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嗎?造人嗎?三年抱倆的那種?

結婚嗎?造人嗎?三年抱倆的那種?

文字@江流

這是晴懷俠的第244篇原創

“結婚嗎?三年抱倆的那種。”

我的朋友石頭,在微信上和我這般調侃到。

他本人剛經歷了一場無比頭痛的催婚。

01.三年抱倆?

五一時,石頭爸媽神神秘秘地把他叫回家,什麼也沒說,只說家裡有事要他回去。

石頭是個沒經歷過相親套路的乖孩子,沒多想就回去了;

然後在他的家裡,他見到了衣著隆重的爸媽,七大姑八大姨,幾位陌生的長輩,以及一位化著有些過於成熟的妝容的妹妹。

為什麼叫妹妹呢,石頭講,因為這位姑娘一眼看上去,就比他小五六歲。

石頭本人二十有四。

他叫了一聲妹妹,那位妹妹有些羞澀,家裡親人們一個個笑得曖昧。

石頭老舅開口了:“叫什麼妹啊,以後就是一家人了。”

話說到這份上,石頭再遲鈍也反應過來了,相親嘛。

石頭說,他有些惱火,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專業在讀碩士,他天天忙到吐血,結果家人千里迢迢把他叫回去就是為了相親。

他和老舅說:“我才25,正讀書呢,搞這出是幹什麼?”

石頭老舅將他拉到一邊,抽著煙,說了句讓石頭目瞪口呆的話:

“石頭啊,我和你爸媽找大師相過面了,這姑娘一看就能生兒子,三年給你抱倆!”

這就是石頭那句調侃的出處。

石頭說,他當時都氣笑了,他和老舅說:“那姑娘看著還沒20歲,到法定結婚年紀沒有啊?”

老舅拍著胸膛信誓旦旦:“到沒到不要緊,你們先結婚生兒子,證可以後面領。”

聽著自家老舅一通話,石頭差點沒摔門而去。

他後來和我這麼說:

“那時候我覺得我就像個配種的公豬,活著的意義就是結婚生一窩兒子。”

我無言以對。

楊笠說過這麼一句話:

“男人不光美好,還特別神秘,就是你永遠都猜不透他那小腦瓜裡在想什麼。”

我大逆不道地說一句,長輩也一樣。

你永遠搞不清楚,長輩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結婚嗎?造人嗎?三年抱倆的那種?

02.被花式催婚。

某天逛微博的時候,看到各大網友吐槽自己長輩的花式催婚,催婚臺詞千奇百怪,有的甚至雷到人無語。

比如:

“媽打聽過了,這個男的雖然有老婆但是快離婚了。”

“這個男的雖然在服刑但是快出來了。”

“這個雖然是植物人,但是快醒了。”

就……你能想象嗎?

雖然多少有開玩笑的成分,但是真實的事件往往更狗血。

親生父母,看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彷彿看什麼滯銷品、殘次品一樣,連植物人服刑犯都能介紹上。

中國家長的催婚焦慮,已經到了一個堪稱病態的狀態了。

石頭還是個男孩子,在他老舅那裡都等於造兒子的“種豬”。

那沒結婚的女孩子,在部分重男輕女的長輩眼裡,大概等於滯銷的“母豬”吧。

想想真的是可悲又可氣。

在我準備考研的時候,我的爺爺激烈反對,反對理由是:

“比你小的那個xxx孩子都有了,你再不結婚就沒有好男人要了。”

他嘴裡的好男人就是我老家村裡的某個水電工,某個包工頭,某個汽修工。

我不歧視任何職業,可是結婚的物件,首先要和自己有共同語言吧。

我完全不認為我和這些平均大我五六歲的“好男人”有什麼共同語言。

這不是什麼學歷歧視,也不是搞什麼職業歧視、年齡歧視,他們或許真的是很好的人,但是被長輩這麼一說,多少有些不舒服。

結婚嗎?造人嗎?三年抱倆的那種?

03.五大需求。

事實上,我是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

我很認同社會學家的看法,隨著人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願意結婚的人將越來越少,同時選擇丁克的人、不婚主義者的將越來越多。

在經濟水平落後的年代,一男一女組建家庭共同生活所需要的花費,絕對要低於一男一女單獨生活所需要的花費。

說的直白點,在老一輩人的年代,組建家庭更利於生存。

但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人就足夠生活的很好,這時候我們追求的不再是簡單的生理需求了。

西方社會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經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

其中前四個等級屬於缺陷需求,最高等級稱為增長需求。

上一輩人追求的更多的是生理需求,而我們這一輩人追求的更多的是自我實現需求。

目標本就不一樣,又怎麼能要求我們去按照上一輩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所以,男孩女孩們,勇敢一點,我們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你可以結婚也可以不婚,你可以本科未讀也可以博士畢業,你可以喜歡異性,也可以喜歡同性。

無論你是哪一種,我都希望你所做的決定,是發自內心的,是出自自己最真切的訴求的,而不是被社會輿論所裹挾。

不是爸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便不讀書。

不是爸媽說不結婚就是變態,你就去結婚。

從來到這世上的那一刻起,你就全然屬於你自己。

結婚嗎?造人嗎?三年抱倆的那種?

作者:江流,頭禿科研狗,文藝女青年,日常思考人生,從未大徹大悟。

編輯:山海,溫柔又沙雕。

圖片:封面—堆糖網,插圖—堆糖網,侵刪。