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嘉靖: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摺裡勸朕只用長江而廢黃河,朕其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氾濫,便需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嚴嵩、殺嚴世蕃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煉等人的道理。

理解這段話你看兩個標準就能明白了:第一,如何來衡量江水灌溉田地;第二,如何來衡量江水是否氾濫?

發現沒有,這兩個標準其實都是針對嘉靖本人而言的:俯首聽話,壞事全是自己乾的,好事都是皇帝英明,這就是灌溉田地;直言頂撞,死守規矩,忤逆皇權,甚至犯上作亂,那就是氾濫。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可是聽皇帝話的就一定關心百姓嗎?不聽話的就一定都不忠心嗎?

非也。

正是由於嘉靖本人的自私虛榮,才導致臣子一次次踐踏士大夫的尊嚴,為國為民的理想也從滿腔熱血變成了口號而已。如果不是嘉靖本人貪得無厭,嚴嵩怎麼敢公然貪汙受賄,指鹿為馬?一切還不都是為了滿足嘉靖的慾望,上有所好,下必迎之。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而清流們的處處掣肘,比如無法在浙江推行改稻為桑,也是為了滿足嘉靖制衡臣下的控制慾。在嘉靖眼裡,清流的潔身自好跟嚴黨的腐化墮落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他們保持各自組織團結的方式。而最終目的,就是為皇帝的私慾服務。

皇上如果想撈錢,那就是嚴黨佔上風;皇上如果想要名聲,那就是清流佔據上風。唯一的底線就是不能觸碰皇權的逆鱗。

可是民眾的生活狀態,社會的進步方向,以及帝國走向何處。這些作為帝王的嘉靖是否思考過呢?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權力本身是跟責任相對應的,如果只享受權力帶來的利益而不履行職責,最終就只能被權力反噬而且順帶葬送帝國的明天。

其實我們可以順便來對比一下古代帝王和今天各國領導人的區別,如果說古代的帝王是董事長,那今天的領導人就是職業經理人。有實權的董事長是企業的掌舵人,同時又是大管家,這對董事長本人要求極高,除了具有高度進取心和利益獲得者的創始人,其他人基本都幹不來。而創始人一旦把公司帶領到合適的賽道,目標和規則都已清楚,職業經理人只需要保持正常運轉即可。

說到底,某些帝王的確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使得他們可以忍受皇帝這份工作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勞動付出,比如秦皇漢武,唐宗明祖都是這號人;可其他大多數繼任的帝王,有的只想當一個畫家,詩人,木匠,煉丹師;有的只想欣賞歌舞表演,品嚐美酒佳餚;還有的只想摟著不同的老婆睡覺,每天睡到自然醒。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回到題目,我個人很喜歡《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好就好在每個角色都很鮮活,都有自己的動機。比如題目中的這段話,乍一聽很有道理,大家也都紛紛概嘆嘉靖的通透和智慧,甚至我不乏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引用這段話。可是仔細一琢磨你就知道,這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詭辯而已。不過即使如此,這個角色也有真實且討人喜歡的一面:比如對呂芳黃錦的信任偏愛,捉殺嚴黨時的雷霆手段,對人心的洞察,以及被臣子欺騙時的憤怒。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說到底,他也只是一個穿上了龍袍的普通人。

相關內容:

《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阻止改稻為桑,鄭何為什麼不寫信給嚴世蕃?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嘉靖皇帝在倒嚴後,不用胡宗憲了?

《大明王朝1566》如果胡宗憲沒有遇到高翰文,改稻為桑有可能實現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