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們不知道怎樣能提出好問題?

今天繼續談談“問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人們不知道怎樣能提出好問題?

最近與很多新學員(SLA)一對一溝通,大家普遍比較緊張,這個可以理解。大部分都做了準備,帶上ppt來問我問題,看到問題我大概能夠判斷這個學員到了哪個學習階段。

總體來說,大家還是對整個“學習系統”的掌握還相當薄弱,希望昨天的小灶會在這方面有所幫助。

大家還是用馬來跟汽車比較(看不懂這句話就看看昨天的微分享),如果看不懂汽車有哪些好處,那一定是我的問題,只有不斷想辦法擴寬學員的認知。

這個目前的確還很有挑戰。

有一個認知我一直都突破不了。我希望教會學員自己成為“醫生”,而不是把我當做醫生,將病症給我一說,就坐等治療。

這個認知終於在昨天晚上讓我看到“一線曙光”。

昨天與三位學員互動,到了第三位時,他一開始就說:“我沒有問題,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問題一定要自己解決,我只想分享一下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驗與經歷,希望得到老師一點反饋!”

我當時感覺就是“終於找到認識到汽車的人了”。

從他描述的學習過程裡,我可以看到種種“過關斬將”的鏡頭,將自己一些低效行為一個一個拿下,相當棒。

從他描述的過程中,我就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提醒他應該注意些什麼,這樣的互動比拋給我一個無邊際的問題有效太多了。

經過十幾個一對一溝通後,我開始看見一個模式慢慢浮現。大家開始模糊看見前面不是一匹馬,但又說不出是什麼?

到問問題時是用描述車的語言來問,但思維還是基礎在馬時代的思維。這些問題我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深挖才能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一個小時是遠遠不夠做一個高質量的溝通。

但如果像以上這位學員,我們半小時左右的溝通我認為已經產生了不少內容,更重要是增加了互相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