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室的權威跌落到了最低點,儘管因為四百年對中華大地的統治餘威猶在,使漢朝廷依然象徵正統,並且有一群忠心於它的臣子矢志不渝地為了它的復興努力。但也同樣有很多人對漢朝早已經失去了信心,轉而去尋找其他方式拯救天下,曹操就是這些人中間大部分認可的物件,他們陸陸續續地投靠曹操,希望能從他的身上看到一絲結束亂世的希望。

但有趣的一點是,在這些投靠曹操的文臣武將中,有這麼一個身份非常特殊的成員,無論從什麼角度看,他都不應該投靠曹操,但最終他又確實成為了曹操麾下的重臣,他就是劉曄,那麼為什麼他會成為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呢?

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首先,說劉曄不應該投奔曹操,本質原因在於劉曄的出身,如果是劉備的皇族出身多多少少沾了一點所謂的“注水豬肉”成分的話,那麼劉曄這個皇族出身就是毋庸置疑的有據可查。他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直系後代,在整個東漢王朝都享有十分尊榮的地位,這種身份不管怎麼看都應該效忠於漢室朝廷,做一名維護劉家天下的大忠臣,但事實卻是劉曄最終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成了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將。

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但俗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如劉曄這種人,自然在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才幹,後來的一切幾乎都是他少年時代能力的翻版。那麼這是一件什麼事情呢?原來劉曄小時候母親去世,在去世之前對劉曄和他的哥哥說,他家有個僕人,性格陰毒,很可能會給他家造成禍患,所以她讓劉曄找個機會把這個僕人解決掉。結果劉曄後來真的做到了,不僅做到了還主動跟自己的老爹說明了這件事,那個時候劉曄的年齡也不過才十幾歲,跟現在的高中生差不多,但下手之狠辣,做事之不留情面可見一斑。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的話,亂世中也大概只有這種人才能生存下去吧。

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後來當劉曄投奔曹操後,將他所在的整個淮南地區的情況跟曹操說明了,可以說為曹操穩定淮南以及後來抵禦孫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因為他的出身,曹操對劉曄倍加懷疑,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一個想要篡漢的人,手下突然來了一個漢室宗親,而且嘴裡說著要為自己鞠躬盡瘁,換誰都不可能相信這種話,曹操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唯一比較悲哀的可能就是劉曄本人,因為作為一個真正具備戰略眼光的智者,可能他早已經看到漢朝已經沒有希望了,結果自己想跳槽卻做不到,而且老闆還不信任自己,一腔能力只能付諸東流。

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當然了,曹操對劉曄的看法應該來說也是比較複雜的,例如後來面對關羽的進攻以及曹操打下漢中後對益州的目標,劉曄提出了觀點後曹操都有過動心。雖然最後並沒有實際達成,但這不妨礙曹操在心中調整了對於劉曄的一部分信任,也許此時的曹操會覺得,劉曄真的對自己的政權有歸屬感,他也沒有跟曾經的劉備一樣想要背叛自己。或許這也是後來他在死前提拔劉曄,並且把他安插到曹丕身邊做顧問的原因,也許他希望自己沒有來得及用,或者說用好了的這個謀士,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重用他,實現自己曾經的理想。

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但很諷刺的是,曹丕無法給曹操相比,無論是哪個方面,在用人上尤其如此,曹丕對劉曄的態度依然是讓他做冷板凳。例如曹丕在夷陵之戰時曾經詢問手下的大臣,應不應該進攻東吳,劉曄說一定要趁這個機會抓緊,否則錯過了就麻煩了。但曹丕沒有聽從,後來曹丕自己覺得後悔,又想重新進攻,但是劉曄卻站出來勸曹丕不要動手,來不及了,這件事劉曄說的可能沒問題,但等於再次得罪了皇帝,想一下,一個大臣每次的觀點都跟皇帝不一樣,而且都證明自己是對的,那你把皇帝放在那裡呢?

劉曄為何會對曹魏忠心耿耿?

或許這才是劉曄最大的悲劇,他對於曹魏有一種發自於內心,認為亂世需要平定,而曹魏是亂世的最佳終結者這一忠心,但曹魏的統治者始終不能夠接受這份忠心,並且認為劉曄暗藏這什麼其他東西,最終讓一切都化為泡影,這不僅是劉曄人生的痛苦,也是歷史的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