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文/萍萍

大家都知道,劉邦是歷史上的一位皇帝,因為他的足智多謀,他的才華,擊敗了西楚霸王,這樣才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才自立為王,但是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並不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建立王朝,就可以當皇帝的,還得要許多人服你,聽從你才可以,但是有幸的是劉邦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他登基為王並沒有很多亂臣賊子反對,他順利登上了王位,但是即使是當上了皇帝也會有自己的煩惱,那劉邦的煩惱是什麼呢?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原來劉邦當上皇帝之後,依據之前的傳統,即使是皇帝的父親也得像皇帝下跪,因為皇帝是這個國家最大的人,無論是誰見到了都得下跪,但是劉邦覺得讓自己的父親向自己下跪,這樣做非常不妥,怎麼說都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有養育之恩,人們都常講,如果讓父母給自己下跪,這樣容易折壽的,但是自己一時半會兒又想不到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因為畢竟是傳統,是不能破壞的規矩,不然他皇帝的地位又該從哪裡體現出來?這樣就顯得他比其他皇帝要軟,所以他得找一個成熟的辦法解決。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想了很久,他找到了一個辦法,透過改變稱號,來讓自己的父親不用對自己下跪,那就是封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這樣一來,父親再見到自己就不用下跪了,即使他是皇帝,讓自己的父親免除了跪拜之禮,而且由於稱號的不同,劉邦還要去找自己的父親去請安,以示自己的尊重和孝順。這樣一來,既表示了劉邦的孝順之心,也回報了他父親多年來的養育之恩,也解除了劉邦的顧慮,這一個辦法,看出了劉邦的智慧和遠見,透過改稱號這件事讓老百姓認為他是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如此孝順之人一定可以治理好國家。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劉邦對我們現在的人影響也比較深遠,但劉邦對我們來講大多數時候也是比較狠心的。距古時候記載劉邦在大逃亡的時候,曾經三次嫌他的孩子是個累贅,將其推下馬車。這種事情放到現在,有幾個父母能夠做得出來。現在的父母大多數溺愛孩子,生怕她們受到任何一點傷害。從他對待他自己的親生孩子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在大多數時候還是會有狠心的一面。有個更鮮為人知的事情是這樣的,在他的父親命懸一線的時候,他還讓那個要殺死她父親的人,在他的父親死後分一杯羹給他。這樣的人想起來這些時候實在是可惡至極。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雖然劉邦立下了很多功勞,為了建設國家,他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那就是他沒有文化。他這一方面確實也吃了很多虧,他在創作他的詩歌《大風歌》的時候,只有三句話。後人笑稱是因為他編不出來了。不管怎麼說?劉邦他這個人還是無法掩蓋他所創下的那些功勞。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劉邦他這個人有一個幫助他當上皇帝很好的優點,他極其會用人。善用人才,這一點讓她的稱帝之路平坦了許多。比如張良死心塌地的輔佐他稱王稱帝, 他對張良也是推心置腹的信任,這種關係的建立讓他當皇帝后也順心了不少。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自劉邦開始建立這個稱號起,這個稱號制度就一直被沿用,有些人皇帝在順利登基之後,就會封給自己的父親太上皇的稱號,以表尊重,也告訴世人自己是一個孝順的人,畢竟在我們國家是很看重一個人的孝道的,而且這樣也能維護好皇帝和父親的關係,能夠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會擔心因此和父親之間發生矛盾,而且皇帝的父親也享有一定的權力,這個權力也不可小覷,所以很多人有時候為了想依附皇帝而去巴結他的父親,這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劉邦登基後,為了避免父親向自己下跪,發明了一個稱號

劉邦的這一做法,就影響了後來世世代代的稱號慣例,在他往後的皇帝中,都沿用了太上皇這個稱號,讓自己的父親享有權力,也讓自己的父親免除了跪拜之禮,有些人還在自己的父母日後專門給他們立其他的諡號,以表自己對父親的尊重或者想讓世人銘記其父母的功勞,這也表現了他們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回報,也像老百姓顯示了他們的孝順,更利於他們日後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