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老師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擔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會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老師被譽為辛勤的園丁,他們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典範,老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他們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一位偉人必然有一位優秀的老師,比如我們熟知的徐特立老師,他培養出了為新中國解放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們,他曾經被稱讚為人民之光;由此可見,一位偉人的成長必然離不開老師的教導,我國曆史上著名的雍正帝也在少年時期受到過恩師的啟發,他就是張謙宜。

一、花甲進士

1644年清朝正式建立,滿族從關外而來,入主中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更改了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制度,但在教育方面卻吸取了漢族儒家文化的精髓,歷任皇帝都十分重視對於子女的教育,能成為皇家子弟的老師,也是眾多大儒求之不得的事情。

康熙帝8歲登上帝位,14歲開始執政。年幼的他正是受到眾多老師的影響,陳廷敬、南懷仁、黃錫袞等人都在他執政期間給予他很大的支援;所以,在他自己有了皇子之後,康熙也十分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他曾經為兒子胤禛請過一位名叫張謙宜的老師,除了教授給雍正學問之外,他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作風更是對雍正之後的從政道路產生了很大影響。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張謙宜出生於順治八年,來自孔孟之鄉的他畢生都在研究儒家學問。在古代,大多文人的夢想都是考取功名,進入官場,就如“范進中舉”,張謙宜的一生也都在為中舉而努力,但他的仕途卻並不順利。他從小家境貧寒,只能依靠自己苦讀學習,他並不能像那些富家公子一樣一心鑽在學問上,為了維持生活,他當了大半輩子的私塾先生以補貼家用,一邊教書一邊考試,但直到康熙51年,他才中進士,當時的他已經是63歲高齡了。

雖然考取功名,但這樣的年齡對於朝廷來說,他的利用價值已經十分微小,康熙也不願意在這位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臣子身上再廢什麼功夫了,得知他是一個做了半輩子學問的老學究之後,康熙賜給他一塊寫有“山東學究”的匾額,讓他繼續專心搞自己的學問,並且將他送到四皇子胤禛的身邊,做他的老師。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二、鐵面先生

能夠成為皇子的老師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這意味著一旦控制了皇子的思想,就有可能在將來左右朝堂大局。秦朝時期的趙高被派去做二公子胡亥的老師,在關鍵時刻,竟然密謀除掉本應登上皇位的大公子扶蘇,讓自己一手培養的傀儡取而代之,從而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權在握。

但張謙宜對此卻並不在乎,對他來說,工作性質並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教書的物件從平民變成皇家貴族,他的態度也並沒有因為皇子的身份而有所改變,對待胤禛也是一樣的嚴厲,並且因為其擔負著國家的責任,對這個特殊的學生更是嚴加要求。

張謙宜和其他官員不同,他善於學問,卻不懂官場上的人情往來,胤禛攤上這樣一位老學究,自然也是沒了辦法,唯有努力學習才能獲得老師的青睞。康熙看到張謙宜對自己的兒子盡心盡力,嚴格監督他的學習,胤禛相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此,康熙十分高興,又想到張謙宜年歲已經大了,緊靠著每月的俸祿不足以養活他那一大家子人,所以康熙變著法的為他尋外財。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三、廉潔奉公 剛正不阿

根據相關史書上記載,康熙在位時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嚴懲貪官,以正朝綱,當時他對外放出風聲,說只有胤禛的老師張謙宜求情他才能夠放過被查處的一位貪官。

這貪官所犯的罪並不嚴重,只是平日貪些小便宜而已,所以康熙真正的目的是想讓張謙宜就著這個機會向貪官索要一筆錢,好讓家庭生活充裕些,可當貪官聽到風聲帶著大把的銀子來求張謙宜時,卻被一句“該殺”打發走了,眼瞅著大把的銀子到了嘴邊又飛走,卻能對此不動聲色,泰然自若,可見張謙宜是個清廉正直之官。

張謙宜作為一名老師,他不僅向胤禛傳授了書本上的知識,更在為政方面給了他很多的啟示。張謙宜本人也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向當時年紀尚小的胤禛證明了“為政要廉潔奉公,一心為百姓著想,才能獲得好結果”的道理,所以在胤禛登上皇位之後,他也實行了很多政策用來肅清貪官,以正朝廷之風。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四、吞金而亡

胤禛登上皇位的過程可謂是十分兇險,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也被大家熟知。當時康熙帝的兒子共有24個,其中九位參與了皇位的爭奪,胤禛看似對於皇位沒有覬覦之心,平日裡吃齋唸佛,但實際上他在背地結交人才,拉攏門派,暗中運作,才能將自己的兄弟一一打敗,最終登上皇位,而這其中的血雨腥風,胤禛手段之狠毒,在後世也曾被人詬病。

康熙死後,四阿哥胤禛繼位,他的老師張謙宜此時已經告老還鄉。曾經的小小少年,如今成為一代帝王,雍正非常感謝老師,認為是他的嚴格要求,才能有今天的自己,所以他命人去老師的家鄉山東尋找他,讓他入京面聖,好給自己一個感謝他的機會,但對於張騫一來說,雍正奪得帝位的手段,他早有耳聞,他認為此時請他進京,恐怕是一去不返之事,竟然嚇得連夜吞金自殺而亡,張謙宜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雍正能登基多虧了他老師,本想報答卻不曾想將老師嚇得吞金自殺

他的結局令人唏噓,其中緣由說來也可笑,但從這背後,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優秀的老師對於學生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古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取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而改之”,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師,虛心向他人求教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