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民間的火箭研製者轉變成轉變成為致命武器的發明者

德國民間的火箭研製者轉變成轉變成為致命武器的發明者

1944年9月8日,一大早就有巨大的轟隆聲將英國人叫醒!這一天希特勒將德國最新研發的彈道導彈用在了英國的大地上,兩千多斤的炸彈在英國泰晤士河邊上炸出了個巨大窟窿。

希特勒擅長閃電戰,他指揮德軍閃電般的奇襲對英國造成了難以消除的傷痛。戰爭期間,英國人始終對空襲心存恐懼,而這次發射的V-2導彈再一次讓英國人以及盟軍毛骨悚然!

蘇軍從德國蒐集來的情報顯示,納粹德國的火箭技術確實已經把盟軍各國遠遠地甩在身後。

事實上,德國是現代火箭技術真正起步的地方,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火箭發展的黃金期,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戈達德研發了第一枚用液體燃燒推進的火箭,戈達德語言未來的某一天火箭將把人類送上月球,但在那個時代,這個語言卻受到了嘲笑。然而德國人卻相信了他的語言,在德國太空幻想的希望是暗淡現實裡的一絲亮光,德國的一代火箭愛好者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研究火箭,以此來逃避現實。當時,火箭研究俱樂部隨處可見,火箭的研究也吸引了德國軍方的注意,陸軍中尉卡爾漢斯·貝克是德國陸軍軍火實驗發射裝備部的負責人,他本身是一名工程學博士,他一心想著把火箭用作毒氣運輸系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是戰敗國,因此按《凡爾賽和約》規定對德國的軍備進行限制,不准它發展重炮及坦克等常規兵器,但國際組織的首腦們卻恰恰忽視了一個問題,限制德國武器發展的專案中,沒有涉及火箭,有人恰恰利用了這個漏洞。

德國民間的火箭研製者轉變成轉變成為致命武器的發明者

1930年,德國陸軍奉命接受了秘密研製液體火箭任務,與此同時在民間一部名叫《月亮夫人》的影片風靡德國,影片展示了多層次火箭和地球軌道,是一部開闢太空新領域的作品,被稱為“歐洲火箭之父”的奧博特是這部影片的科學顧問。正是這一年,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了一位名叫馮·布勞恩的高年級學生,從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奧博特的門下,從事火箭研究。

這位英俊的青年將左右整個20世紀的航天事業,而1944年的秋天,盟軍中還沒人知道奇襲倫敦的導彈總設計師就是馮·布勞恩。那麼,布勞恩到底是怎樣一個從懷揣著太空夢想的年輕人,轉變成為致命武器的發明者呢?他的武器真的能為戰爭狂人希特勒扭轉敗局嗎?

布勞恩,1912年在出生在德國,恰好生活在這一時期濃厚的火箭研究氣氛中,當他還是一名普通的技校學生時就對火箭有著狂熱的執著,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柏林郊外找到了一個廢棄的軍火庫開始獨立實驗,在那裡他們掛起了一塊冠冕堂皇的牌子,上面寫著:柏林火箭飛行場。

德國民間的火箭研製者轉變成轉變成為致命武器的發明者

這些研製當時都沒有作為戰爭工具來研製,最早的“航天之父”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他就說過,火箭是探測太空最理想的工具,所以大家都奔著這一個目標來的。

布勞恩也不例外,雖然這幾位年輕人一無所有,但他們熱情十足,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他們描繪宇宙旅行並四處化緣,居然贏得了許多材料和無償的勞動力。很快,他們製造出了一枚小型火箭“米拉克”,幾個月之後他們還造出了一臺發動機,並把它裝在火箭的頭部,一種新的閥門和點火系統可以讓操作員在遠處點火,遙控啟動。

1933年,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執政,他們注意到了布勞恩的開創性研究,不久德國陸軍武器局的兩名工程師裝扮成老百姓參加了布勞恩等人的宇航協會。於是,這幾位學生的業餘愛好者時代便一去不復返了,有的人衣袖上開始戴上了納粹十字袖章

所以布勞恩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火箭就像古羅馬守護神一樣,有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一副可以用於和平運用來探測宇宙空間;一副可以用來毀滅人類戰爭。

從日後解密的檔案顯示,早在1930年,當布勞恩離開奧博特建立自己的火箭小組,卡爾漢斯,貝克就已經開始以各種名義向他們提供慷慨資助,那些輕而易舉的資助,那個神秘的被廢棄了的軍工廠,冥冥中把布勞恩帶向了一個人——希特勒。

1937年,布勞恩加入了納稅黨,併成為了一個特別設立的陸軍火箭中心技術指導, 從此這位火箭專家的命運和納稅政體聯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