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美英法都要聯合起來,一起去打德國?

“只要還有一個德國人活下來,戰爭就將繼續。”

上世紀爆發了兩場世界大戰,它們對整個世界的後續發展造成了相當深遠的影響。不過對比第二場世界大戰而言,第一場世界大戰對歐洲的影響要更大一些。

儘管人們對兩次世界大戰有著不同的評價,但人們在評價兩場戰爭的同時也注意到: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法都是聯合在一起去打德國的,那麼這三個國家為什麼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呢?

土地發展

就當時德國的部分條律來看,該國對本國的土地發展相當關注,畢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都依靠農耕發展本國經濟。

而這也是因為德國國內的封建觀念比較濃厚,他們在進行工業改革期間也希望獲得更多的土地,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本國工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維持自身農業發展。

事實上德國這種擴張土地的行為,在中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也非常常見,像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希望能夠進駐中原,與漢人政權爭奪天下。

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辦法,實現自給自足,即實現農業自由。只不過遺憾的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並沒有成功。

利益至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縱觀各國的發展史,利益似乎是亙古不變的熱議話題。而英美法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聯合起來打德國,未嘗沒有追求利益的緣故。

對西方國家有所瞭解的小夥伴應該都清楚,英美法都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擁有相對較長的海岸線,這給他們進行原始資本積累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條件。

在大航海時期,英國以及法國利用海外殖民地迅速發展了起來,美國自從獨立之後,也走上了依靠殖民統治實現初期發展的道路。

不過由於美國和英法在土地方面的交鋒比較少,因此三個國家基本上可以保持“相安無事”,但自從德國發展起來之後,事情就發生了改變。

德國作為一個內陸國家,他如果想要像英法美那樣實現原始資本積累,港口等臨海建築一定得有。

於是德國開始對外發動戰爭,以佔據更多的土地資源。而這顯然與英法兩國之間出現了利益衝突。美國想要保持本國海外利益,自然也會跟著英法一起打德國了。

世界大戰之後

當我們去研究兩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就會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主義而爆發的戰爭。

德國會遭到英美法的狙擊,主要是因為德國動了這三個國家的殖民利益蛋糕。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德國希望改變一戰對本國造成的一些不良影響。

而兩次鬥爭均失敗之後,德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尋找到了全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融入歐洲的英美法體系中。

當然了,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地融入新體系,其實也得益於二戰之後美國以及蘇聯對德國的分治,在分治結束後,德國選擇了更利於本國發展的一條道路。

所謂“如果無法改變,那就將自己融入”大概就是如此,現在的德國作為歐洲大地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其工業水準一直為外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