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01 婆婆讓孩子磕頭拜年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三口到婆婆家拜年。一進門寒暄了幾句。不一會兒,婆婆拿著一沓嶄新的百元大鈔從房間出來,搖晃著錢,對孩子說:“寶啊,你給爺爺奶奶磕個頭,給你壓歲錢!”然後笑呵呵地端坐在椅子上。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女兒生性膽小,比較內向,別說讓她磕頭,估計都沒見過怎麼給人磕頭。孩子繃著臉噘起嘴,小臉憋得通紅,寫滿了不情願。好像眼淚快要流下來了。

我一看,心裡暗叫不妙。婆婆是個傳統的老人,守舊禮,最討厭大過年的哭喪臉了,不吉利。女兒要是哇哇大哭,婆婆再訓斥幾句,這個年過不肅靜。

我連忙跑到婆婆面前,撲通一聲,雙膝跪地。先是給公公頷首磕頭,又轉向婆婆,也磕了頭。這時婆婆臉色才轉怒為喜,眉開眼笑。

也許是受到我的啟發。老公領著孩子也跪在雙親面前,教給孩子怎麼給老人磕頭拜年。有大人在一旁,女兒也不膽怯了,做得有模有樣的。婆婆高興地說:“好!好!起來吧,拿著壓歲錢!”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孩子很是得意:“媽媽,我有壓歲錢啦!”

若在以前,別說給婆婆下跪磕頭,我就是一個手指頭也不會彎的。好女不為五斗米折腰嘛!為什麼現在變了呢?說實話,可不是什麼“為母則剛”的大道理,也不是“見錢眼開”。(不好意思,心虛了一下)

也許年紀不一樣了,同一種事物,人的想法也會隨之改變。

伴隨著年輪一圈圈的成長,我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過年給公公婆婆磕頭行禮,除了想給孩子做個“示範”救場,更多的是本能意願。公公婆婆也不容易,過年讓他們高興一下,何樂而不為呢?

02 磕頭拜年,是對是錯?

前幾天,一段山東人凌晨5點磕頭拜年的影片上了熱搜。新聞裡說:當你還在夢鄉時,山東人已經起床,挨家挨戶磕頭拜年。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影片里長輩領著晚輩們,在村子的大街上、空地裡,給村裡更年長的老人磕頭叩首。

有些網友說,這都什麼年代了,還保留這些封建糟粕?這些集體式的磕頭拜年,都是強迫性的,不是個人自願,帶有侮辱性質。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有些網友說,磕頭拜年是幾千年的傳統,小輩給老輩磕頭怎麼啦,怎麼就是老封建了?讓老人高興,何錯之有?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還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作為一個來自孔孟之鄉的鄉村孩子,我真是深有感觸。

記得小時候每到大年初一,我和妹妹還在睡夢中,就會被老媽強硬拉起來,穿上新衣,簡單吃過早飯,就和大人們一起去拜年。本家的兄弟姐妹們,都是被父母拽著拉著,到家族裡最年長者的老人拜年。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那時候就像影片裡一樣,看見父母磕頭下跪,自己也是迷迷糊糊,跟著大人一起跪下磕頭。

當時對這種傳統禮制深惡痛絕。小小年紀,彷彿志氣不小,總覺得給人下跪,低人一等。特別丟人。

現在離家在外多年,聽老媽說,村裡不興磕頭了。大家過年串門,也是禮節性的問聲過年好,面帶微笑雙手抱拳,點個頭,就算拜年了。

影片裡的應該是很少一部分地區,可能還保留著這些傳統。

不可否認,這種集體式的鄉村磕頭拜年,少不了被人詬病。因為在網上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南方媳婦回北方婆家,被強制磕頭,心裡委屈說不出,上演夫妻大戰;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有些地方婚鬧,逼迫新娘下跪磕頭,把新娘子氣哭的;

更有一些過分的商家,為了博眼球,強迫員工在戶外下跪磕頭,美其名曰,弘揚傳統文化。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這些不良風氣,更是加重了世人對磕頭下跪的牴觸情緒。

03 傳統禮制,該廢除嗎?

俗話說得好,男兒膝下有黃金,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父母。給別人下跪,意味著低人一等,憑什麼啊?對方是不是應該還禮呢?

先彆著急爭論,我們來看一下磕頭跪拜是怎麼來的?

我在網上特意查了查資料。兩千年前的先秦時代,沒有椅子,那時的人席地而坐,行“頓首”之禮(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磕頭)。坐姿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跪坐。最重要的是,當時並沒有尊卑之分,跪坐的雙方地位平等。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直到東漢時期,傳入了“胡床”,有了椅子,才衍生出座位高低與身份尊卑的關聯。慢慢發展下來,坐在椅子上的人變得地位崇高,而跪在地上的人變得地位卑微。到了大清朝,更是登峰造極,用下跪和磕頭彰顯權威的思維達到了頂峰。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磕頭也是很有講究的。怎麼磕,怎麼跪,都有章法。最常見的是單純磕頭,就是單叩首。這是兒童對長輩的行禮;

最隆重的是一拜三叩。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這種大禮常用於拜年、拜師等一些重要場合。

到了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在一些人眼裡,下跪磕頭,從某種意味上代表著奴性,沒有骨氣。甚至有人認為這種傳統的禮制應該被廢除。

04 存在即合理,真情才能打動人

但是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傳統的下跪行禮。除了過年跪拜磕頭,最常見的就是婚喪嫁娶。我們常常在明星的婚禮上,也能捕捉到傳統中式文化:磕頭、敬茶。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這是一種莊重的儀式,新人並不會因為下跪顯得低人一等;父母則會激動萬分,為兒女操心一輩子,總算圓滿了。

過年磕頭下跪,到底是封建糟粕,還是保留傳統文化?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小時候不懂得為人父母之苦,理所當然地以為磕頭拜年,是應該被消滅的;那個時候的我,即使對著父母磕頭,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如今養兒方知父母恩。懷著一種敬畏之心,給父母公婆磕頭下跪,並不丟人。

孩子繃臉噘嘴,不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兒媳雙膝跪地,婆婆笑了

正相反,如果非自己所願,受到他人強迫磕頭跪拜,心情可想而知,不打起來就不錯了……

存在即合理。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提倡,也不反對。應該尊重每個人對這種現象的理解。不喜歡跪拜的,不勉強;心甘情願給長輩磕頭的,也要尊重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感情,才會皆大歡喜。

不知道大家對磕頭拜年,有特別的看法嗎?

——感謝閱讀——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我是

@不愛看書的花花晨

,80後老女孩,用文字記錄感動你我的故事。歡迎留言轉發,喜歡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