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文/素材來自網路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透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分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

一甲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最高桂冠。

“大比之年”勝出的“巍元”,都是從數萬人之中產生的極少數。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進士和其中的巍科(包括:會元、狀元、榜眼、探花及二甲第一名的傳臚)人數的多寡,是一個地區人文鼎盛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明、清兩代一共舉行了202次鄉試與會試,浙江省共考中進士11587人,嘉興市共考中進士1279人,彰顯明清浙江嘉興地區文化之繁榮。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明代嘉興出了兩位狀元,分別是萬曆十一年(1583)狀元秀水縣朱國祚、萬曆四十四年(1616)狀元嘉善縣錢士升。此二人都官至大學士。

清代嘉興則有四位狀元:康熙二十七年(1688)狀元秀水縣沈廷文、乾隆二十二年(1757)狀元嘉善縣蔡以臺、乾隆四十五年(1780)狀元秀水縣汪如洋、道光六年(1826)狀元海鹽縣朱昌頤。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萬曆十年(1582),嘉興知府龔勉在煙雨樓之南臨水處拓建了一座平臺,名為釣鰲磯,寓意嘉興一府多出人才,獨佔鰲頭。

釣鰲磯建成第二年,嘉興果真出了一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他就是明代嘉興第一個狀元,名為朱國祚。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朱國祚

朱國祚,字兆隆,號養淳,嘉興府秀水縣人,明代萬曆十一年(1583)狀元。是清朝大詩人朱彝尊的曾祖父。

說起朱國祚的中狀元,《嘉禾徵獻錄》等筆記、舊志中記載了一些故事。

朱國祚的父親朱儒是頗有名氣的太醫。朱國祚出生在嘉興天官牌樓街,但不久就隨父到京城,在內閣大學士申時行的家裡求學,所以他是以太醫院籍的身份來應科舉的。

據說他鄉試時,有紫芝產於庭院中,預兆高中。廷試前夜,朱國祚夢見有一個雙頭人騎著馬跑在他的前面,朱國祚大為驚異,趕緊策馬超越了上去。後來有人解釋說,這雙頭人是指榜眼李廷機,他鄉試、會試都是第一,所以是“雙頭”。

朱國祚趕超了上去,遂取而代之做了狀元,而李廷機也由此與“連中三元”失之交臂。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錢士升

錢士升,字抑之,號御冷,晚號塞庵,嘉善魏塘鎮人。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狀元。

崇禎初,錢士升被召拜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有感於崇禎皇帝處事急於求成,同為東閣大學士的溫體仁又以刻薄相佐。錢士升便撰《寬簡虛平四箴》,主張“寬以御眾,簡以臨下,虛以宅心,平以出政”。

建議切中時弊,崇禎皇帝雖採納了他的建議,但是心裡還是不情願的。也正因此,錢士升不久便借病乞歸,在嘉善縣城東門外景德講寺大悲閣之西,營建放下庵,潛心研讀易學。

明崇禎十七年(1644),也就是清順治元年,李自成進京之後,錢士升與嘉興知府鐘鼎臣、給事中馬嘉植等舉兵反清,事敗,削髮為僧。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沈廷文書法

沈廷文

沈廷文,字原蘅,號元洲。嘉興府秀水縣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狀元。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沈廷文的父親沈仲霖,曾效力於南明朝廷,清軍攻入廣東後,便被清軍監禁。沈廷文親自到清軍中,苦苦哭訴,最終使他的父親獲釋。在京為官之時,他年年不忘為老父做壽。

沈廷文的孝心,為人稱道。沈廷文勤奮好學,飽覽群書,十分熟悉古代典籍,具有相當稽考古代典故、舊聞、軼事的能力。

他注重史實考訂,針對當時記述歷史典故、軼聞,所載出處多有紕漏的混亂情況,蒐集大量史料,編寫了《廣事同纂》。該作對於人們準確認識歷史史實,大有裨益;對於後來運用的文史資料能恰如其份,提供了可靠依據。

在仕途上,沈廷文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分校禮闈”——主持會試考試,任會試考官。那場考試得十三人,之後皆是知名之士,為國家選拔了一批人才,沈廷文因此聲名鵲起。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蔡以臺

蔡以臺,字季實,號蘭圃,又號小棲真樵者,楓涇南鎮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狀元。楓涇南鎮在清代屬嘉興府嘉善縣。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蔡以臺的人品值得敬仰,堪為後世楷模。

最顯著的有三個方面:

其一,折節讀書。他雖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中,但他自幼即勤奮好學,絕無紈絝之氣。楓涇妙常庵是他常去讀書的地方,留下了“蔡以臺讀書檯”遺蹟。三友齋宅內的“蔡狀元讀書樓”也是因他奮發讀書而聞名。經過不懈地刻苦學習,他終於在會試、殿試中雙獲第一名,成就了一段歷史佳話。

其二,生性耿直。蔡以臺生性耿直,淡泊名利。蔡以臺中狀元后,循例授修撰,步入翰林,此時活絡一點的人,仕途將是一片光明。但他不會拍馬屁巴結上司,不與結黨營私者為伍,最終辭官而退。

其三,極盡孝道。蔡以臺受其父親蔡維熊一生致力於慈善活動的影響很深,平生極盡孝道,崇尚慈善。為了侍奉親老,他寧可放棄仕途前程,先是告假返鄉,繼而不再復出。尤其是當父親故世後,因哀毀過度而病故,其孝行為時人稱頌。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汪如洋

汪如洋,字潤民,號雲壑,嘉興府秀水縣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狀元。他博覽典籍,雄於文章,工詩。有《葆衝書屋詩集》。

汪如洋的外祖父名叫金甡,字雨叔,號海住,是《清史稿》留名的浙江名士,是皇帝身邊的侍講學士。金甡以不惑之年連中乾隆七年(1742)會試會元、殿試狀元而名噪一時。

無獨有偶,38年之後,他的嫡親外孫汪如洋,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會試、殿試中,又連奪兩個第一,戴上“會元”、“狀元”桂冠,令人羨慕不已。

中國科舉史上,曾有13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奪解元、會元、狀元“三元”,但外祖父與親外孫在同一朝代連中“二元”的卻絕無僅有,一時成為科場佳話。

明清兩代540多年,嘉興出了6位狀元,看看都是誰!

朱昌頤

朱昌頤,字吉求,號正甫,又號朵山,海鹽人。道光六年(1826)狀元。

據載,朱昌頤殿試卷進呈時排名在九,道光帝閱了朱昌頤的詩文大加讚賞,拔置為一甲第一,朱昌頤高中狀元。

朱昌頤曾任職吏科給事中,他辦事盡心盡職,有卓識,性直爽,據載,朱昌頤為官時能“洞悉利弊,實心任事”、“彈章無所避忌”。曾與同事議事不合,竟牽連被議降級。

咸豐時被起用為主事,但他謝病歸裡,辭官不做。在鄉熱心公益,曾督勸紳民修築海塘。歸隱後,朱昌頤應邀於杭州敷文書院執教,被學者奉為楷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