬼斧神工般的技藝,這座橋樑在605年的時候完工,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美觀且耐用。

李春非常具有創新性地採取了單孔敞肩的拱橋形式,這在古中國的建築領域可謂是極其罕見的一次嘗試。而事實證明,他的大膽也為他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迄今為止,這座延續了1300多年的拱橋依然穩穩地存在著。

趙州橋的悲劇屹立1300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

然而,時間的漫長同時也伴隨著無數的波折出現。在趙州橋的一生裡,它可謂是飽經風霜的一名守望者。1300多年的歷史中,至少有10次的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狠狠地衝擊了它的身體,那些無情的戰火更是燒傷了它太多次。1963年,它險些徹底淹沒在洪水裡,1966年的時候更是距離地震中心只有40公里。可儘管如此,它依然沒有倒下。

當地的居民早就已經對這座古橋有了很深的感情,更是為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傳說。而暫且不論趙州橋背後的精巧技術,它經歷的歲月已經足以被稱為傳奇了。可是正如“水滴石穿”一般,在如此漫長的時間打磨下,它也難免快走到了自己的極限。

趙州橋的悲劇屹立1300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

據史料記載,趙州橋迄今為止已經遭到了99次或大或小的修繕。數次受到傷害之後,整個橋體都已經疲憊不堪了。1933年的時候,梁思成先生就敏銳地發現了它的問題,並及時提出了徹底修繕的建議。但很可惜,因為戰事的出現,這項提議不得不被無限期往後擱置,直到1952年才再一次被人們想起。

這時的趙州橋,已經達到了一種殘破不堪的地步了。戰火、自然災害加上時間,它的堅毅雖然還在,可流露出的疲態早已讓人心痛不已。最終,在梁思成先生的參與下,這座老橋受到了一次全方面的修補。瀝青與防水材料的結合下,立刻讓它變成了煥然一新的狀態,但同時,那延續了1300多年的模樣也徹底“消失”了。

趙州橋的悲劇屹立1300年不倒,卻在60年前徹底“消失”了

在今天,趙州橋已經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了,同時人們對於那些古建築的保護意識也比多年前更加起明確了。這在60年前“消失”的古橋,正是一個讓人們對歷史古蹟多留心的最好的例子。時間沒有摧毀的寶藏,可不能敗在了我們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