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讀懂四個字

人到中年,讀懂四個字

人生不滿百,快樂煩惱都取決於自己的心境。

年紀尚輕時,學著積極地擔起;年歲漸長時,學會從容地放下。

歷經千帆終於發現,真正的智慧,藏在四個字裡。

謙,以立身

《尚書》有言:滿招損,謙受益。

世上的事最忌諱圓滿,你看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馬上就要虧缺。

做人也是如此,一顆謙虛的心,才容得下逆耳忠言;謙虛更是立身的關鍵。

民國時期,著名藝術家梅蘭芳在西苑演出京劇《坐樓殺惜》,臺下觀眾掌聲雷動。

待演出結束,只見一老者喊道:“不好,不好。”

下場後,梅蘭芳便用專車把老者接到了自己的住處,虛心求教。

老者便問:“閻惜姣上樓與下樓之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恍然大悟,納頭便拜,將老者奉為老師。

從此,梅蘭芳去任何地方演出,必帶著老者,請老者指出不足之處。

梅蘭芳的謙虛大度,不僅讓自己的藝術水平得以提升,更讓他在大家心中樹立了謙卑的人品,為立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孟德斯鳩說過:“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謙虛的人,往往是真正有實力的人,他們會把不合心意的言語,當做修煉自身的階梯。

立身之道多種多樣,而謙虛是其中最踏實,也最便捷的那種。

人到中年,讀懂四個字

靜,以修心

人生猶如四季,其間不僅有蓬勃生長的夏季,更有雪辱冰封的冬季。

其實,無論夏季的蓬勃或冬季的冰封,都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

心若靜,處處皆可修心;心若躁,日日苦不堪言。

唐代有個人叫劉禹錫。

他的仕途可謂極度坎坷,但他依然能安靜從容地面對。

二十二歲的劉禹錫,考中了進士,隨後又通過了吏部銓試,被授職太子校書,相當於東宮的圖書館館長。

這是劉禹錫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時刻。

隨著“永貞革新”的失敗,他開始了一路被貶的仕途生涯。

但是劉禹錫並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更加熱愛生活。

在和州時,當地縣令幾次三番刁難他,他只是靜靜地寫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境。

縣令讓他居住在一間特別小的民房,簡陋不堪。

劉禹錫二話沒說,靜靜地寫了一篇《陋室銘》,以文言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後來,這篇《陋室銘》流傳了一千多年。

後人,也透過這篇文章,看到了劉禹錫高尚的情操。

很多時候,你覺得生活充滿艱辛,可能是你的心中缺少一份靜氣。

靜,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不僅能幫你抵禦外界的惡意,更能讓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

人到中年,讀懂四個字

淡,以養生

梁漱溟先生有句座右銘:“情貴淡,氣貴和,唯淡唯和,乃得其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這句話既是梁先生的做人之道,更是梁先生的養生之道。

梁先生的一生,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有著“中國最後一個儒家”之稱,經歷過無數的起落。

在外人看來,這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然而梁先生本人追求的卻是淡泊平和的生活。

梁先生在九十歲高齡還能自己閱讀、寫作,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被譽為“超標準的健康老人”。

不得不說,梁先生的養生之道確實令人歎服。

曾有人問梁先生:“您在九十歲高齡,還能保持這麼健康的身體,可否透露一些您的養生之道呢?”

梁先生說:“我的經驗是,生活上少吃多動;精神上氣要平和,情要淡泊。”

梁先生的生活習慣,每天早睡早起,定時運動,並且持續終身,他的運動方式就是打拳和走路。

這些習慣,梁先生從十九歲開始,就一直勤勉篤行,還時常告誡友人:“遇事就發怒,勢必肝火攻心;若是遇事不怒又不能平息怒火,則積氣於內心,兩者都傷肝勞神。”。

其實,一切的病根都在人的心中,最好的養生之道,是一顆淡泊的心。

常言道: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不要怕辛勞,勤是傳家寶。

保持淡泊的心,勤勞的身,才能笑到最後。

人到中年,讀懂四個字

寬,以待人

《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片段,子貢問孔子:“有那句話可以終生奉行呢?”

孔子說:“大概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就是寬恕,自己不願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旁人。

與人交往,以寬容為底色,不僅能照顧他人的顏面,更能助力自己的人生。

三國時期,曹操便是一個寬容的人。

那一年,曹操親征徐州,擊敗了劉備,還生擒了關羽。

曹操一直很欣賞關羽,他並沒把關羽當做俘虜,而是當做了知己。

儘管曹操知道,他的想法可能只是奢望,但他還是做了很多努力,給關羽送了名馬、財物、美色,關羽絲毫不為所動。

當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毅然離去時,曹操即便不忍,也沒有橫加阻攔。

曹操對關羽可以說仁至義盡,關羽當然也沒有令曹操失望。

後來,周瑜火燒赤壁,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關羽冒著殺頭的風險也要放他走,只為了回報當初曹操對他的一片赤誠。

正因為曹操對關羽足夠寬容,關羽回報曹操也同樣仁義,才給後世留下了一段千古美談。

寬容是一種處世的智慧,更是一種贏得他人尊重的法寶。

如果你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討,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更令人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