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宰相劉羅鍋”與和珅真的是水火不容、鬥智鬥勇嗎

在清宮劇還沒有氾濫的年代,有一部叫《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大家肯定是印象深刻。這部劇講述的是劉墉與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那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墉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清朝的“宰相劉羅鍋”與和珅真的是水火不容、鬥智鬥勇嗎

《宰相劉羅鍋》

實際上劉墉比和珅大三十歲,但是沒有和珅升遷快,他的官職始終比和珅低一等。而且劉墉也一直沒有機會與和珅較量,因為和珅一直在京城上班,而劉墉則一直在外地任職。他們本來見面的機會就少,就更別提相互爭鬥了。

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奉旨辦理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受賄等二十條罪行。但是為了政局穩定,並沒有藉機將此案擴大化,而是表現出寬容之心,建議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保其全屍。並且為了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排除異己,而妥善處理好和珅案的善後事宜。所以在和珅被處死的第二天,嘉興皇帝就發表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完畢,既安撫了人心,也穩定了政局。

清朝的“宰相劉羅鍋”與和珅真的是水火不容、鬥智鬥勇嗎

和珅

劉墉一生為官清廉,即剛正不阿,又能融入官場,不官官相護,又能將上下級、同事的關係處理好。然而劉墉能官居高位是和他的家庭出身有很大的關係的。

劉墉家祖先在滿清入關後,有著很好的為官記錄。他的高祖父劉通是明末秀才,清軍入關時已經歸順大清。他的曾祖父劉必顯在1652年參加順治年間的進士考試,一舉考中,後任戶部廣西員外郎(備選官員)。他的祖父劉棨則官至四川布政使,是康熙年間著名的清官。他的父親劉統勳雍正年間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職,為官四十餘年,清廉正直、敢於直諫。

可以說劉墉是真真正正的根紅苗正,官宦子弟。但是他卻不像其他的那些“官二代”們,整天遊手好閒、欺壓百姓,相反劉墉全憑自己的能力勤勤懇懇,清廉為政。據說劉墉當年考中進士後進行殿試時,本來可以得個第一名,但是乾隆皇帝想提拔一名平民才俊,而劉墉由於出身相門被降為第二名。

清朝的“宰相劉羅鍋”與和珅真的是水火不容、鬥智鬥勇嗎

劉墉

實際上劉墉一生宦海沉浮,除了清廉為官、剛直方正,也有為了適應官場而圓滑的一面,特別是他到京城任職後,也調整了他為官處事的策略。野史裡講劉墉圓滑有這樣一個故事:乾隆皇帝曾問劉墉:“朕屬馬的,你呢?”同樣屬馬的劉墉垂手回道:“臣屬驢。”乾隆驚奇道:“朕屬馬,愛卿怎麼屬驢?”劉墉說:“萬歲屬馬,臣怎能同屬,只好屬驢了。”

關於劉墉被稱為“劉羅鍋”主要是來自於民間說法,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古人選官選賢,向來以“身言書判”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儀表堂堂,是選擇的重要標準之一。說白了就是以貌取人,所以才有黃巢考中狀元,因相貌不被皇帝錄取而一氣之下舉兵造反的。說明劉墉並不是民間傳說的是個羅鍋,否則也不可能被乾隆皇帝錄取,並且在官場走那麼遠。

那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呢?在後人發掘劉墉墓時,發現其身高大約在1。9米以上,並不是一個矮小且駝背的糟老頭子。可能是因為劉墉個子太高,加上常年躬身讀書寫字,看上去有點駝背吧。又或者根據史料記載,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而成為“劉羅鍋”的出處。不過當時劉墉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了,有點駝背彎腰也是在情理之中。

清朝的“宰相劉羅鍋”與和珅真的是水火不容、鬥智鬥勇嗎

劉墉與和珅

最後關於劉墉勇鬥和珅的故事,可能也是因為劉墉曾主審和珅貪汙一案,再加上劉墉一生清廉,和珅卻是清朝的大貪官,這本來就應該是相互對立的人,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清官智鬥貪官的故事,這也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期望。人們的內心裡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正義戰勝邪惡,好人戰勝壞人的信念,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