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氣象局:深挖科普資源 辦好惠民實事

□陳曉明 王紅梅

近年來,市氣象局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踐行科技惠民,推動科普創新,不斷擴充壯大“鐵軍氣象”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伍,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科普惠民實事。

創新科普模式

“黨建+”延伸服務觸角

“科普是連線氣象工作和公眾的橋樑。”市氣象局局長張志剛說。

市氣象局創新實施“黨建+科普”宣傳,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切入點,緊扣重大關鍵性天氣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發動黨員大力開展氣象科技“五進”惠民活動。

針對新時代農民迫切想了解氣象防災減災知識、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的情況,市氣象局舉辦氣象防災減災科普講座和氣象資訊員技術培訓。黨員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種植、養殖和多種經營。結合“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安全生產“春風行動”及送氣象知識進企業等活動,推動企業夯實防雷安全主體責任。

加強資源共享

搭建氣象科普載體

市氣象局於2008年建成總面積1100平方米的氣象科普館,集氣象科普、宣傳、教育、展示等功能於一體,實現了鹽城新老氣象科普的迭代。

此外,市氣象局還在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田家炳小學等地佈設校園自動氣象站30多個,為學生學習和了解氣象知識提供了有力平臺。目前,鹽城已實現市、縣(市、區)氣象科普場館建設全覆蓋,建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兩個、省級兩個、市級五個。2020年製作的氣象科普動漫《西遊記之電閃雷鳴》,在全國氣象部門獲獎。

圍繞特色活動

氣象科普從娃娃抓起

市科協學會部部長陳俊剛認為,科普的目的是提高公眾科學素質,而青少年處於學習黃金期,激發其對氣象科學知識的求知慾,很有意義。

市科協、教育、氣象等部門加強聯動,共同推進校園氣象科普教育。2011年建成全省首家“氣象科普特色學校”,實現了氣象科普宣傳的常態化。每年開展氣象防災減災講座、氣候變化調查問卷等活動。2019年,市氣象局一名志願者被中國氣象學會評為全國優秀校園氣象輔導員。

市氣象局以氣象科普館為主戰場,將氣象科普向校園延伸。精心組織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專題活動260多場,約30萬人次接受了氣象科學知識教育薰陶。近年來,鹽城氣象科普工作受到各級各界的肯定和表揚,先後榮獲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氣象學會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21次,19人受表彰,1人當選鹽城市科協第七屆委員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