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朝不曾記載《滿江紅》,難道真是後人偽作?這其實是個誤會

《滿江紅》

《滿江紅·怒髮衝冠》是一首國人非常熟悉的宋詞,其中的每一句都堪稱經典。特別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兩句,更是常常被後世引用來表達抗擊敵人的豪氣和雄心,岳飛雖然不是以文學在史冊中留下記載,但是《滿江紅》一詞卻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滿江紅·怒髮衝冠》這首詞一直被視為岳飛的代表作,這首詞不管是在精神內涵還是在文學水平上,都有極高的價值。這首詞通篇讀來可謂壯懷激烈,顯示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浩然正氣。然而在上個世紀30年代,學者餘嘉錫卻提出《滿江紅》,這首詞的真正作者並不是岳飛,而是在明代時有人以岳飛的名字偽作。從此就這個話題,眾多學者展開了長久的爭論,夏承燾、孫述宇、以及李敖等著名學者,都認為《滿江紅》一詞並非岳飛所作。

為何宋朝不曾記載《滿江紅》,難道真是後人偽作?這其實是個誤會

這種問題當然是口說無憑,如果光憑一張嘴就能對事情下定論,那麼不知道有多少是非黑白會被顛倒。那麼,學者們質疑《滿江紅》,並非岳飛所寫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呢?引出這種疑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餘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中指出,《滿江紅》一詞在明弘治年間突然出現,在此之前大約300多年,不管是宋代還是元代,沒有文人評論過這首詞。就連岳飛的孫子岳珂在《金佗稡編》中也未記載這首詞,所以餘嘉錫認為這首詞來歷不明,很有可能是明朝人偽作。

為何宋朝不曾記載《滿江紅》,難道真是後人偽作?這其實是個誤會

上個世紀60年代,著名學者夏承燾在《岳飛滿江紅詞考辨》中提出疑問,在元代雜劇《宋大將岳飛精忠》中,著力於表現岳飛的劇本,卻沒有引用任何一句《滿江紅》中的詞句。岳飛的一生都在抗擊金兵,但是在這首詞中卻說出了“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的位置與金國的黃龍府(現在的吉林)截然不同,岳飛不可能是由於不熟知地理而隨意寫就。

除了這兩個提出疑問的主要原因外,還有一些學者也提出了各種比較唯心的看法,對於這些質疑,學術界也紛紛加以駁斥,但是不管是哪一方,都缺乏一個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己方論點。

為何宋朝不曾記載《滿江紅》,難道真是後人偽作?這其實是個誤會

與餘嘉錫和夏承燾持相反意見的學者們認為,岳珂的《金佗稡編》中沒有記載這首詞,很有可能是岳珂未能蒐集到,因為在岳飛死後秦檜毀了所有關於他的資料。在當時的政治情況下,就算私人珍藏了岳飛的作品也不敢公佈,所以在岳珂的《金佗稡編》和其他記載中有所遺漏實屬正常。

而在宋元時期,其實有類似的詩詞,例如在元雜劇《岳飛破虜東窗記》第三折中的《女冠子》一詞,就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怒髮衝冠……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待把山河重整,那時朝金闕。”這首詞的整體格局和抒發情懷方式,就與《滿江紅》十分類似。

《女冠子》

為何宋朝不曾記載《滿江紅》,難道真是後人偽作?這其實是個誤會

至於夏承燾所提出的關於賀蘭山的疑問,其實在這裡賀蘭山僅僅是用於泛指北方,就如同古人常常以匈奴來泛指來自於北方的少數民族一樣。在《滿江紅》中,同樣是以匈奴、胡虜來比喻北方民族。

1983年,在浙江江山縣發現的古籍《須江郎峰祝氏族譜》,終於為雙方的爭論提供了更多的證據。在這本族譜中記載了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岳飛贈送給祝允哲的《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一詞:“怒髮衝冠,想當日、身親行列。實能是、南征北戰,軍聲激烈。百里山河歸掌握,一統士卒搗巢穴。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勵臣節。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本欲飢餐胡虜肉,常懷渴飲匈奴血。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鬱結。”

為何宋朝不曾記載《滿江紅》,難道真是後人偽作?這其實是個誤會

根據這個證據,學者們進一步仔細研究了岳飛與祝允哲的關係,並對祝允哲此人加以考證,此人與岳飛曾並肩抗金,既有性命之交,私下關係也匪淺,兩人互相贈送詩詞非常正常。

在祝家的族譜中,收藏的應該是這首詞的原稿或初稿,後來經過修改之後,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由此可知,這首詞的作者毫無疑問就是岳飛,並非所謂的明朝人偽作。

參考資料:

《關於岳飛〈滿江紅〉詞的真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