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看這部劇的人,一開始都是有所期待的,畢竟《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已經播了十幾年了,就算前面幾部沒有那麼好看,這最後一部的收官之作還是值得期待的,尤其主角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主角秦始皇的扮演者張魯一《大秦》系列拍到現在,別的不說,服化道一直深受好評。考究的細節,包括服裝,妝容,建築,禮節等,一方面讓觀看體驗更加飽滿,更有質感,一方面可以讓觀眾對古代人生活的面貌有更靠譜的瞭解。但是,僅僅在這個層面用心,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服化道的精緻,並不能幫助你講好故事。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張魯一初次上鏡時的年齡與角色相去甚遠。秦始皇初登王位時年僅13歲,卻由已經40歲的張魯一強行扮演,被廣大網友詬病。即使你的化妝術再好,也還是很違和。

劇中主要人物的關係混亂不清。關於呂不韋與趙姬的關係,呂不韋與嬴異人的關係,嬴異人與平原君的關係,嬴異人與安國君的關係,基本沒有任何描述。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最起碼也要通過幾個事例來稍微體現一下啊。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一、節奏混亂、重點不明

一部好的歷史演義劇,要在尊重歷史脈絡的情況下做到好看,而大秦賦的節奏可以說隨著異人的駕崩一起崩潰了。嬴政從即位到親政這段時間內,劇情的重點應該是什麼,觀眾想看的是什麼?

這段時期,秦國曆史的重點在於呂不韋攝政掌權治理秦國、趙太后穢亂後宮寵幸嫪毐,嫪毐依憑太后在朝中逐漸得勢並對呂不韋和嬴政構成威脅,而嬴政則在這多方的暗流湧動下逐漸成長(這個成長不光是年齡身體的成長,還包括政治手腕、心性的成熟)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而大秦賦是怎麼向我們展現這段歷史的呢?

呂不韋線倒是著了不少筆墨,展現了一個未親政的國君和攝政大臣之間的衝突,這裡具體如何表達,導演編劇有自己的發揮,我也不便以自己的觀點去吐槽。

但是除此之外的歷史重點,在哪裡呢?

到張魯一長鬍子這集,時間線上離始皇帝親政已經只差一年,這麼長的時間我們沒有看到嫪毐是如何在秦廷暗中崛起的,拍了太后嫪毐私通生了兩個小孩、嬴政看望太后,嫪毐嚇得差點當場虛脫後基本再無筆墨。

如此這般,嫪毐的威脅根本就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可以說趙太后嫪毐這條十分關鍵的主線沒有得到突出,“徙宮居雍。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除了“徙宮居雍”有一點點體現嗎?看到二十多集,導演你告訴我這真是一個再過一年就要犯上作亂,敢於陰謀剷除呂不韋的人?

電視劇《大秦賦》中,直接把華陽太后和韓夫人並做楚韓外戚,華陽太后不允許趙國歸來的趙姬和贏政進入咸陽城,其實是不符合歷史的。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比如:製造嬴政不是子異親生兒子的流言

從幾方面來說:

第一、呂不韋

他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很明白子異這個“奇貨”的價值,在於他很純正的王室血脈,這是關係他身家性命的問題,不可能有任何疏忽。

第二、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外戚

血統的純正問題,也是關係到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外戚集團的根本問題,他們在有關子異血統的任何問題上,絕對不會容許任何疏漏,留下任何可能被質疑的餘地。

所以,《大秦賦》裡的那一段華陽夫人口中的呂政,完全不尊重史實。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第三、秦國是一個法制國家,有一套嚴格的繼承法

其中有一條是這樣的:

如果所生子女不是父母的親生子女,子女的繼承權將被剝奪,父母也將受到懲罰。

呂不韋要想在秦國混下去,必然熟知繼承法。

第四、刻玉符

符一分為二,由定約的雙方分別保管,使用的時候取出來合符驗證,確定約定的可靠,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契約書,是法律依據。

而子異在趙國的時候,雖然為質,但依然是王子,身邊依然有王室隨從記錄起居,血統問題不可能有問題的,不然夏太后也不能同意呀。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劇情拖沓,詳略不當,定位不準確最後,個人覺得,作為一部人物如此多的歷史題材的大劇,每一個人物的存在都應該是非常凝鍊和有價值的,即便如此,也沒辦法把那麼多人都搬上熒屏,但是這部劇就愣生生地讓一些諸如冬兒這樣的角色拉胯劇情,而像李斯這樣的謀國者也沒能刻畫完滿,一些該重點刻畫的一筆帶過,該略去不談的卻濃墨重彩。所以,這著實有些不敢恭維啊!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陽泉君一出場我就覺得這劇完了。

關於陽泉君這個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先是呂不韋找到陽泉君,透過其搭上華陽夫人,此時勉強可以稱他們為隊友。但關於陽泉君這個具體的人物,在前期完全是個工具人,沒有任何性格特點。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然後嬴異人拜呂不韋為相,使之成為競爭對手,關係突然惡化,陽泉君的操作更是詭異,刺殺當朝丞相呂不韋,智商降到冰點。最後華陽太后發動政變,陽泉君不僅讓嬴政跑掉,居然還又讓他溜回來救出嬴異人,使其與呂不韋的對峙徹底失敗。綜上,陽泉君這個人物的設定,就像是那磨盤上的驢,有用就拉磨,沒有則殺驢。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無他,臉譜化的愚蠢角色就不該出現在一部權謀劇裡,正劇裡一個反派角色絕對不應該愚蠢如斯,事事都依傍華陽。

華陽也很蠢,弟弟這麼傻你不知道拘著,倆人天天羋氏楚系,明明聰明不到那個份上還非要宮變。秦始皇的對手不應該這麼蠢的。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這樣愚蠢的對手怎麼凸現他的聰慧呢?怎麼能與他針鋒相對呢?華陽應該心思縝密,狠狠地坑嬴政一把,狠狠地壓迫趙姬母子,而不是挪宮前示威還被懟回去、聽信韓霓的說辭、縱容陽泉君報復呂不韋……

優秀的宮鬥選手要做好手下的培訓工作,逼也要逼出訊息,到處安插釘子和耳朵,謹慎細緻綿裡藏刀讓人抓不到把柄。宮鬥嘛,最能歷練心性,逼迫嬴政成熟冷靜。再體現秦朝後宮的危機四伏。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後來我發現政兒可能更蠢更傻一點呢。不僅和他大伯一樣公然殺人,還跪呂不韋要和他浪跡天涯,騎馬上城牆在雨裡躺著也不怕生病,全然沒有宮變的急迫感還和呂不韋看前看後看天下,總是傻不拉幾的。

嬴政他大伯更有意思,跟太后夜談說自己想要殺王,言語中更有造反之意。而最後還被趙姬的煽情“當王不幸福”感動了,決定讓趙姬幸福地看自己兒子登上王位。

《大秦賦》評分下跌的原因找到了,僅在這個層面用心,遠遠不夠

這是什麼神轉折?

其實這部劇作為歷史劇,格局和立意小了,最重要的是主角沒有立起來。演員沒選對,誠然是有演技的,但散發的氣質不對,哪怕是暫時受到壓制,帝王之氣也是會流露出來的。而主演的氣質雖可說是隱忍型,但更偏文藝卦,強要演出霸主氣質時有點像神經質。演敏感多疑內斂深情的角色都行,但不是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