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括因成語“紙上談兵”聞名於世,而在歷史上其父趙奢卻更富盛名。“閼與之戰”,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趙奢大敗秦軍,一舉成為戰國名將,被封馬服君,並在其後的許多朝代都名列武廟、享受國家祭祀。只是到了近代,主導了長平之敗的趙括作為反面教材,知名度漸超乃父。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相較“閼與之戰”帶給趙國人的歡欣榮耀,“長平之敗”決定了趙國覆亡的命運。這一敗,趙國損失了大部分的青年男性,再也無力翻身。

和父親趙奢的那次領兵相比,趙括在兵力、地形、後勤等諸多方面都更為有利,戰爭的結局卻大相徑庭,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

一、趙奢、趙括何以成為主將

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將領大多是戰場上拼殺出來的。自商鞅變法後,秦國有嚴格的軍功爵制度,升遷需要戰功的積累,與之相反的其他諸國,靠刀槍成長起來的將軍寥寥無幾,倒是宗室王親在領兵將領中佔了很大比重。

趙奢、趙括是趙國宗室,加之本身又有才能之名,因而有權優先佔據重要崗位。這在當時是天經地義並無不妥,只是,如此挑選出來的“人才”是英雄還是狗熊,不僅考驗國君的眼力也考驗著國家氣運,這其中的風險係數何其大也。

1、為什麼是趙奢?

太行山麓的閼與,是趙國的一個重要據點,一旦在秦軍攻打下失守,太原盆地的領土及趙國故都晉陽都將淪陷。就相當於後來長平之戰的誘因,韓國失去野王,只能割讓上黨。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惠文王不願國土淪喪,立即選將救援。廉頗、樂乘等名將都認為不妥,他們的觀點是:此次秦軍有備而來,有攻城的、有打援的面面俱到,且沿途太行古道路遠地狹,在預設戰場佔盡先機的秦軍面前,趙軍處處受限,救援就是送菜。

眼見名將都將此戰視為死局,趙惠文王轉而諮詢其他大臣。

身為稅務官的趙奢卻表示可以一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於穴中,將勇者勝。”這也是現在所說“兩軍相遇勇者勝”的出處,所謂優劣之勢皆可相互轉化,關鍵要敢於亮劍。

趙惠文王讚賞趙奢的勇氣,相較於思維已有定式、心存疑慮的名將,趙奢顯然更適合此次任務。

2、為什麼是趙括?

韓國無力應對秦國的進攻,獻上黨郡以自保,但上黨郡守及百姓不願歸秦,獻城於趙,寄望趙國的保護。趙國接受了,一者因為利益,二者則是戰略考量。上黨地區對趙國極其重要,一旦為秦所據,秦軍出太行即直面華北平原,趙國將變得無險可守。

於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為將,發兵上黨,抵禦秦軍。

廉頗審時度勢,以靜制動。在上黨地區,他構築了三道防線,空倉嶺防線抵擋數月後,後撤至丹河防線,又在後方部署了石長城防線。利用層層防守,消磨秦軍的銳氣和戰意。

果然,秉承“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原則,在趙軍且守、且戰、且撤、再守、再戰的戰守策略下,囂張數月的秦軍被卡在丹河以西,一籌莫展了。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至此,來勢洶洶的秦軍被迫與趙軍形成對峙的局面,戰事正按著廉頗的計劃走向發展。而就在這時,最先定不住的居然是邯鄲城裡的趙孝成王。

究其緣由,既有國君年輕求勝心切,也有後勤軍需壓力巨大,但更有奇功的,則是秦人的反間計。秦相範睢派人在趙國都城散佈流言,稱若想打敗秦國唯有任用趙括。

年輕的國君心思活動了。趙括談兵很厲害,甚至其已故的老爸趙奢都不是對手。也許他真能複製其父的奇蹟呢?趙王決定賭一把,趙括被臨陣換將。

二、閼與之戰是怎麼勝的?趙奢的神來之筆

趙奢面對的戰場形勢極其嚴峻。

其時,秦軍兵分兩路:一路圍攻閼與,攻城日緊;另一路越過太行山、遠遠隔絕趙國援軍。秦軍的目標是圍點打援還是阻援拔點?趙奢無從判斷,似乎怎麼做都將落入秦人的圈套。

1、故佈疑陣

趙國援軍出邯鄲30裡,趙奢就紮營築壘,並下令不準進諫,違者死。

秦將胡陽也非等閒之輩,為調動趙軍,攻打武安城。有人建議趙奢速救武安,趙奢不為所動,立斬進諫人。

趙軍的舉動讓秦將摸不著頭腦。救兵如救火,趙軍本該急往閼與才對,卻在剛離國都不遠就按兵不動,且一耗就過了將近一個月。

為探明情況,秦將向趙營派出了使者,實則是藉口入趙營一看趙軍虛實。

趙奢很高興,炫耀般帶著秦使遍遊營寨。趙營內加固堡壘的土木工程如火如荼。得到回報的秦將因此得出結論,這支趙軍的目標是守衛邯鄲,而非救援閼與。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奢本來面臨著兩個問題:

其一,如果對阻援的秦軍置之不理,那麼,一旦趙軍進入救援閼與的必經之路、“滏口陘”的太行險道,勢必陷入後有尾隨追殺、前有伏擊不明的死地。

其二,如果在平原與秦軍對戰,秦軍士氣正旺,既難有必勝的把握,也很可能失去救援的時間。

待到對方派使者入營窺探,正中下懷。用“間”是瞭解敵情的重要手段,趙奢反用間諜,一系列神操作使秦軍麻痺,誤以為趙軍只是防守。既然不戰,也就達到了阻援的目的,秦將自然入甕。

2、兵貴神速

時間的快、慢是相對的。就在秦使離營的當夜,趙奢率領全軍悄然出發了。

等秦將胡陽發現對面營壘人去寨空,為時已晚。趙軍早繞過武安進入太行古道。至此主客易主,秦將也陷入兩難境地:追趕已來不及,且沿途恐有埋伏,需要步步小心,不追擊則回去沒法交代。

趙軍一路疾行,兩天一夜的強行軍,快速抵達閼與外圍。距閼與城50裡時,趙奢反倒不急於攻擊圍城秦將,他再次下令紮營,並聽從勸諫搶佔了北山。

距離的遠、近也是相對的。攻城秦軍發現趙國援軍已至,且居高臨下對己虎視眈眈,先沉不住氣了,留下少數兵馬繼續圍城,便率大部隊跋涉50裡外,對趙奢的援軍發動攻擊。如此,遠道而來的趙軍反而是以逸待勞,在預設陣地打了有備之仗。

秦軍大敗,閼與解圍。另一路秦軍也敗逃而去。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秦軍很久沒吃敗仗了,閼與之戰打破了這個神話。趙奢妙用“以正合,以奇勝”的兵法,兵合一處而時為正兵、時為奇兵,把控了戰事的主動權,玩弄秦軍於股掌,真乃天才之將。

三、長平之戰是怎麼敗的?趙括的才智沒有發揮

以趙奢這樣的軍事天才在兒子趙括面前談兵尚且不佔優勢,趙括的兵法造詣之不同凡響可見一斑,這是學霸一類的人物。也正因如此,在廉頗領兵遲遲不能獲勝的情況下,趙孝成王決定起用趙括,希望他能繼承父業,創造奇蹟。

趙軍的戰場態勢在趙括接手時並不差。長平的趙軍在丹河防線成功阻擋住了秦軍,背後還有石長城防線固若金湯,兩道防線成功保障了“滏口陘”的安全,使後方糧道無憂,趙王又增兵20萬,趙括領兵的大環境顯然優於其父。

1、盲目自大

趙括的人生一直順風順水,兵法於他只是解題而不是生死大事。自詡勝乃父一籌的趙括一旦兵權在手,揚名立萬之心隨之膨脹。他率軍一趕到長平,立即就改變了廉頗的對秦戰略。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括是帶著進攻、迅速打敗秦軍的使命而來的。廉頗是防守中等待進攻的機會,趙括卻是急於自己創造機會。

就在趙軍躍躍欲試的時候,秦軍一部搶先渡過丹水、發起挑戰。趙括立刻調兵迎擊,過河的秦軍損失慘重,殘部渡河逃亡。

長期固守的趙軍迎來久違的勝利,軍心大振。趙括也是精神亢奮,認為秦軍不過如此,隨即下令全軍反攻,期冀乘勝追擊、一舉打敗秦軍。

但趙括不知道的是,對方操盤手已悄然變為了戰神白起。

本來,秦軍一路平推而來,兩軍對峙,趙軍即使不勝,在兵力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起碼不會崩潰,雙方也將陷入消耗戰。但白起精心做了一個套,送敗軍誘敵,將趙軍引向山間的谷底。

秦軍奪路而逃,竟然沒有逃往大本營光狼城方向,一路丟盔棄甲向西北逃竄。趙括不疑有詐,被引向丹水上游空倉嶺與百里石長城之間的三角地帶。一側的石長城為趙軍的第三道防線,趙括完全有恃無恐。

白起出手了,2萬5千精兵繞道石長城後,發起了突襲,一舉控制了石長城。敗逃誘敵的秦軍則轉入西側的空倉嶺陣地,憑藉地形擋住趙軍,不再後退。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軍數次強攻無果,這才發現左右高山均為秦軍佔據。前面的戰報讓雄心勃勃的趙括心驚,後隊傳來的訊息則讓趙括心涼。

2、一錯再錯

“秦軍騎兵切斷了歸路,後勤、輜重部隊被截在了外面。”趙括傻眼了,山上不時有小股秦軍衝下來的騷擾,趙軍一時也退不下來。

突發的情況讓未經歷過戰火鍛鍊的趙括驚慌失措,紛亂的局面令其理不清思路,找不到脫困的重點,於是,出了更大的昏招:“全軍築壘防守,等待救援。”如果說先前是輕率,現在的決策,更是昏了頭,直接葬送了趙國大軍。

有3個最顯而易見的決定性問題卻被他在決策時忽略掉了:

1、趙王幾乎將全國生力軍都交給了趙括,他對此心知肚明,哪裡還會有援軍?

2、後勤糧草被劫在外面,趙軍怎麼堅持?

3、秦軍的包圍初成,籬笆尚未扎牢。在兵力相當且未受損失的情況下,全力一拼,趙軍還有生機。無論是石長城方向還是大糧山方向,抱著犧牲的決心,都可一戰。

戰果超出了白起的預期。他派出的分割趙軍的騎兵只有5000人,這一機動兵力竟然輕易得手,可見趙括是一點防備都沒有。白起最擔心的是趙軍主力轉身反撲,並準備著隨之而來的惡戰,但趙軍卻無所作為。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括的漏招讓白起有時間堵死所有漏洞,秦軍的騎兵則繼續前進,與石長城秦軍會師故關。至此,長平的趙軍主力不僅斷糧、被圍困,趙軍可能的突圍之路和救援之路也被徹底封死。

趙括的紙上作業再也無力“指斥方遒”。秦、趙兵力相仿,白起不與趙軍力戰,他要做的只是困住趙軍,將其困死。

等了46天,“人相食”的趙軍無法再堅持了,趙括親率敢死隊突圍,希望為趙軍開啟一條生路,卻不幸中箭身亡。

在生命最後,趙括以死證明了自己的血性,但於國於民,他一人的生死又何足謝罪。

趙括死後,40萬趙軍已無一戰之力,不得已出降,被全數坑殺,趙國國力遭此重創,僅剩下苟延殘喘。

結語:

在情報收集、用間、戰場選擇、用兵佈陣諸多方面,趙括都不如趙奢,但在“廟算”籌劃時,趙括卻總能勝出,說明在才智方面,趙括的確不俗。但才智不等於才幹,也就是說書面知識不等於實戰技能,兩者間的差距造成了趙奢父子的天壤之別。

被譽“更為聰明”的趙括為什麼表現不如老爸長平之戰斷送趙國

趙奢可以才智轉化為才幹,與其工作經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閼與戰前,趙奢是趙國的總稅務官,人事、排程、統籌的經歷對其指揮作戰助力良多。他的才智在實踐中昇華,才有了後來的指揮若定。

作為戰場統帥,要“知己知彼”。

敵情不明,不能靠猜測:“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用間有正反,排兵分奇正。戰場選擇使敵人受制:“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

書本知識趙括瞭然於胸,臨機決斷卻一錯再錯,血淋淋詮釋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千古箴言。

長平之戰系列一: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伺機使出破秦計,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長平之戰系列二:趙括之父趙奢是橫掃秦軍的名將,兒子比老爸更聰明,奈何慘敗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