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編者按:一直以來,網上都有一種觀點,認為馬其頓方陣是同時期冷兵器時代最強陣容,統一了古希臘世界,滅亡波斯帝國,橫掃什麼“鐵血秦軍”更是不在話下,還能“戰勝以後18個世紀,即在黑火藥兵器佔據優勢之前的任何一支軍隊。”那麼,馬其頓方陣真的如此厲害嗎?公平的說,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能征服古希臘和波斯帝國,靠的是強大的馬其頓方陣的說法,有一定正確性,但是其實忽略了真正的原因。這首先要從腓力二世的老師伊巴密農達說起。

第一留克特拉之戰

腓力之所以能崛起,離不開其老師,發明斜線陣的底比斯名將伊巴密農達。以留克特拉之戰為例。在戰前的底比斯軍隊,由於受到一些不利預兆,導致普遍士氣低迷。對此伊巴密農達為了鼓舞士氣,不斷偽造底比斯軍隊必勝的預兆。如“神諭說斯巴達將會在少女紀念碑的地方被擊敗………”(《希臘志》)顯然伊巴密農達成功了。按狄奧記載,在一次戰前全軍大會上“他們全都改變心意,提起奮勇無前計程車氣與敵人作戰”(《歷史整合》)在雙方進入戰場之後,由伊巴密農達指揮左翼,“他從全軍挑選最勇敢計程車兵配置在一翼,打算要與他們戰鬥到最後……”(《歷史整合》)右翼都是戰鬥力最差的部隊,讓他們在開戰的時候,避免與敵人交戰,受到攻擊就向後撤退。其總兵力是7500人。而斯巴達方面由國王克里奧布羅多斯在右翼,另一位國王阿西勞斯的兒子阿契達穆斯統領左翼。其總兵力是11000人。(但是其中斯巴達人只有700人)伊巴密農達將方陣佈置成斜形,縱深50排排列。目的是要在雙方短兵相接的時候,由於其一翼不斷後退,使斯巴達方陣出現斷裂,然後“底比斯人可以形成縱長戰力在該翼發起猛烈攻擊”(《希臘羅馬名人傳》)同時雙方都將騎兵佈置在最前面。

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在戰鬥一觸即發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底比斯的市場供應商和運輸隊在離開戰場的時候,遭到了斯巴達僱傭軍隊的伏擊,將他們趕回底比斯的營地。這是戰爭前的小插曲,但是有一個問題,斯巴達的僱傭軍為何出現在這個地方?可能他們的目的是要在戰爭開始時候,偷襲敵人的營地。顯然這個計劃因為意外事件被打斷。大約同時,雙方騎兵開始戰鬥,斯巴達騎兵很快敗北,並與後面隊的重灌步兵混雜在一起。此時拉科代蒙為了應付底比斯的進攻,“方陣擺出新月陣型攻擊對方的兩翼”(《歷史整合》),而在斯巴達剛剛開始變陣,另一位名將佩洛皮達斯當機立斷,立刻率領300名“聖軍”向斯巴達認進攻,“在克利奧布羅都斯能夠延伸戰線之前,與他發動攻擊使斯巴達人陷入混亂之中……”(《希臘羅馬名人傳》)同時伊巴密農達也把大軍壓制過來。對此色諾芬記載,戰鬥一開始斯巴達佔上風;但是狄奧記載,抵抗的斯巴達軍隊陷入苦戰;普魯塔克也記載佩洛皮達斯前進速度敏捷;而奈波斯更是直接記載,“佩洛皮達斯在伊帕米農達斯麾下,率領一支精兵,首先擊潰了拉西第蒙人的方陣”(《異族名將傳》)。所以綜合所述,色諾芬記載顯然有誤。歷史上,在伊巴米農達和佩洛皮達斯的打擊之下,斯巴達右翼統帥里奧布羅多斯和大批高階軍官都戰死。斯巴達右翼軍隊終於無法忍受最終敗北,左翼看見右翼失敗之後也逃離戰場,底比斯乘機追擊,斯巴達損失1000人,底比斯損失300人。

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按網路上的通常觀點,底比斯能勝利的原因,是靠著50排縱深的斜線陣。但是底比斯一直都是以縱深厚的方陣為主,BC424的得利翁戰役中,底比斯就佈置成25排縱深的方陣,在與斯巴達交戰的BC394的科羅尼亞之戰中,“皮奧夏人剛開始,放棄了16人縱深的規定,選擇讓自己分隊越深入越好。”(《希臘志》)但是在科羅尼亞之戰中,底比斯確遭到慘敗。而伊巴密農達最多不過是將原底比斯縱深戰術,又一次加強而已。其實底比斯能贏,主要靠的是伊巴密農達的個人將道。他首先將聖軍集中使用,在之前聖軍都是分散使用。其次就是斜形佈置和後退戰術,這樣為左翼擊敗斯巴達右翼,提供了時間與空間上的保證。而到了腓力指揮的、決定希臘命運的BC338喀羅尼亞之戰。他充分發揮了他老師伊巴密農達戰術。在戰前,希臘聯軍為了剋制馬其頓強大的騎兵力量,將軍隊佈置在喀羅尼亞,這樣希臘聯軍就獲得了左翼群山和右翼菲索斯河的保護。迫使腓力要用步兵硬碰硬的作戰。腓力將馬其頓右翼交給亞歷山大,並且派了一些老將來輔助他,左翼由腓力親自指揮。馬其頓可能是按照斜形方式佈置,總兵力是30000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希臘聯軍一翼由雅典人指揮,另一翼由底比斯人指揮,聯軍按照查士丁的說法是佔優勢,推測的話是在4~5萬人左右。在這裡先插一下馬其頓人對重灌步兵的理解,以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主要根據托勒密和阿瑞斯托格拉斯為主)的觀點,第一馬其頓人認為自己的裝備與比皮西地亞人重,“馬其頓人身披沉重的盔甲”;第二馬其頓人自己和希臘聯軍一樣是重灌步兵,“亞歷山大派帕曼紐率領輜重隊、塞薩利騎兵、聯軍和僱傭軍,以及全軍所有其他重灌部隊………他自己則帶著馬其頓步兵、夥友騎兵、騎兵偵察隊、阿格瑞安部隊和弓箭手,透過山區全速前進。”透過馬其頓人的理解的重灌步兵來看,希臘聯軍的裝備可能與馬其頓人一樣。

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這裡繼續說戰鬥,在雙方走的軍隊在不斷靠近的時候,“腓力觀察雅典人,知道他們不能被輕易打敗,下令他的方陣保持陣型慢慢撤退”(《戰爭中的詭計》)雅典人看後大喜過望,認為馬其頓被自己聲勢所懼,發起全面追擊。另一方面,底比斯顯然也看出來有些不對勁,但是也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與自己方面強大的軍勢。腓力這樣做的目的是,“腓力注意到他計程車兵都是經過長期實踐鍛鍊的,而雅典人雖然兇悍,但缺少訓練,只是在進攻時還有股猛勁。因此,他故意拖延交戰時間……”(《謀略》)我們要知道真實戰鬥不是遊戲,體力是有限的,特別是身披甲胃、手持盾牌計程車兵,他們幾乎每一時刻都在消耗體力。這一點也得到銘文證據證明,“考古學家們在雅典周邊,已發現了24塊書寫於公元前333/前332年至前324/前323年間的埃菲比亞銘文,而在此之前的銘文證據一直付之闕如。這似乎說明,在萊庫古政治改革期間,在喀羅尼亞戰役慘敗的背景下,雅典政府開始(或大大強化)了對埃菲比亞教育模式的組織和管理,將原本流傳於民間的、其訓練強度與水平可能尚無法滿足國家的埃菲比亞傳統,制度化和法律化了”(《雅典古典時期埃菲比亞文化》)

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至於當時的戰場,雖然腓力消耗了不少雅典人體力,但是雅典人也成功追上了腓力,同時右翼也開始交戰。雙方在抱著必勝不敗的信念下,進行了長時間激烈的交戰,互有殺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雅典人體力不斷下降。在這個時候未來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用不屈不饒的意志尋求勝利,……接著成功撕裂敵軍戰線堅強正面,使得很多人在戰鬥中遭到屠殺……”(《歷史整合》)大概在同時,腓力也發起反攻,擊敗了正面的雅典軍隊。

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有前提,怪我們體力不好

▲紀念底比斯聖軍所樹立的獅子雕像

從上面戰役過程,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腓力的馬其頓方陣,並沒有展現出對希臘方陣的巨大優勢,最後能勝利,靠的是馬其頓士兵的長久訓練出來的體力,和亞歷山大與腓力的個人將道,這才是馬其頓能在喀羅尼亞戰勝希臘聯軍的原因。畢竟《戰爭與武器的演變》的作者,軍史作家杜普伊,在那段“戰勝……任何一支軍隊”話的前面,是有前提的——“假如在腓力,後來又在亞歷山大的親自統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