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導語: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張居正,原名張白圭,譜名天德,字叔大,號太嶽,謐文忠,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人,古人有以籍貫做代稱的習慣,又稱張江陵。出生在明世宗四年(1525),逝世於明神宗十年(1582),死時 58 歲。張居正祖上生活在安徽合肥,其祖先張關保和朱元璋來至於同鄉,從年輕時起就追隨明太祖朱元璋轉戰南方各省,由於戰功被授予湖北歸州長寧所的千戶長。後來,其曾祖父張誠,字懷葛,帶領全家遷往荊州府江陵縣。因為古代規定宗子繼承祖業,張誠只能淪落為有軍籍而又要自己找營生的窮人。

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張誠本人生性豪爽,急公好義,自家生活艱難,然而還盡力賙濟窮人。張誠有三個兒子,三兒子張鎮,字東湖,是張居正祖父。張鎮是一個無謀生能力,而且行事放縱的兵卒。他給遼王府做護衛卒,其工作為王府把門護院。張鎮只有一個兒子叫張文明,字治卿,號觀瀾,是張居正的父親。張文明是很有才氣的,二十歲上了府學,揮筆為文,性情灑脫,喝酒言笑,不拘泥於章法。然而他運氣不好,參加了七次鄉試,都以失敗而告終,到自己的兒子進入了翰林院,他依然是一個落第的秀才。對此,他無奈地說:“吾束髮業儒四年矣,自視非後於人也。今困厄至此,命也夫!”最後他只能將自己孜孜不倦追求一生,卻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給自己的後代子孫。因此他勉勵兒子說:“吾平生志願未遂,望吾兒樹立,用顯吾祖。”張居正從政後,一度失意回鄉,情緒低落,都是由於父親敦促才重回政壇的。

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張居正出生時,其曾祖父張誠和祖父張鎮都還健在。“張誠的豪爽,張鎮的放縱,張文明的執著,以及頗有軍人氣質的家族傳統,孕育了一個全新的生命,他不是軍人,確是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握,力挽狂瀾的大政治家”。

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張居正出生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家庭,然而其出生時流傳出相當神奇的傳說,其母親趙氏,“嘗夜見室中有火光,光上照天,頃之,一青衣童子約五六歲,冉冉自天而下,繞床左右,遂娠有身,凡在身十有二月”。其曾祖父張誠曾做了這樣一個夢,“夢有大水驟至,流溢庭下。大父大驚,問奴屬所從來,奴屬口對狀,言水自張少保純地中流出者。是夜,會懷葛公亦夢有月墮下攜中,流光髮色,化為白龜,浮水上曳。有頃,太師生,因名太師白圭,應月精之瑞”。

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一個沒落的軍戶家庭處於社會的底層,他要想改變眼前的一切,只有透過科舉考試這一道路。張居正少小“穎敏絕倫”,兩歲可以說話,並且認得《孟子》中的“王曰‘二字,被眾人稱之為“神童”。在五歲時,他開始唸書,十歲時通讀六經大義。在 1536 年,也就是明世宗十五年,剛滿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了荊州府生員考試。那時的荊州知府李士翱為他出眾的才氣而折服,以“居正”替換其名“白圭”,並斷言張居正將來必為“帝王師”,遂將其引薦給時任湖廣提督學政的田項。田項現場給張居正出一題目,名為《南郡奇童賦》。他“援筆立就,無所點食”,於是被列於榜上第一名。

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1537 年的秋天,張居正前往武昌參加鄉試,當時的湖廣巡撫顧磷與使者馮公想磨鍊一下張居正的意志,不顧陳觀察使苦苦建言,決定該科不錄取張居正。在 1540 年,也就嘉靖帝十九年,他再次參加鄉試,金榜題名。“當時的顧磷被工部派駐鍾祥監督修建顯陵工程,張居正特意前往表達謝意,顧磷解釋了上次沒有錄取他的緣由,同時解下自己腰上的玉帶賀贈予張居正。”在 1547 年,也就是嘉靖帝二十六年,他參加殿試,金榜題名,成為天子門生。

張居正在追求政治理論時,他的生平事蹟是怎樣的呢?

張居正這個人,“顧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隆慶元年(1567),張居正進入內閣,與高拱一起進行革新圖強,促成“隆慶和議”,讓北方地區的戰亂畫上了句號,贏得了和平,為後來的萬曆新政建立了穩定的外部環境。在隆慶六年(1572)六月,他透過“壬申政變”成為內閣第一輔臣。萬曆小皇帝“虛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推行“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實施萬曆革新。其效果顯著,“十年內,海宇肅清,四夷警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同寺積金錢至四百餘萬”,使明神宗初年呈現出太平盛世的景象。然而由於張居正長年累月操勞過度,最終積勞成疾,萬曆十年累死在首輔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