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

作者 | 深入思考的saber

排版 | 還復來

近期,90後負債問題引發輿論關於網貸平臺過度放貸、年輕人無力償債等問題的討論。

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微博相關話題#90後負債者聯盟# #如何看待年輕人負債#閱讀量分別達9388。7萬次和1。4億次。

輿論關注借貸平臺大力鼓吹消費貸款、超前消費,“重構”了消費理念,引發“物化女性”“消費觀扭曲”“未來內需能力被透支”等問題。對此,輿論呼籲加強監管,強化平臺方主體責任,引導消費者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

借貸平臺利用多種手段“重構”社會消費理念

一是採取美化借貸、洗腦廣告等手段,誘導年輕人超前消費。“36氪”發文稱,各平臺的借貸廣告將借貸美化為“追求美好生活”,竭力向受眾宣傳借錢能滿足需求,卻很少提到還貸的壓力,忽視借貸產生的高昂後續費用、以及借貸人無力償還貸款後對正常生活產生的嚴重影響。“藍經財經觀察”針對社會的消費主義熱潮評論稱,為了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商家們開展了大量的廣告洗腦式宣傳,而恰巧此時正是中央提倡轉型,提高消費在推動經濟增長上的佔比,商家們藉此機會鋪天蓋地的進行消費主義宣傳,2016和2017年甚至可以成為消費主義洗腦年,大量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受這些宣傳誤導,非理智的進行消費,透過花唄、借唄貸款大量購買心儀的商品。

二是借貸消費理念滲透至各領域,“全網皆可貸款”營造出享受超前消費的社會氛圍。自媒體“GODY財經”表示,美容有美容貸、學習有學習貸、旅遊有旅遊貸。如今消費貸可謂是無孔不入,不論是購物、美容、外賣、旅遊、出行還是學習,消費貸已滲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在誘導你分期付款。“36氪”發文表示,現在到了全民借貸的時代,上天貓買個東西,優先推薦花唄付款;去美團買個飯,推薦“美團月付”功能;甚至使用搜狗輸入法工具,也可能不小心點入借錢頁面。電商、生活、出行、工具等各類流量巨頭,都盯緊了使用者的錢包,貸款業務已經成為“印鈔機”。

三是利用大資料和演算法精準營銷超前消費理念。自媒體“深網”發文表示,90後是網際網路的原居民,瀏覽網頁、刷短影片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使用者點了關於貸款的相關資訊或者推廣連結,他們就可以被大資料和演算法精準跟蹤。自媒體“GODY財經”稱,年輕人的消費潛力無疑是巨大的,無論是在外賣、寵物、遊戲、直播、短影片還是一些新消費上,他們都用最真實的鈔票投票,為這些業內巨頭投下了半壁江山。年輕人敢於花錢,但關鍵在於他們還遠遠沒有到達收入和事業的頂峰,當錢不夠的時候,面對誘惑只能選擇消費貸產品。

過度負債消費導致“物化女性”“消費觀扭曲”等問題,甚至上升為“次貸危機”

一是以貸養貸、全民負債亂象導致“物化女性”“套路貸”等問題屢禁不絕。“澎湃新聞”評論稱,眼下的整個網貸生態,在貸款者信用和能力的稽核、衡量、匹配上,都不科學,是極大忽視風險的。據報道,一位年輕人在借唄、金條、白條等七個平臺,共計借貸近20萬元,平均到每個平臺,其實只有兩三萬元。但這些平臺之間在資訊共享和對整體性的風險把握上卻存在問題,更有平臺方明知道借貸人已經“杯盤狼藉”,仍選擇只顧自己的盤子。“騰訊稜鏡深網”發表“被精準‘跟蹤’的年輕人”一文稱,大學生群體是網貸平臺眼中的軟柿子,因為沒有社會經驗,又怕名聲受損影響畢業,比較容易被催債公司恐嚇,所以只要大學生有一個長期使用的電話號碼,就能借到錢,這也是前幾年大學生群體頻繁發生裸貸的原因。而且,不少網貸平臺都有一個共識,在大學生群體裡,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借到錢,因為可以“物化成資源”。《中國青年報》評論稱,90後消費貸款中“以貸養貸”的現象也比較普遍,而網貸產品的走紅更使得“校園貸”騙局時有發生。今年7月27日,安徽淮南首例“校園貸”涉黑案進行一審宣判;7月30日,天津首例“校園貸”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公開宣判審結;8月6日,央視還曝光了“登出校園貸”的新型詐騙。這些案例中,犯罪分子無一不利用了90後“愛貸款、愛超前消費”的習慣。

二是過度鼓吹借貸消費將扭曲年輕一代消費觀和價值觀。自媒體“GODY財經”發文稱,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奢侈品牌發展迅速,與中國消費貸的發展規模緊密相關。“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金融風險,不應該只考慮槓桿率等金融影響,還應該考慮這些問題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及對於整個年輕一代的社會影響,需要給這些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財經博主“@荊楚公子”釋出微博稱,“對國家來說,如果年輕人被培養了寅吃卯糧的習慣,把未來幾年的勞動時間提前透支成了當下的負債,那一定是個不穩定的因素。同時,年輕人這種提前消費的習慣一旦形成,戒掉就很難,同時又因為手中並不充裕的現金流而出現對未來的悲觀情緒,變得死氣沉沉。”

三是過度負債式消費或將透支消費市場的發展前景,引發新一輪“次貸危機”。“環球網”發文稱,合理地擴大消費的確有刺激經濟活力拉動內需的作用,而大幅超過收入的負債式消費從長遠看是在透支未來的“內需能力”。中國已經進入需要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階段,過度負債式消費無論對家庭還是國家的應對危機能力而言都會形成削弱。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副教授陳波認為,雖然消費貸的發展正在跑步前進,但是消費貸總體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從一些平臺發生的違約事件會看到,很多借款人本身就是具有高風險的還款能力的一些年輕人。這些人去借錢消費,本身超出了他的消費能力和還款能力,他們的違約事件不僅僅是金融風險,已經變成了一個社會風險。對此,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曾表示,要防止全民負債引發的另一輪“次貸危機”。

多管齊下共治網貸亂象,引導借貸文化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借貸平臺的主體責任意識,正確運用大資料進行營銷推廣。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普惠金融不是越下沉越好,對於金融知識相對匱乏、金融素養相對不足的金融消費者,更應該注重規範營銷宣傳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網際網路經濟專家劉興亮表示,借貸平臺完全可以發揮大資料分析和分辨能力,對借款者設定一定的門檻,在要求年輕人對自己的借貸行為負責的同時,借貸平臺也不能袖手旁觀。

二是引導消費者形成正確的負債意識,警惕超前消費理念背後的借貸風險。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表示,讓消費迴歸到理性狀態,需要多管齊下,透過各種途徑引導年輕人從實際出發,形成正確的消費與負債意識,摒棄盲目攀比心理。《人民日報》評論稱,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應主動培養適度借貸的習慣。當前,借貸文化、分期支付興起,初涉社會的年輕人應當認識到消費信貸是用來解決合理消費之需的,而不是用來滿足脫離自己承擔能力的物質追求,還應看清信貸產品的相關條款,避免被所謂的低息誤導。要樹立正確的信貸消費觀,考慮自身實際需求、收支狀況合理借貸。

三是加強對借貸平臺的監管,謹防鼓吹過度負債式消費的行為出現。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表示,加強對各種網路小貸公司的監管,懲處具有誘導性質的借貸、消費宣傳,尤其是故意降低借貸門檻引誘部分不具備消費能力的年輕人超前消費的網貸、消費公司。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新宇建議,從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監管的角度看,未來要加大執法力度,透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整治網際網路金融廣告案件;同時,重點關注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危害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這類廣告,加大處罰力度,並對違法違規的行為加強公示效果;此外,金融行業協會、廣告行業協會強化協同共治,健全廣告審查、發現制止違法廣告等相關制度;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價值體系,鼓勵社會廣泛監督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秩序;再者從立法的角度,可以出臺規制網際網路金融類廣告內容的細則,明確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的製作、釋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