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海瑞當官起步太晚,45歲時才當了一個七品知縣,然而他當官後博得了一系列美名,他為人正如他的字號一樣“剛鋒”,他一路升官,但這些官都是一些清水衙門,不主事的閒職,為什麼他得不到重用呢?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海瑞絕對算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擔任應天巡撫時,從主持吳淞江治理就能看出他的能力所在。

瑞銳意興革,請浚吳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賴其利。

吳淞江的治理,在古代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大難題。

永樂年間,明朝國力強盛時,就開始對吳淞江進行治理,當時的治理費用連工部尚書夏元吉都稱浩大。但當時夏元吉用錯了治水方針,導致治水失敗。

江南水患一直是歷史大問題,在海瑞當應天巡撫的時候,明朝窮的連百官薪水都發不起,江南又發大水饑民無立錐之地——但是海瑞想出了羅斯福新政時以工代賑的辦法,不僅把錢要到了,還讓饑民們透過幹活來換取錢糧。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治理成果:

到1569年,海瑞主持吳淞江治理時,判斷“黃浦奪淞”趨勢無法逆轉,遂確立“由黃浦入海”的方針,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為患江南百年的水患從此被清。——百度百科

從這個問題上,就可以看出海瑞的能力絕對是一流的,但這個有著一流能力的人,為何不被重用呢?在哪個時代想成大事,一定是雙商都高。海瑞智商沒有問題,但情商就堪憂了,具體表現為太直,而他的直不僅體現在他的工作上,還反應在他的生活中。

海瑞一生的個人生活都十分不幸,而他的母親就是他不幸的背後推手。

這其實還得從海瑞的“正直”說起,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評價海瑞為:“古怪的官僚模範”。如果一定要給海瑞這種“正直”性格找一個根源的話,只能從他母親處說起。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海瑞4歲喪父,由母親一手帶大,她的母親謝氏性格剛強,克勤克儉,在她的嚴格管教下,海瑞也和母親養成了一樣的性格。

不幸的婚姻:

由母親獨立養大的兒子,特別容易形成戀母情結,有戀母情結的孩子婚姻生活往往十分不幸。海瑞一生至少娶過3次妻,納過3個妾,像海瑞這樣一個克己復禮的人,居然娶這麼多老婆確實不可思議。海瑞一生都很窮,而他窮的根本原因就是納妾過多,海瑞雖然工資低,但當時明朝的物價也很低,按說一家人吃飽穿暖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明朝娶一個小妾大約需要100兩銀子,而一個知縣一年的工資才30兩,海瑞需要攢幾年錢才能夠娶一個,所以海瑞並沒有同時擁有三妻四妾,他的前兩位夫人都是被休掉的,其中第二位夫人過門僅一個月就被趕走了,而第三位夫人生了兩個兒子卻自殺了,沒過幾天小妾也自縊了,海瑞曾經有3個兒子,最後都夭折了。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海瑞接二連三地納妾,應該只是為了傳宗接代。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海瑞婚姻生活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他母親造成的,海瑞直到三四十歲時,還和母親同住一個房間,說明海瑞對母親是絕對的順從。寡母最容易變成惡婆婆,一旦婆媳間發生矛盾,無論誰對誰錯,丈夫都必須無條件的支援母親,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更何況像海瑞這種恪守傳統倫理的人。

從海瑞對待下屬就可以看出海太夫人是如何對待兒媳婦的。海瑞妻子和小妾的自殺,很大程度上都與海太夫人有關。

如果僅僅是因為窮,他的兩位夫人不至於非走上絕路,如果家裡富裕,即使婆婆再刁鑽,也能勉強度日,但如果又窮又受婆婆的氣,估計許多女性都接受不了,可能這才是妻妾自殺的原因。

黃仁宇曾分析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海瑞母親過八十壽辰,按理說這樣一個一生守寡教育出著名清官的老夫人,完全可以表彰她為貞潔烈婦,但海瑞的上司僅給她請一個四品夫人的頭銜,由此也可以推測海太夫人的行為引起的家庭糾紛,不僅成政敵所攻訐的口實,也已經被輿論所不容。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關於海瑞對家人嚴苛有一個極端的傳聞,據傳,海瑞有一個5歲的女兒,因為太餓吃了男僕給她的一個餅,海瑞說男女授受不親,你如果是我的女兒,就應該餓死以明志。結果他女兒真的聽了他的話,餓死以明志。這個故事來源於海瑞政敵的奏摺,控告他餓死親生女兒。

古代兒童死亡率高,若說海瑞逼死女兒,並不可信,但政敵卻用這個事情進行攻擊,也說明海瑞對待家人刻薄之事流傳很廣。

海瑞是人民公僕,他並不覺得低薪有什麼問題,他認為公僕就應該安貧樂道,只有道德敗壞的官員才賺取額外收入。

所以他當上淳安縣令,成為地方父母官,開始走入真正的官場後,他第一件事就是革除所有“常例”。所謂常例,就是土政策、亂收費,官員以此來籌集小金庫。上至縣丞、師爺,下至衙役、看大門的,都被海瑞一刀斷了財路。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他不貪,他也不許別人貪,他的清廉與包青天齊名。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他每天下班後,都到衙門後院的空地上去耕種,全家人每天吃自產蔬菜加粗糧,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肉,這個七品官成為聞名官僚系統的奇葩。

在一次高階官員會議之前,浙江總督胡宗憲興致勃勃地跟同事八卦起來:“聽說海瑞昨天給母親祝壽,上街買了多達二斤肉!連肉販都說,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做海縣令的生意。”可見海瑞之清貧,一家人吃二斤肉就是轟動省委的新聞了。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海瑞的家庭生活是十分痛苦的,但從海瑞的角度思考,他並不這樣思考。他這樣性格的人,讓他每天吃好穿好,他並不感到快樂,只有窮困潦倒才會活得有勁,他信理學,有一種自虐精神“越窮越革命”。海瑞的生活狀態,在一定程度是其實是他自己設計的,只是親屬成了他的犧牲品。

1566年2月,海瑞上一則“罵皇帝疏”,指責嘉靖殘酷多疑,奢侈迷信,群臣一味奉承,搞得民不聊生,“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人看不上陛下很久了。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嘉靖看完後被氣得要死,想立即就殺了海瑞,但宦官說:“海瑞一直以來名聲很好,而且他上奏疏之前,已經買好了棺材,遣散了僕人,他是做了必死決心的。如果殺了他,就等於成全了海瑞的千古之名,毀了皇帝自己的名聲。嘉靖在關鍵時刻腦子還是很清楚的,於是,嘉靖就將海瑞關進了監獄。

海瑞大難不死,還一戰成名,成為朝野皆知的耿直諫臣,被清流奉為旗幟人物。

海瑞一生兩戰成名,一戰罵嘉靖,一戰罵群臣。

海瑞第二戰就是著名的海瑞罷官。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提筆寫一封狂妄辭職信:“臣尚欲以身為障,回既倒之狂瀾;以身為標,開復古之門路。”他罵全朝廷的臣工都是婦人,勸皇帝不要聽婦人的話。

從罵嘉靖皇帝,再到罵群臣,海瑞的激烈言辭從來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沒有人被他罵醒,只是覺得他太“二”,可氣可笑罷了。他並不是真的想辭職,只是想用激將法,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視,但可惜,朝廷順水推舟準了他的辭職,讓他回海南老家養老去了。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他剛下臺時,張居正還寫信安慰他,說竟然不能為他這樣的正義之士說上一句話,慚愧。其實張居正只是假客氣,海瑞卻不當了真。閒居兩年後,張居正坐上了首輔寶座,然而張居正並沒有起用他。當時左派也曾上書要求召回海瑞,然而張居正卻給了他蓋棺定論級別的評價:“這個人行政上缺乏起碼的變通能力,只能當作道德模範供起來,不宜從事實際工作。

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親政,如同隆慶帝上臺時一樣,他再度啟用海瑞讓他做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其實朝廷也知道海瑞那一套行不通,但他們都願意用海瑞,這似乎就是明朝的政治秀,明知他那一套行不通,但老百姓都非常崇拜他,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所以朝廷給他種種閒職。一方面:忽悠天下人,我們大明朝還有這樣的人,大家要向他學習。另一方面:皇帝也知道這些文官貪了很多錢,留下海瑞也可以在輿論上對文官集團起到震懾的作用。

海瑞嚴於律己,更苛以待人,用自己近乎聖賢的標準去衡量每個人,“正到沒朋友”。而200多年後,清朝也出現了一個聖人,他就是曾國藩。兩人都是聖人,但兩個人的異同之處卻更具有啟發性。

曾國藩的權力比海瑞大很多,他的生活簡樸絲毫不亞於海瑞,他與海瑞最大的不同在於曾國藩的情商一直都線上。

曾國藩說:“餘平生以享大名為憂,唯不願享清官之名。他深知做大事要團結官場,要裝得和他們一樣,曾國藩實際上是:內清而外濁,內方而外圓,他比海瑞更適合官場。

海瑞以清廉聞名於世,官場卻沒人敢帶他玩,是為人處世有問題嗎?

而海瑞終其一生,也只有老百姓支援他,從百姓中得到了一點點“虛名”,而官場上卻是誰也帶他玩。海瑞屬於生不逢時,他的性格更適合搞學術研究,而不是當官從政,如果他搞學術研究一定成能為一個好學者。但在當時社會,讀書人除了做官也沒有別的出路。

海瑞一生的悲哀在於活太長,長壽也是一種悲哀,無論說他偏執也好,正直也好,他都是一個不可否認的悲劇,他是孤獨的聖人,他克服了許多人性很難克服的需要和誘惑,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所以他的最大價值反而是符號價值。

接近聖人之境的人往往是可怕的,撇開海瑞的思維方式不談,他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但最好的聖人做法其實是曾國藩,曾國藩不僅成就了他自己的聖人之名,自己封侯拜將,而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功成名高,手握重兵、甚至功高震主還能全身而退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