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從未殺過功臣,至今無人敢定諡號!

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了。那麼,秦始皇嬴政算得上千古一帝嗎?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上記載李贄對秦始皇嬴政的評價說:“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這是關於千古一帝的最早記載。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秦始皇嬴政的功績。

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從未殺過功臣,至今無人敢定諡號!

首先,奠定中華本土疆域。

公元前246年,嬴政元年,這年嬴政13歲,繼承王位。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前228年,秦滅趙;前225年,秦滅魏;前223年,秦滅楚;前222年,秦滅燕;前221年,秦滅齊。

39歲時,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其次,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在秦始皇眾多制度中,尤其是郡縣制。若無秦始皇在全國首推郡縣制,中國必定長期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

所以,中國能強盛2000年,秦始皇功不可沒。=身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了中國2000年的統治基礎,也讓中國延續了2000年的強盛。

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從未殺過功臣,至今無人敢定諡號!

再次,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尤其是統一文字。統一文字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續了文明。

事實上,我們民族的文明三千年不中斷,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沒。從甲骨到金文,從周篆到秦篆,從篆書到隸書,陳陳相因,一脈相承。承上啟下的,正是秦始皇的“書同文”。

書同文的結果是一個更大民族的誕生。這個民族就是漢。她的形成,卻其實開始於秦。實際上,要不是秦帝國二世而亡,兩漢又長達四百多年之久,那麼,漢語、漢字、漢族、漢人,極有可能是秦語、秦字。

對比一下歐洲,你看看德語、法語等語言共同擠在一塊小小的地方就知道統一文字的重要性了。

秦始皇嬴政建立的大一統政治體制,對中國2000多年的古代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縱然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的政體模式期間有小的變化,但整體還是遵循著秦王嬴政的模板,例如西漢王朝大體沿襲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歷史上稱為“漢承秦制”。

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從未殺過功臣,至今無人敢定諡號!

當然,除了以上這種影響後世千秋萬代的功業外,秦始皇還有很多優點。比如他很勤政。

《史記》上記載,“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他每天所讀的竹簡要有120斤重。秦始皇每天處理繁重的公務,任勞任怨。

還比如他從未殺過功臣。

在統一六國中,王翦父子、蒙恬等人,可謂是歷下了不朽之功勳,秦始皇對他們十分信任。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尊王翦為師,兒子王賁手握兵權。而蒙恬,帶著30萬蒙家軍和公子扶蘇一起戍衛邊疆。秦始皇對他們懷疑過,更沒有想過要殺他們。

相比其它開國皇帝大肆屠殺功臣,秦始皇嬴政可以說非常善待功臣,而且信任。

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從未殺過功臣,至今無人敢定諡號!

但就是這樣的皇帝,卻被後世詬病為千古暴君。那麼,有證據表明秦始皇嬴政是暴君嗎?

當然,首先認為秦始皇是暴君的證據就是焚書坑儒,但實際上焚書坑儒並非我們理解的那樣。其實,焚書坑儒只是個誤會。而且焚書與坑儒是兩碼事,要分開看,焚書是焚書,坑儒是坑儒。

秦始皇嬴政“焚”的主要是關於諸子百家思想的書籍和記載除了秦國曆史之外其它諸侯國的歷史,並沒有全部銷燬文化書籍,關於技術,比如醫藥、占卜、農作之內的書籍並沒有銷燬。

所以,秦始皇嬴政的焚書可能沒有歷來想象的那樣嚴重,秦始皇嬴政的焚書遠不及後來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宮對文獻的損害嚴重。坑殺的並不是什麼儒,也不是什麼意見領袖,而是一群騙吃騙喝的江湖混混。

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從未殺過功臣,至今無人敢定諡號!

還有個說法是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能忍受。

事實上,修建宮殿和陵墓歷朝歷代帝王皆有之,為何唯獨秦始皇攤上“暴政”之名。

所以,這並不合適。

因此,說秦始皇嬴政是暴君的證據似乎不足,但千古一帝卻確有其事。而且秦始皇死後只有廟號沒有諡號。

諡號實際上從周朝時期便已經出現了,然而當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認為諡號是“則子議父,臣議君也”,故此便廢除了這個規矩。

不過也有後代給前朝皇帝上諡號的例子也有不少,但就是沒有人敢給秦始皇上諡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極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功過實在難評。所以,秦始皇嬴政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