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一直自嘲毫無存在感、甚至自封“阿卡林省”的江西省最近終於火了一把,原因竟是

一座山。

這座山也像江西省本省一樣,低調無名,你甚至說不出它的具體位置和樣子,可偏偏就像塊絢爛的磁鐵一樣,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人們登上它、讚美它。

而這一次,它也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姓名——

江西萍鄉武功山。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武功山,終於讓江西火了一把

是的,你可能沒想到,火到

最近

朋友圈都在cue的武功山,在江西。有人甚至直接預判:

“武功山可能是中國下一個徒步天堂。”

它確實有這種潛質,截至目前,在某音平臺上貢獻了

25.5億

的播放量,位居2020年江西景區POI打卡資料

第一

,光2021年第一季度就接待遊客

11.63萬人

,是當之無愧的

“江西人氣選手Top.1

”。

當人們從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湧向武功山,江西省不火的玄學也是時候該終結了。

武功山,憑什麼?

武功山,你左看右看都會覺得它平平無奇。

當泰山、華山、黃山收割中國第一代網紅流量、作為祖國大好河山代表出圈時,武功山還不知躺在哪個犄角旮旯獨自美麗;當與它名字僅有一字之差的武夷山、武當山登上“宗教名山”時,武功山還在自我嗟嘆。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武功山的運氣,還在後頭

但幸好,這場寂寂無名並沒持續太久。

武功山火了,任誰看到它外表的第一眼,都會驚歎。而

這份美貌,是地理位置給的。

位於贛湘交界,有一座凸出的自然“分界線”——羅霄山脈,而羅霄山脈的北支,正是按東北-西南向綿延了120多公里的武功山。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武功山,位於贛湘交界

武功山運氣不錯,長在了北緯27°的位置,這就決定了它植被型別的多樣性。來自東面的水汽逐級遞減,終於在武功山這裡調配得剛剛好,不幹也不溼,最終竟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巔之上,長出了

10萬畝草甸。

對地理不敏感的人,可能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草甸多生長在高寒地帶,而像武功山這種處於江南溼潤地帶的高山草甸,

別說中國,放眼世界同緯度高山中也絕無僅有。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10萬畝高山草甸,世界同緯度高山中唯一

這種視覺的稀缺性,造就了武功山的美或許連慣於徒步的老外也垂涎不已:望之不盡的草甸

綠得像流油一樣

,在給風撓癢癢,幾棵不疾不徐的老黃山松點綴其間,無論在發雲界看

雲海

,還是在金頂看

日出

,都散發著綿綿的、經過風和雲醞釀的詩意。

明明靠美貌就可以取勝的武功山,偏偏還很適合

徒步

,雖然最高峰(金頂)只有1918。3米,但

十幾個

上上下下的大坡足以讓戶外圈點頭認可,奉上

“戶外天堂”

的寶座。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武功山的雲海日出

誰讓970平方公里的武功山,貢獻了

豐富的徒步路線呢?

從入門-簡單-中等-難,它像在接納和包容每一個想探索它的人。而且,每條路線的景觀還不一樣,森林、瀑布或是道觀建築

,爬武功山就像開盲盒一樣。

有驢友坦言:“我從不涉足同一座山,但武功山我不知不覺去了4趟。”

要完全丈量武功山,至少需要3天。骨灰級難度的徒步路線從堎頭村出發,經金頂、發雲界,一路到明月山,全長50公里,戶外人願稱之為

“華東朝聖之路”

。當然,它對徒步小白也很友好,你可以選擇全程纜車,或者一半纜車、一半徒步。它的美,從不藏著掖著。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徒步天堂,武功山

要命的是,武功山還

很好吃。

要是說一座山好吃,那還真不得了。一般提到戶外,都會和“艱難、狼狽、泡麵、壓縮餅乾”等詞彙掛鉤,可

武功山,不一樣。

依託萍鄉和大山裡的天然食材,武功山是有自己的味道的。

山腳下的

泉水豆腐

,便來自武功山的滋養。汩汩的泉水流至農家,浸泡、研磨、過濾、凝結、壓制,滾燙的豆子成漿、再成型,便得到了膚如凝脂的白豆腐。因泉水的浸潤,吃起來

香口甘甜,滑溜溜地跑進喉嚨。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武功山山泉豆腐

武功山動植物豐富,不少當地人就山取材,

鴨腳板、血碧莧、小河魚、石柺(蛙)

、蘆溪大安裡的

“老冬酒”

,都成了山裡人舌尖上的美味。得益於武功山的垂直氣候,他們還種出了誘人可口的

紫紅米。

而武功山所在的萍鄉市,也並非完全嗜辣。

《萍鄉風味食譜》

上,就記錄了當地的臘味、“十大碗”、

蓮花血鴨

、萍鄉小炒肉等。這山裡的滋味,在武功山是可化在口腔裡的。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萍鄉蓮花血鴨

貌美、徒步,再加飲食風物,難怪武功山再也藏不住,被世人發掘出來了。

來,吸一口仙氣

不得不讓人嫉妒的是,武功山的動人,可能古人比我們早上千百年便知道了。

從東漢到明清,道家仙人於此煉丹,賦予了它仙風道骨的氣質;無數文人墨客把這當成網紅打卡地,留下無盡詩篇。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我們的老朋友——

徐霞客。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徐霞客,名弘祖(1587年-1641年)

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徐霞客從家鄉江陰出發,遊歷了江西兩個半月,遊至武功山時,不忍離去,竟足足逗留了10日,回來立馬寫下6900多字的武功山遊記,被後人收錄在《徐霞客遊記·江右遊記》。

沒人知道徐霞客在這10天裡經歷了什麼,到離開時,他便寫下了

千古絕句:

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

。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

這也成了武功山最好的廣告詞。從“日景”“彩雲”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出徐霞客當時看到的是日出和雲海,在山頂推門而出,似

腳踏彩雲,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如金在冶。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徐霞客看到的景象大概是這樣的

沒錯,

做神仙的感覺

在武功山找到了。

一千多年前,東漢的

葛玄

比我們更早印證了這一點。也是他,最早定下了武功山後世

“仙風道骨”

的基調。

作為當時的道家大師,葛玄遍訪名山,到了武功山見“雲霧蒸騰、仙氣繚繞”,內心激動得像紐扣被“啪”一聲開啟,是你了。於是潛心煉丹6年,羽化登仙。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試問誰不想在這種地方修仙?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武功山道家文化的根,確實是那時落下。經過葛玄、葛洪兩代人的影響,武功山的民間道教活動漸隆。

到了明代,道教更在武功山達到了鼎盛時期,僅

《武功山志》

一書所載,光是山南就有道觀

40餘座

,山北也有不下十數座,還不算山東明月山的販庵觀。當其時,武功山確實算得上是一個

“山山有庵觀,處處聞仙樂”

的地方。

在武功山最高峰金頂,仍然保留著完好的

4座古祭壇

和煉丹池,白鶴峰(即金頂)、白鶴觀,還有山腰的

紫極宮

(俗稱“中

”),也與當時的道家先人有關。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武功山紫極宮一角

儘管道家式微,但武功山當年的風骨不減,依舊保留著那一抹雲霧飄飄的仙氣。

“仙貌”自不用說,武功山hold得住一年四季,難怪古代詩人哪個時節來都能找到不同的感受:

春季

是元末詩人賀守約的“勝日武功山下路,碧桃花落澗泉肥”;

夏季

是宋代鄭強的“綠色青黛染群山 ,院鎖層巒疊嶂間 ” ;

秋冬季

則是明人馬猶龍筆下的“閒來欲問齊雲路,落葉蕭蕭不可尋。”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秋天的武功山同樣動人

值得一提的是,武功山還有

極為神秘的儺文化。

萍鄉作為贛湘之間長江流域以蚩尤為首領的三苗九黎部族發源地,很好地保留了“儺廟、儺舞、儺面具”三者俱全的贛儺文化,而武功山儺,又是其中極重要的部分。

萍鄉古屬楚國,楚人好巫成風,希冀透過一系列的儀式達到溝通神靈、消災逐鬼的目的,俗稱“儺文化”。在武功山景區,還有贛西儺福柱,不少儺神還會演繹勞作生產等場景,令“儺舞”這項非遺注入山脊之中。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儺文化,已經成為江西非遺

武功山,美貌之下,不失道家仙骨。

別讓網紅毀了武功山

武功山的美名,從憑藉過去的口口相傳到現在影片時代的幾何級增長,江西人的心態也從自豪變成了隱隱的擔憂。

這份擔憂並非毫無道理,武功山開始變得越來越“網紅”了。自某音把它帶火以後,湧入的人潮越來越多,2021年第一季度的遊客就比2020年同期增長了186。85%,超載的人流量

很快

令生態學家們發現另一個問題——

草甸退化。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湧入武功山“打卡”的人越來越多

央視曾拍了2集《武功山》記錄片,裡面來自江西農業大學的生態學者牛

奎、郭曉敏夫婦就曾提到:“長期的人類活動,致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山地草甸生態系統受到影響和破壞,一旦遭受破壞,可能得需要

10-20年

的時間恢復。”

這不是聳人聽聞,草甸退化的影響是不可逆的。近年來,學術界對武功山這個問題也越來越重視,相關的論文也表明了

露營、旅遊等活動

確實

對草甸多樣性、外觀特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過度的露營可能對武功山生態產生影響

隨著商業的開發,武功山的確多了很多原本不屬於它的東西:餐廳、民宿、客棧、垃圾、帳篷。特別是一年一度、已連續舉辦了14屆的

“武功山國際帳篷節”

,參與人數竟從幾千人達到了

10餘萬人

,雖然只有短短2天,但密密麻麻的帳篷,還有燈光、音響、舞臺到超市、淋浴間,影響不可謂不大。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帳篷節夜晚的篝火活動

驢友明明是想來武功山尋一片安寧,卻沒想到陷入了

“人山兩難”

的境地。

景區也貌似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問題,在2017年便創造性地設立了江西省首個

“綠色環保銀行”

,遊客成功兌換

5次

垃圾即可獲紀念品、當地特產或景區年卡一張

,還在山腰處設竹登山杖回收點。

武功山景區負責保潔工作的經理表示:“自從實行了‘綠色環保銀行’,山上的垃圾已從2噸多減少到1噸多。”

有了這座山,誰還敢說江西沒存在感

△還武功山以“綠色”

但這項意識運動仍然任重道遠,老藝術家在這裡鄭重倡議,如果你想去武功山,

別踏草地、別扔垃圾。

武功山以最寬容的姿態接納了我們,我們也千萬別辜負了這份信任。

至少,可以讓人知道,守護中國乃至全世界同緯度的獨一份美景,中國人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