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中國古代的第一大清官包拯,朝堂之上的公正不阿、生活中一生清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為後世所敬仰,但我們現如今所知道的包公形象也是一點一點流傳下來的,而在包拯所處的那個時代,他的真實面貌又是怎樣的呢?他這一生清廉,又有何體現?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包拯又名包希仁,是開封的右司郎中,在大家的印象裡,可能包拯就是河南開封人,實際上,他是來自現合肥市肥東縣的小包村,這個村落裡的人眾多為包拯後人,都為包姓。可是追溯到包拯的祖先,姓氏並不是“包”,根據包氏祖上記載,他的祖先姓風, 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包胥,包拯是他的第35代子孫了。古代的時候姓氏分離,所以申包胥本姓封,申只是當時的封地申邑,包則是他的氏,胥是他的名。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在申包胥身上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哭秦庭,在這裡也涉及到了包拯包姓的由來。當時的楚國滅亡在劫難逃,而申包胥為了復國,只好去秦國求助,為了展示自己的誠心,他在楚國的牆城外連續哭了七天七夜,最終秦王被其行為感動,決定救助楚國。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這是何等功勞,楚王定會獎勵申包胥,但立了大功的申包胥卻淡泊名利地選擇了隱居山林,後來也正是為了避世,以包氏為姓傳於子孫後代。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俗話講三歲見大,七歲看老。包拯的一生清廉,與他的成長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小時候的他是什麼樣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長大後的他。包拯的父親是包令儀,老實本分的讀書人,一心只想著考取功名報效祖國,包拯也算出身於書香之後,從小耳濡目染,既深受父親教誨,又深受儒家經典的影響,飽讀詩書,能文善言。此外,包拯後期遇到的貴人,也為他成為清官做了鋪墊,怎麼說呢?他在23歲之時遇到了一個貴人,名叫劉筠,劉筠大家應該不陌生,是北宋著名文人,不光文采很棒,而且為官也無可挑剔。劉筠這一生剛毅正直,敢於直言,卻在朝野之上,與惡勢力格格不入,最終被排擠出朝廷。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之後,官場失意的他被貶為了廬州知州。當時包拯也在廬州,包拯的出現引發了劉筠的愛才之心,他非常賞識包拯,決定栽培包拯,讓其成為一個好的官員,為朝廷效力。劉筠將包拯帶在身邊言傳身教,而包拯也在他為官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不管是在學識還是在品德方面,都深受劉筠的影響。

再來說一說包拯的仕途之路。前期的包拯借了劉筠不少力,仕途還算順風順水。他憑藉自己的優異成績,一路從鄉試到了會試,再到殿試,最終科舉成名,高中進士成為了一個正式的官員。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但本應該在仕途之路上大展宏圖的時候,包拯卻選擇了辭官回鄉,這一回就是十年之久。這十年之內他都幹了什麼?辭官的理由又是什麼?起初朝廷給他安排的職位是在江西建昌,但是包拯拒絕了,包拯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想在廬州做官,離父母近一些,在做官的同時盡孝道,朝廷也很體諒他,將他改官為和州監稅。儘管如此,包拯的父母還是不願意,於是包拯就辭官回鄉。在他辭官回鄉的這十年之中,也沒有渾渾度日。前幾年他陪伴父母,孝順父母,盡一個兒子該盡的孝道,北宋歐陽修還寫下詩文稱讚他的孝順。後來母親死後包拯也沒有立即回朝,而是在廬州繼續陪伴自己的恩師,為恩師養老送終。在這一過程中,他再次在恩師劉筠的身上學習了不少東西,深刻思考了自己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官,怎樣為朝廷效力。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而說起包拯的清廉,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得以展現了。年紀尚小的他就在廬州城寺廟求學,與一個李氏同學一起,兩個少年郎才學淵博,名號早已響徹瀘州城。一日當地的一個富商邀請二人去家中吃飯,並準備了許多珍饈佳餚,而包拯卻不為所動,嚴詞拒絕了。問起原因,十歲包拯的一番話,連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他說,為了將來能夠更好地秉公執法,不應該與富商走得太近。一個十歲的孩子就能如此清晰地明白官商勾結的弊端,並且十分具有原則性,能有此品行實屬難得。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在包拯身上,還有一個著名的端州還硯的故事。他曾在端州任職了三年,他的清廉,他的為人正直百姓都看在眼裡。在包拯即將離任之時,這裡的硯工特意送來了端硯以示感激之意,包拯的手下也沒有多想,畢竟也不是什麼特別值錢的東西,想著收下應該無妨。當包拯的手下在船上給包拯看這端硯之時,包拯卻大怒,認為不該收任何東西,於是就將這端硯拋至海中,意思就是還給了端州。為此,包拯還曾多次對手下強調:“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而且包拯不僅自己為官清廉,對子孫後代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一日包公發病,臥床不起,他自己也知道,可能自己時日不多,於是就將自己的子孫後代都招至榻前,立下了嚴厲之至的孝肅家風,也是一條讓後代謹遵的家訓,並將此家訓刻在了石碑之上,立於堂屋。這個家訓的主題內容就是為官不清者,逐出家門,生不入家門,死不入家墳。他的目的就是讓後代每一個為官者都清廉正直,而有這樣的上樑存在,下樑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此外,包拯的清廉,不僅有大量的史書資料記載,更有實物為證。在1973年的時候,合肥的一家鋼鐵廠由於擴建問題,不得不遷移包公墓,將整個包氏家族的墓葬遷至別處。在包拯死後,他已經被封為了禮部尚書,是一個職位很高的文官,按理說喪葬規格自然比較高,考古專家也非常好奇,在這樣的文官古墓之中有哪些陪葬品。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可是保護性挖掘的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不論是包拯本人的墓葬,還是其家人的墓葬,裡面都沒有什麼價值連城的陪葬品,而且陪葬品極少,總共加起來就50多樣,多為生活用品,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在這整個墓園之中,數量極多的便是墓誌銘,每個人墓碑上的墓誌銘都清楚地記錄了他們清廉正直的一生,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再次感嘆包拯的清廉真的是刻在了骨子裡。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如今不論是戲曲中還是影視劇中,亦或是民間寺廟中,都會有包公的身影,大大小小的包公廟,許許多多的包公劇目,各類影視的包公形象,都是包拯一生清廉,正直不屈最好和最真實的寫照。

包拯真的是黑臉歷史上真實的包公是什麼樣的,他為何如此清廉!

本期關於清官包拯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選點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下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